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胆管(HCCA)是肝胆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HCCA是最常见的胆管类型,具有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HCCA无特定的标志物,其术前诊断和评估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国内外就HCCA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于HCCA的疗效有所改善。围手术期的处理包括术前引流方式的选择、围手术期放化疗等改善了患者的术后生存。其中,术前放化疗在肝移植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可选择的术式从传统的胆管切除术及切除术衍生出其他复杂的术式。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HCCA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HCCA的诊断和多模式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诊断 治疗应用 肿瘤分期 肝门部胆管癌
  • 简介:摘要胆管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预后较差。近年来,胆管的治疗已取得进步,但仍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全疾病周期管理对改善胆管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全疾病周期管理是指包括疾病诊断、术前评估及准备、手术方案制定实施、辅助治疗及随访等全程化科学管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胆管全疾病周期管理各阶段中的进展并分享笔者团队在胆管诊疗过程中的经验。

  • 标签: Klatskin肿瘤 全疾病周期 管理
  • 简介:摘要胆管是临床最常见的外恶性肿瘤,占胆管肿瘤的50%~60%。目前,根治性R0切除是早期胆管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其早期病变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外科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不超过25%。对于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胆管患者可在新辅助治疗降期后再行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其术后的复发率可达50%~70%,种容易侵犯微血管、淋巴血管、周围神经以及浸润,是胆道外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因此,胆管的早期诊断、围术期处理、术前充分精准分期评估、术中规范切除、术后辅助性治疗,对提高其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胆管肿瘤 诊断 治疗应用 肝门部胆管癌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被临床医务人员广泛地接受并应用,近年来在肝胆胰外科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胆管是肝胆胰外科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传统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相对手术风险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为推进加速康复外科在胆管术后患者的应用,本文以相关的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术后多模式镇痛、早期活动、饮食、引流管管理、出院和随访等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胆管术后加速康复的措施和经验,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胆管患者术后并发症,并促进其早期康复。

  • 标签: 胆管肿瘤 康复 手术后医护 肝门部胆管癌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胆管(HCCA)恶性程度较高,与组织、血管解剖部位毗邻,易侵犯动脉和门静脉。血管切除重建对于HCCA的外科治疗非常重要,是提高R0切除率及远期疗效的关键。而血管的切除重建,尤其是动脉的切除重建,是外科医生一直以来的挑战。本文旨在讨论HCCA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及动脉的切除重建的手术要点,从而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Klatskin肿瘤 根治术 血管切除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管患者手术切除后胆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79例胆管患者资料。最终纳入160例患者,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龄(63.4±10.8)岁。160例患者手术切除后发生B级胆漏44例、C级5例,均纳入胆漏组,剩余111例术后未发生胆漏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胆管手术切除后胆漏的影响因素。结果胆漏组手术时间≥360 min、保留侧血管切除重建、残余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等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保留侧血管切除重建(OR=2.322,95%CI:1.078~5.002,P=0.028)、残余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OR=2.656,95%CI:1.198~5.892,P=0.016)的胆管患者手术切除后更易出现胆漏。结论保留侧血管切除重建、残余断面胆管开口3支及以上是胆管手术切除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Klatskin肿瘤 胆管肠吻合术,肝 胆漏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管(HCCA)手术治疗效果及HCCA患者手术治疗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64.2±10.6)岁。总结手术(切除、局部胆管切除、姑息引流)、术后病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3.8%),58例(55.2%)发生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32例(30.5%)、胆漏12例(11.4%)。获得随访的85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1%、27.0%、24.8%。其中R0切除(59例)患者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4%、36.2%、27.4%,明显优于R1/2切除(20例)患者的49.4%、12.3%、0和姑息性引流患者(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70岁(HR=2.158,95%CI:1.175~3.965)、术前肿瘤糖类抗原(CA)19-9≥1 015 U/ml(HR=1.981,95%CI:1.009~3.894)、切缘类型(HR=2.587,95%CI:1.371~4.881)、淋巴结转移(HR=2.308,95%CI:1.167~4.567)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R0切除是延长HCCA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有效措施,年龄、术前CA19-9水平、切缘类型、淋巴结转移与HCCA患者手术后生存预后相关。

