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肝胆外科收治25例患者定为研究组,观察影像学检查情况、治疗方法。并选择同期单纯肝胆管结石患者25例为对照组,对比性观察肿瘤标志物检查诊断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特点。结果经B超确诊9例,CT确诊13例,MIR确诊21例,MIR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检查,P<0.05;研究组CA19-9与C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CA125、AFP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降低漏诊、误诊率,应对长期反复出现胆管炎症状患者,考虑肝胆管结石并胆管,并给予多重检查确诊。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胆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术前行CT三维重建并行手术治疗的胆管患者临床资料。将通过术前三维重建确定的胆管分型、血管侵犯以及手术可切除性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三维重建技术对胆管分型、血管侵犯、胆管脉管系统总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60.35±10.70)岁。术后65例患者胆管Bismuth分型为I型7例、II型4例、III型14例、IV型40例。术前三维重建对于诊断胆管分型、门静脉侵犯、动脉侵犯以及胆管脉管系统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7%(59/65)、90.7%(59/65)、86.1%(56/65)和80.0%(52/65)。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占位的形态与空间分布,对术前精确诊断、术中精准手术的实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三维可视化 肝门部胆管癌 精准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并分析ERAS理念在胆管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胆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ERAS理念下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AS理念下加强胆管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ERAS理念 肝门胆管癌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胆管姑息治疗中应用介入影像医学技术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诊断为晚期胆管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介入影像医学技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1.6±2.6)个月,6个月内生存率为78.6%,7~12个月为42.9%,18个月为14.3%。结论介入影像医学技术在晚期胆管姑息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影像医学技术 晚期肝门胆管癌 姑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塑料胆管支架3种末端开口留置方式在解除不可切除胆管梗阻性黄疸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塑料胆管支架置入减黄治疗的不可切胆管患者61例,其中胆管支架末端开口胃内留置18例(胃内留置组),十二指肠乳头留置31例(十二指肠乳头留置组),十二指肠水平留置12例(十二指肠水平留置组)。对随访2周发热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90 d支架梗阻率、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胃内留置组、十二指肠乳头留置组和十二指肠水平留置组3组患者术后2周内发热率比较[66.7%(12/18),58.1%(18/31)和16.7%(2/12),χ2=7.30,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率[0(0/16),3.2%(1/31)和0(0/10),χ2=1.09,P=1.000]、术后90 d内支架梗阻率[52.9%(9/17),48.3%(14/29)和40.0%(4/10),χ2=1.91,P=0.589]和支架中位通畅时间(66.0 d,91.5 d和94.0 d,Z=4.96,P=0.0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胆管支架末端开口胃内留置和十二指肠乳头留置比较,十二指肠水平留置术后2周发热率低,但支架中位通畅时间、术后90 d支架梗阻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相似。支架末端开口留置于十二指肠水平可作为首选置入方式。

  • 标签: 黄疸,阻塞性 肝门部不可切除胆管癌 塑料胆管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引流对Ⅱ~Ⅳ型胆管(HCCA)患者术前减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需在术前进行减黄治疗的Ⅱ、Ⅲ、Ⅳ型HCCA患者共90例,根据不同的减黄方式将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60例患者分为ERCP组,行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的30例患者分为PTBD组。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胆管炎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能达到有效减黄目的,Ⅱ、Ⅲ、Ⅳ型HCCA患者减黄后两组TBIL、ALP 、γ-GT、ALT水平较同组减黄前均明显降低(P<0.05)。ERCP组在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为33.3%,高于PTBD组的13.3%(P<0.05)。Ⅱ型HCCA患者在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Ⅲ、Ⅳ型患者(37.9%、52.2%,P<0.05),而Ⅲ、Ⅳ型患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型HCCA患者在ERCP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与在PTBD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Ⅲ、Ⅳ型患者在ERCP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TBD组(P<0.05)。结论Ⅱ型HCCA患者推荐行ERCP术进行术前减黄治疗,而Ⅲ、Ⅳ型患者,更建议选择PTBD术。

  • 标签: 胆管肿瘤 胆管炎 队列研究 黄疸,阻塞性 术前减黄
  • 简介:高位胆管也称胆管,占胆管的58%~75%,近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辅助检查手段和外科技术及观念的改进与更新胆管的手术切除率有很大提高。文献报告已超过60%。我院自1990-10/2001-10对16例高位胆管均采取方叶切除,充分显露,使肿瘤切除率大大提高。

  • 标签: 高位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方式 肝方叶切除法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声造影对于癌症的诊断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他可以清楚的看出病变细胞的分布以及扩散的趋势,因此超声造影在医学方面的价值是非常大的。本文就针对胆管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来进行分点论述。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超声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胆管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复发率高,预后差。随着现代医学和放疗技术的发展,放疗联合手术、化疗、胆道支架等在可切除及不可切除的胆管治疗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显示外照射放疗、近距离腔内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多种放疗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但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争议。

