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展期胆管(HCCA)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26例进展期HCC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8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55岁。将患者分为切缘阳性组(任一切缘存在肿瘤残留均为阳性,n=29)与切缘阴性组(n=97)。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将相关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血管累及、肿瘤径积≥20.94 cm3、血浆纤维蛋白原≥3.36 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DRR)≤0.61与患者切缘阳性相关(均P<0.05),胆囊切除史与切缘阳性潜在相关(P<0.1)。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累及(OR=4.134,95%CI:1.545~11.060,P=0.005)、肿瘤径积≥20.94 cm3(OR=2.926,95%CI:1.107~7.733,P=0.030)、DRR≤0.61(OR=3.170,95%CI:1.126~8.928,P=0.029)的进展期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切缘阳性的风险增加。ROC曲线评估上述变量的组合预测切缘阳性的作用,其灵敏度86.2%,特异度65.7%,曲线下面积0.771。结论血管累及、肿瘤径积≥20.94 cm3、DRR≤0.61是进展期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指标的预测结果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Klatskin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切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管根治术治疗胆管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大学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接受胆管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3例,年龄(61.51±7.18)岁。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组(n=59)和腹腔镜组(n=3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开腹组1例患者因腹腔出血死亡,余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与开腹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81.28±102.37)比(296.81±84.74)min]及胆肠吻合时间[(17.81±2.81)比(15.19±2.27)min]均增加,而术后住院时间[(12.34±3.46)比(15.10±4.48)d]、卧床时间[(3.38±0.66)比(5.24±0.88)d]、镇痛时间[(4.31±0.90)比(6.22±1.26)d]及术后进流食时间[(3.91±0.89)比(5.32±0.86)d]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胆管根治术安全可行,并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面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Klatskin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 作者: 徐建 熊永福 黄徐建 杨发财 李敬东 刘建华 赵文星 秦仁义 尹新民 郑树国 梁霄 彭兵 张起帆 李德卫 汤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一科 川北医学院肝胆胰肠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石家庄 20009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江苏徐州22100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武汉 430030,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长沙 410005,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道外科,重庆 400038,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肝胆外科,杭州 31002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成都 61004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广州 51051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 200092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多个中心行腹腔镜胆管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腹腔镜胆管根治性切除的14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2例,女性51例,年龄(64±11)岁(范围:53~72岁)。Bismuth分型:Ⅰ型38例(26.6%)、Ⅱ型19例(13.3%)、Ⅲa型15例(10.5%)、Ⅲb型28例(19.6%)、Ⅳ型43例(30.0%)。将各手术团队内手术例数≤10例(每个手术团队内前10例患者)的患者列为A组(77例),手术例数10例之后的患者列为B组(66例);并将完成例数≥10例中心的病例设为A1组(116例),<10例的中心设为A2组(27例)。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21.3±153.4)min(范围:159~7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1 500 ml(中位出血量300 ml)。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等,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5.9±9.2)d。B组与A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429.5±190.7)min比(492.3±173.1)min,t=2.063,P=0.041]、术中出血量相对减少[465 ml比200 ml,Z=2.021,P=0.043];A组术后胆瘘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B组(χ2=4.341、0.007,P=0.037、0.047)。A1组与A2组相比手术时间相对缩短[(416.3±176.5)min比(498.1±190.4)min,t=2.136,P=0.034],术后胆瘘、腹腔感染发生率较低(χ2=7.537、3.162,P=0.006、0.0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A组与B组近期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完成例数逐步增多,手术熟练程度不断提高,以及规范化操作流程指导下,腹腔镜胆管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在严格选择病例前提下,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完成腹腔镜胆管根治性切除是可行的;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建议做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管肿瘤 根治性切除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究姑息护理在晚期胆管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及效果研究,并对其展开分析。方法:从我院的选取了八十名胆管的患者,把这些病人随机地平均分成两组,然后依次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的护理过程里,对实验组进行了姑息护理的护理方法,而对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普通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三方面的评分。结果:实验组胆管的患者A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也远远低于对照组,结果都是P小于0.05,两个之间的差距达到统计学的评价要求。结论:胆管的护理方法不同,会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有所不同,姑息护理较常规普通护理更能显著提高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采用姑息护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患者抑郁的程度或减少患者的抑郁可能性,可以使患者以更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也可以变得更加和谐,有助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