  • 标签: 胆管肿瘤 Klatskin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开腹手术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在胆管手术切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胆管切除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41例,年龄(64.4±10.4)岁。单纯行胆管切除的7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联合保留侧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胆管切除29例患者纳入联合组。分析门静脉切除重建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死亡情况。随访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门静脉楔形切除侧侧吻合2例,节段切除端端吻合27例。门静脉切除重建时间(12.7±2.9)(时间范围8~18)min,门静脉切除长度(20.7±7.3)(长度范围8~38)mm。联合组术中出血量[M(Q1,Q3)]800.0(600.0,1 500.0)ml、淋巴结转移58.6%(17/29),高于对照组的[M(Q1,Q3)]600.0(500.0,1 000.0)ml、32.0%(2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3/104),其中对照组为30.7%(23/75),联合组为34.5%(10/29),再手术率和术后90 d死亡率对照组分别为9.3%(7/75)和2.7%(2/75),联合组分别为3.4%(1/2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1%、44.8%、36.4%,联合组为78.1%、35.9%、3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70)。结论与单纯胆管切除相比,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生存率相近。门静脉切除重建可用于经选择的胆管切除。

  • 标签: Klatskin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ismuth-Corlette III、IV型胆管(HCCA)的疗效及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86例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59.5±10.5)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扩大切除组(57例)和围切除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率。通过住院复查、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扩大切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大于围切除组[320(270,380)min比270(210,300)min,P<0.001;300(200,400)ml比100(100,150)ml,P<0.001]。扩大切除组Clavien-Dindo 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国际肝脏外科研究组C级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均高于围切除组[36.4%(20/57)比13.8%(4/29),P=0.037;13.8%(7/57)比0(0/29),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扩大切除组手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38.6%、19.3%,围切除组分别为86.2%、20.7%、10.3%,两组比较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围切除(HR=1.958,95%CI:1.174~3.268,P=0.010)、非R0切除(HR=6.040,95%CI:2.915~12.513,P<0.001)、TNM分期III/IV期(HR=2.144,95%CI:1.257~3.654,P=0.005)是影响HCCA患者手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ismuth-Corlette III、IV型HCCA行扩大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高于行围切除者,但其手术并发症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增高。

  • 标签: Klatskin肿瘤 Bismuth-Corlette分型 扩大肝切除 围肝门切除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管CT与MRI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方法:2017年3月—2022年3月,选57例胆管病人,行CT与MRI的诊断,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CT与MRI诊断准确率。结果:对比病理结果,CT与MRI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没有差异(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MRI单独使用(P

  • 标签: CT MRI 肝门部胆管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的新型胆管塑料支架与普通胆管塑料支架在姑息治疗胆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因胆管导致的梗阻性黄疸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姑息性治疗的38例患者资料,其中20例患者使用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支架(新型组),18例患者使用普通塑料支架(普通组)。随访至2021年5月30日,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胆管炎发生率、胆红素下降水平、支架通畅时间等指标。结果新型组和普通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19.85±1.07)min和(22.00±3.3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607)。新型组和普通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1.45±2.39)d和(11.33±3.5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938)。新型支架与普通支架术后第5天较术前总胆红素降低幅度中位数分别为122.85 μmol/L 和 96.25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P=0.042)。新型组远期胆管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组[10.0%(2/20)比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新型组支架引流通畅时间高于普通组[(109.45±32.67)d比(82.11±2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32)。结论相比普通胆管塑料支架,猪尾型鼻胆引流管改制的新型胆管塑料支架在姑息性治疗胆管梗阻时,可降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延长胆管支架通畅期。