  • 标签: 胆管肿瘤 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本文报告了我院1982年至1992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胆管85例,对该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提高胆管早期诊断率的关键在于对该病的警惕性,因为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已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诸多手段。治疗应持积极慎重的态度;姑息性外引流时同时近端空肠造瘘对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诊断 肝外胆管癌 外科治疗 外引流 姑息性 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中、下三段胆管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性别、发病年龄、血型,入院时血红蛋白、TB、DB、ALB、ALT、AST、ALP等检查结果方面,上、中、下三段胆管无统计学差异。增强CT对胆管的诊断率高于B超,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6),MRI及MRCP对胆管的诊断率高于B超,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MRI及MRCP与增强CT相比,前者的准确率高于后者,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9)。病理结果三段胆管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8)。上段、中段、下段三段胆管根治性切除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24)。根治性切除1年、3年、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根治性切除及非手术组(P=0.000,0.000)。结论胆管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MRCP优于增强CT及B超。上、中、下三段胆管无明显差异。上、中、下三段胆管的根治性切除率无差异。根治性切除可以提高胆管的生存率。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临床特点 手术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胆管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B超检查对胆管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的诊断率高,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PTC检查可见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梗阻、充盈缺损或突然中断等现象,ERCP对胆总管的诊断价值略逊于PTC。CT和MRI能显示扩张的内外管外,还能分辨病变的大小、部位和性质。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司显示乳头附近黏膜受侵犯的征象,十二指肠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胆道支架与支架内外125I粒子植入联合治疗胆管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胆管患者中选出58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联合支架内外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统计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58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趋近于正常水平或是恢复正常,P<0.05;支架通畅期为(17.4±2.3)个月。结论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胆管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有助于延长支架通畅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 125I粒子植入 肝门部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与胆管(H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6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HCC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158例,女性104例;年龄(57.6±9.9)岁(范围:32~78岁)。以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为170 mg/L为界,将患者分为低前白蛋白组(n=143)和正常前白蛋白组(n=119)。随访至2020年9月,主要研究指标为总体生存(OS)时间,次要研究指标为无复发生存(RFS)时间。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对累积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62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73.4%、32.1%、24.0%,1、3、5年RFS率分别为54.6%、25.2%、16.2%。低前白蛋白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和中位RFS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12个月,正常前白蛋白患者的中位OS时间和中位RFS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19个月。低前白蛋白组患者的OS率和RFS率均低于正常前白蛋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前白蛋白水平低、CA19-9>150 U/L、肿瘤浸润长度>3 cm、术前减黄、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可能是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OS的预后因素(P值均<0.10),前白蛋白水平低、肿瘤浸润长度>3 cm、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是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RFS的预后因素(P值均<0.10)。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前白蛋白水平低、肿瘤浸润长度>3 cm、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是影响胆管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OS和R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术前前白蛋白水平可预测胆管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长期预后。

  • 标签: 肝肿瘤 前白蛋白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手术 长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通道超声造影(DCUS)在胆管分型及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超声科检查的11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男60例,女54例,年龄37~84(63±10)岁。所有患者术前行经静脉超声造影(CEUS),术中经穿刺针及术后经外置引流管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胆管造影(UG-PTC)和三维超声胆道造影(3D-USC),即DCUS。根据DCUS图像特征判断胆管的分型、胆道低位梗阻的性质。所有接受过DCUS的患者均接受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X线胆管造影检查。胆管分型以X线胆管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US)、CEUS、DCUS的准确度。低位梗阻性黄疸定性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US、CEUS、DCUS的诊断效能,同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MRI+MRCP与DCUS对胆道低位梗阻性质的判断效能。结果US、CEUS、DCUS对胆管分型诊断与X线胆管造影的符合率分别为:75.6%(34/45)、82.2%(37/45)、93.3%(42/45),US、CEUS、DCUS对低位胆道梗阻性质的判断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56.5%(39/69)、82.6%(57/69)、85.5%(59/69)。与US相比,CEUS对胆管分型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DCUS对胆管分型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ROC曲线分析提示MRI+MRCP分级和DCUS分级诊断低位胆道梗阻的良恶性的临界值均为2.5级,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和0.906(均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93.1%和87.5%、82.8%。结论DCUS对胆管分型诊断和低位胆系梗阻的定性诊断性能与X线胆管造影、MRCP相当,在胆管分型及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管肿瘤 双通道 超声造影 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 1 例胆管根治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护理体会。方法:回顾 1 例胆管根治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的护理要点,包括针对患者病情早期识别、正确评估与应急处置;应用优质、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结果:患者失血性休克经紧急抢救治疗,搭配优质、个体化护理及患者积极配合,患者转危为安,住院71d后康复出院。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的抢救措施,搭配优质、个性化护理,能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获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 失血性休克 抢救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方法对胆管患者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入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胆管患者94例作为实验样本,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7)与试验组(n=47),对照组选用一般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抑郁(SDS)、焦虑(S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SDS、SAS、数据改变情况显然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方法应用于胆管患者当中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不良情绪,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肝门部胆管癌 负性情绪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胆管患者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中的效果。方法: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共收治54例胆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均实施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各27例(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胆管患者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人性化护理 根治性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