  • 标签: 姑息护理,胆管癌,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IQQA®-Liver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精准引导下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引流术在胆管术前减黄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ERCP减黄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接受减黄手术成功率、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ERCP减黄手术,患者术后每日中位鼻胆管引流量675 mL(400~1 500 mL),仅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胆管炎,另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轻症胰腺炎。接受减黄手术前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为(173.3±62.8)μmol/L,外科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35.6±13.9)μmol/L。结论精准ERCP引流术能够有效降低胆管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减少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后续外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肝门胆管肿瘤 内镜引流术 鼻胆管 精准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不同时期胆管(HCCA)患者的预后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71例HCCA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04例,女67例;年龄28~82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国内《HCCA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时间将患者分为2003~2013年组(前期组,69例)和2014~2019年组(后期组,102例)。分析不同时期患者生存预后及术式变化。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切除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前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1.0个月,1、3年累积生存率43.5%、13.0%;后期组相应为20.0个月和66.5%、25.6%;后期组患者生存明显改善(χ2=8.552,P<0.05)。前期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11.5个月,1、3年累积生存率46.2%、17.9%;后期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应为28.0个月和75.1%、34.1%;后期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明显改善(χ2=6.787,P<0.05)。后期组右半切除和联合尾状叶切除率分别为22%(23/102)、41%(42/102),明显高于前期组的10%(7/69)、23%(16/69) (χ2=4.378,5.942;P<0.05)。后期组R0切除率为67%(68/102),明显高于前期组的45%(31/69) (χ2=7.979,P<0.05)。结论自2014年后,本中心HCCA外科手术治疗倾向于大范围根治性切除,包括联合尾状叶的右半切除,患者的长期生存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右半肝切除术 尾状叶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管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同济医院完成的61例胆管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surgery,LS)19例,开腹组(open surgery,OS)42例。比较LS组与OS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的差异。结果L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OS组,但术后进食早,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短(P<0.05)。LS组R0切除率、术中切除淋巴结数、阳性淋巴结数均高于OS组(P<0.05)。LS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OS组(P=0.015),但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90 d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管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胆道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胆管(pCCA)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CCA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为(58±7)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CCA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和术中输血患者。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65±87)min,术中出血量为(167±81)mL。10例患者中,1例Bismuth Ⅲb型手术标本切缘阳性,9例为R0切除。(2)术后情况:10例患者胃管拔除时间为(2.3±1.9)d,术后住院时间为(19.9±9.0)d。10例患者中,无二次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10例患者中,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5例发生胸腔积液,3例发生腹腔积液,1例发生肠梗阻,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上述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患者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消失,肠梗阻好转。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胆瘘、肠瘘等严重并发症。(3)随访情况: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中,3例肿瘤复发,复发位置为残胆管,腹腔其余位置未发生种植转移。7例肿瘤未复发患者中,1例因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0例患者中,9例生存。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pCCA根治术可行。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胆道重建 微创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胆管患者根治术切除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60例胆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参考组(30例),参考组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胆管根治切除术围术期配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激发其生存希望,对疼痛缓解及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切除术 围术期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胆管根治术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肝胆外科行胆管根治术患者45例资料,将其分为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组及传统组,前者设为EARS组21例,后者设为常规组24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围术期指标、VAS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结果EAR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两组疼痛程度随时间均明显增加,48 h时两组疼痛程度逐渐减低,EARS组疼痛度始终小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两组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白介素-6( 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但第3天逐渐下降,EARS组始终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胆管根治术中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加速康复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在胆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胆管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应用IQQA-Liver系统对CT检查图像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基于虚拟手术规划结果结合术中具体实际情况行精准肿瘤切除术。观察指标:(1)虚拟手术规划情况。(2)手术及术后情况。(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术前虚拟手术规划指标与实际手术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时间。