  • 标签: 肝门胆管肿瘤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支架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以实际解剖部位命名的胆管分型方式对手术方式的指导意义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胆管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资料。男性57例,女性63例,年龄[M(IQR)]61(22)岁(范围:42~85岁)。根据实际解剖部位将胆管分为7型,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中无肉眼可见肿瘤残留,且术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胆管切缘阴性。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因素的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0例患者中,33例术前根据以实际解剖部位命名的分型预设手术方式,并与实际手术方式比较,其中26例符合,7例不符合,符合率为78.8%。其余87例患者中,次叉型胆管的联合门静脉切除比例、镜下切缘阳性比例和较高T分期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P值均<0.05)。基于实际解剖部位的肿瘤分型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单侧或主干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27.0个月,双侧组为1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931,95%CI:1.066~3.499,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根据实际解剖部位的肿瘤分型(HR=2.269,95%CI:1.333~3.861,P=0.003)、联合切除(HR=0.464,95%CI:0.253~0.848,P=0.013)及N分期(HR=6.317,95%CI:3.083~12.944,P<0.01)是胆管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基于实际解剖部位命名的胆管分型相对简单、实用,对于肝脏切除方式、手术根治性及手术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同时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 标签: 胆管肿瘤 胆道外科手术 肝门部胆管癌 分型 解剖部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管根治术治疗胆管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大学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接受胆管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3例,年龄(61.51±7.18)岁。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开腹组(n=59)和腹腔镜组(n=3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开腹组1例患者因腹腔出血死亡,余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与开腹组患者相比,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81.28±102.37)比(296.81±84.74)min]及胆肠吻合时间[(17.81±2.81)比(15.19±2.27)min]均增加,而术后住院时间[(12.34±3.46)比(15.10±4.48)d]、卧床时间[(3.38±0.66)比(5.24±0.88)d]、镇痛时间[(4.31±0.90)比(6.22±1.26)d]及术后进流食时间[(3.91±0.89)比(5.32±0.86)d]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胆管根治术安全可行,并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面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Klatskin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究姑息护理在晚期胆管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及效果研究,并对其展开分析。方法:从我院的选取了八十名胆管的患者,把这些病人随机地平均分成两组,然后依次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的护理过程里,对实验组进行了姑息护理的护理方法,而对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普通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三方面的评分。结果:实验组胆管的患者A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也远远低于对照组,结果都是P小于0.05,两个之间的差距达到统计学的评价要求。结论:胆管的护理方法不同,会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有所不同,姑息护理较常规普通护理更能显著提高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采用姑息护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患者抑郁的程度或减少患者的抑郁可能性,可以使患者以更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也可以变得更加和谐,有助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

  • 标签: 姑息护理,胆管癌,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胆管(pCCA)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CCA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为(58±7)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CCA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和术中输血患者。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65±87)min,术中出血量为(167±81)mL。10例患者中,1例Bismuth Ⅲb型手术标本切缘阳性,9例为R0切除。(2)术后情况:10例患者胃管拔除时间为(2.3±1.9)d,术后住院时间为(19.9±9.0)d。10例患者中,无二次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10例患者中,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5例发生胸腔积液,3例发生腹腔积液,1例发生肠梗阻,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上述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患者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消失,肠梗阻好转。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胆瘘、肠瘘等严重并发症。(3)随访情况: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中,3例肿瘤复发,复发位置为残胆管,腹腔其余位置未发生种植转移。7例肿瘤未复发患者中,1例因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0例患者中,9例生存。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pCCA根治术可行。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胆道重建 微创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塑料胆管支架3种末端开口留置方式在解除不可切除胆管梗阻性黄疸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塑料胆管支架置入减黄治疗的不可切胆管患者61例,其中胆管支架末端开口胃内留置18例(胃内留置组),十二指肠乳头留置31例(十二指肠乳头留置组),十二指肠水平留置12例(十二指肠水平留置组)。对随访2周发热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90 d支架梗阻率、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胃内留置组、十二指肠乳头留置组和十二指肠水平留置组3组患者术后2周内发热率比较[66.7%(12/18),58.1%(18/31)和16.7%(2/12),χ2=7.30,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率[0(0/16),3.2%(1/31)和0(0/10),χ2=1.09,P=1.000]、术后90 d内支架梗阻率[52.9%(9/17),48.3%(14/29)和40.0%(4/10),χ2=1.91,P=0.589]和支架中位通畅时间(66.0 d,91.5 d和94.0 d,Z=4.96,P=0.0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胆管支架末端开口胃内留置和十二指肠乳头留置比较,十二指肠水平留置术后2周发热率低,但支架中位通畅时间、术后90 d支架梗阻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相似。支架末端开口留置于十二指肠水平可作为首选置入方式。