结果:(1)虚拟手术规划情况:36例患者均完成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三维重建结果可清楚显示肿瘤大小、与周围血管及胆管空间毗邻关系。36例患者经三维重建虚拟手术规划评估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Ⅱ型2例、Ⅲa型13例、Ⅲb型14例、Ⅳ型7例,肿瘤体积为(76±26)mL,全体积为(1319±306)mL,预切除肝脏体积为(588±128)mL,剩余肝脏体积为(731±269)mL。(2)手术及术后情况:36例患者中,16例行左半切除术,12例行右半切除术,5例行扩大左半切除术,3例行扩大右半切除术;36例患者均联合行尾状叶切除术;1例联合行动脉切除重建术,2例联合行门静脉楔形切除修补术,1例联合行门静脉切除后端端吻合术。3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68±134)min,术中出血量为(474±288)mL。36例患者中,3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3例发生腹腔感染,2例发生腹腔淋巴液漏,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9±7)d。36例患者术后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Ⅱ型2例、Ⅲa型11例、Ⅲb型13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 肝门部胆管癌 外科手术 三维重建 虚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N分期、阳性淋巴结数目(pLN)、阴性淋巴结数目(nLN)、淋巴结转移率(L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预测胆管(PHCC)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2015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669例PHC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06例,女263例;年龄为(66±11)岁,年龄范围为29~92岁。观察指标:(1)PHCC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2)PHCC病人随访和生存情况。(3)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N1期和N2期病人预后比较。(4)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预测病人预后的准确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X-tile 3.6.1软件确定pLN、nLN、LNR和LODDS的最佳截断值并将其转化为分类变量。将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人,根据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N分期及由X-tile软件计算5种分期标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分为N1期和N2期。计算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一致性指数(C-index)和1、3、5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分期标准的评估效能。结果(1)PHCC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长径、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HCC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χ2=17.893,10.196,25.177,76.70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为低-未分化、T分期为pT3~pT4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384,1.262,2.067,95%可信区间为1.145~1.673,1.032~1.543,1.698~2.515,P<0.05)。(2)PHCC病人随访及生存情况:669例病人均获得随访。病人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1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5%、40.7%、32.1%。669例病人中,359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其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1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4.2%、54.1%、45.0%;310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为1~1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7.3%、25.0%、16.7%。两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07,P<0.05)。(3)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N1期和N2期病人预后比较:310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病人中,AJCC第8版N分期(N1期为1枚≤pLN≤3枚、N2期为pLN≥4枚)分别为228例和82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9.0%、26.6%、18.1%和62.3%、20.1%、1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4,P>0.05)。pLN分期(N1期为1枚≤pLN≤4枚、N2期为pLN≥5枚)分别为251例和59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9.1%、27.1%、19.3%和59.2%、15.2%、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3,P<0.05)。nLN分期(N1期为nLN≥16枚、N2期nLN≤15枚)分别为70例和240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3.9%、31.9%、22.2%和65.3%、22.9%、1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5,P<0.05)。LNR分期(N1期为LNR≤0.32、N2期为LNR>0.32)分别为184例和126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4.2%、29.7%、19.9和56.9%、18.0%、1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3,P<0.05)。LODDS分期(N1期为LODDS≤-0.65、N2期为LODDS>-0.65)分别为185例和125例,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4.3%、29.5%、18.4%和56.6%、19.8%、1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4,P<0.05)。(4)5种淋巴结转移分期标准预测病人预后的准确性:根据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系统N分期、pLN、nLN、LNR、LODDS标准绘制PHCC病人术后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AUC分别为0.530、0.534、0.534、0.594、0.597,0.534、0.549、0.542、0.571、0.575,0.531、0.568、0.553、0.566、0.570。AIC分别为2 472.768、2 468.430、2 469.987、2 466.035、2 465.737。C-index分别为0.529、0.531、0.535、0.563、0.564。根据LODDS行淋巴结转移分期,病人1、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值和C-index值最大,AIC值最小。结论肿瘤为低-未分化、T分期为pT3~pT4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是PHCC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ODDS分期标准绘制PHCC病人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UC值和C-index值最大,AIC值最小。

  • 标签: 胆道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 影响因素 区域淋巴结转移 阳性淋巴结对数概率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 简介:摘要胆管是最常见的胆管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获得长期生存的治疗手段,获得R0切除的胆管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20%~40%。然而,约65%患者在发现肿瘤时由于肿瘤侵犯血管或出现远处转移而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新辅助治疗包括放化疗联合方案,可能使初期评估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胆管在降期后获得根治性切除机会。新辅助光动力治疗也可使部分高选的局部晚期胆管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降低局部复发,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对于肿瘤长径<2 cm,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胆管患者,经过新辅助治疗后施行肝移植有望获得比根治性切除更长的生存时间。笔者探讨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胆管术前降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胆道肿瘤 新辅助治疗 光动力治疗 肝切除术 肝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联合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胆管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外科科室收治的45例采用半联合动脉切除疗法,对三种类型的胆管进行临床研究,通过观察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12例患者的左半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6例患者的右半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0例患者的左三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7例患者的联合尾状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在45例患者的手术中,所有患者均切除动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依据化程度和细胞特性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级癌症,其中高分化癌症占23例,中分化癌症占13例,低分化癌症占9例。这45例患者均采用半联合动脉切除法进行治疗,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总治疗病例的26.67%。结论半联合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胆管具有较高的根治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动脉切除 三种类型肝门胆管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胆管切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胆管切除术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37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胆瘘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黄疸指数、术后体温、住院费用等的差异。结果EN组比PN组肠功能恢复早(P<0.05)、胆瘘发生率低(P<0.05)、术后体温恢复快(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胆管切除术后是安全可行的;它既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又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胆瘘发生率。

  • 标签: 胆管癌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肝移植联合新辅助治疗与根治性切除治疗可切除胆管的生存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可手术切除的64例胆管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1.2岁。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45例纳入切除组,肝移植联合新辅助治疗(体外放疗联合5-氟尿嘧啶静脉滴注、经导管腔内放疗、卡培他滨口服)19例纳入肝移植组。比较两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肝移植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73.7%、63.2%,优于切除组80.0%、53.3%和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移植组术后肿瘤复发率31.6%(6/19),低于切除组60.0%(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行亚组分析,无淋巴结转移(N0)且切缘阴性(R0)的患者,肝移植组(n=13)与切除组(n=29)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区域淋巴结受侵(N1)R0切缘的患者,肝移植组(n=6)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3%、66.7%、50.0%,优于切除组(n=14)64.3%、28.6%、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0R0可切除的胆管患者,建议行切除;对于N1R0可切除的胆管患者,肝移植联合新辅助治疗方案比切除生存率更佳。

  • 标签: 肝移植 肝切除术 新辅助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切除重建(THERR)与单纯门静脉切除重建(PVRR)治疗胆管(PH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连续收治的101例PHC患者资料,其中接受切除联合THERR 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4.3±9.7)岁],接受切除联合PVRR 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63.8±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切除数据和术后近远期结果的比较采用t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 Log-rank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胆道引流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HERR组以扩大的左半切除为主(10/14,P=0.010),PVRR组以扩大的右半切除为主(12/19,P=0.001)。THERR组手术时间[(586±158)min]长于PVRR组[(453±88)min](t=3.087,P=0.004),持续阻断时间[(32.5±7.3)min]长于PVRR组[(12.4±3.8)min](t=10.325,P<0.01)。THERR组1例术后9 d死于肝功能衰竭,另13例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9%、57.1%、37.0%,PVRR组19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1.9%、37.8%、30.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50,P=0.698)。结论与PVRR在PHC切除术中的作用相比,THERR应用于经选择的需同时行动脉和PVRR的PHC切除术,特别是需行右动脉和门静脉右支重建以保留右半的PHC切除术是可行的。

  • 标签: 胆管肿瘤 外科手术 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胆管(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2011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94例,对其中35例行姑息性治疗,即内扩张胆管置管引流术,对另59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果经随访,本组94例ICC患者生存期为3~35个月,平均为(26.1±4.6)个月;1a生存率为76.6%,2a生存率为7.4%;单因素分析显示,ICC肿瘤数目、直径、肿瘤分化、血清CEA、CA19-9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手术方法为影响术后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多发、低程度分化、血清CEA大于25μg/L、血清CA19-9大于182U/ml、手术切除组织边缘肿瘤细胞阳性、淋巴结转移和姑息性手术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CC患者预后差,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根治性切除肿瘤的机会,即使获得肿瘤切除而根治的患者仍存在很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认真研究这些因素,而给予相应的处理。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姑息性治疗 根治性切除 预后
  • 简介:摘要胆管(ICC)是发病率居第2位的原发性肝癌,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上升。ICC通常起病隐匿,导致确诊较晚。目前切除是ICC唯一被证实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但切除率低,远期疗效不理想。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性化疗是目前晚期或不可切除IC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效果较差。随着对ICC基因表达谱研究的深入及二代测序技术的进展,多个异常信号转导通路(RAS/MAPK、MET、EGFR)及基因突变(FGFR2、IDH1/2)等潜在治疗靶点相继被发现。虽然目前尚无针对ICC的靶向药物获得批准使用,但已有百余项应用范围包括ICC的靶向药物单用或联合化疗的临床试验,部分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ICC分子分型研究的进展,个体化的靶向治疗可能是ICC新的治疗突破点。

  • 标签: 胆管肿瘤 靶向治疗 肝内胆管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