  • 标签: 黄疸,阻塞性 肝门部不可切除胆管癌 塑料胆管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与胆管(HCCA)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62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HCC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158例,女性104例;年龄(57.6±9.9)岁(范围:32~78岁)。以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为170 mg/L为界,将患者分为低前白蛋白组(n=143)和正常前白蛋白组(n=119)。随访至2020年9月,主要研究指标为总体生存(OS)时间,次要研究指标为无复发生存(RFS)时间。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对累积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62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73.4%、32.1%、24.0%,1、3、5年RFS率分别为54.6%、25.2%、16.2%。低前白蛋白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和中位RFS时间分别为21个月和12个月,正常前白蛋白患者的中位OS时间和中位RFS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19个月。低前白蛋白组患者的OS率和RFS率均低于正常前白蛋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前白蛋白水平低、CA19-9>150 U/L、肿瘤浸润长度>3 cm、术前减黄、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可能是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OS的预后因素(P值均<0.10),前白蛋白水平低、肿瘤浸润长度>3 cm、大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是HCCA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RFS的预后因素(P值均<0.10)。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前白蛋白水平低、肿瘤浸润长度>3 cm、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是影响胆管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OS和R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术前前白蛋白水平可预测胆管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长期预后。

  • 标签: 肝肿瘤 前白蛋白 肝门部胆管癌 根治性手术 长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方法对胆管患者根治性切除围手术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入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胆管患者94例作为实验样本,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7)与试验组(n=47),对照组选用一般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抑郁(SDS)、焦虑(S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SDS、SAS、数据改变情况显然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方法应用于胆管患者当中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不良情绪,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肝门部胆管癌 负性情绪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病情进展到晚期的胆管患者应用姑息治疗方式加以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介入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收的病情进展至晚期的胆管患者群体中选出5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应用介入影像学技术,并针对应用效果做出深入评析。结果:在经过十天的治疗后,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水平,如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等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好转,手术结束后,针对研究对象开展三个月到一年半的随访工作,患者三个月的生存率能够达到90%,半年的生存率能够达到62%,一年半的生存率能够达到28%。结论:针对病情进展至晚期的胆管患者而言,在为其实施姑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介入影像医学技术,可以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可以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也有不错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介入影像学技术 晚期肝门胆管癌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优先游离、原位右半加尾状叶切除术治疗Bismuth-Corlette Ⅲa型胆管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左优先游离、原位右半加尾状叶切除的13例Bismuth-Corlette Ⅲa型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60.9±8.4)岁。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术后生存等情况。结果术前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5例。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左优先游离、原位右半加尾状叶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M(Q1,Q3)]390.0(355.0,435.0)min,术中出血量[M(Q1,Q3)]800.0(300.0,1 100.0)ml。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均为胸腔积液,其中门静脉血栓伴胸腔积液1例,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及胸腔积液穿刺后治愈。13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2.5±5.5)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冰冻病理:左管切缘阴性12例,中度异型增生1例。术后病理:胆管腺癌12例,胆管黏液腺癌1例,高分化2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1例,R0切除率100.0%(13/13)。13例患者肿瘤长径(2.9±0.9)cm。术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随访,1例失访,术后1年生存率为66.7%(8/12)。结论Bismuth-Corlette Ⅲa型胆管患者在腹腔镜根治术中左优先游离、原位右半加尾状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Klatskin肿瘤 Bismuth-Corlette Ⅲa型 原位右半肝切除 左侧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