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胆管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十年来对于ICC的全基因组分析和实验室的相关基础研究使得关于ICC发病机制新的认知正在形成,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支持。本文对当前关于ICC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甲磺酸 阿帕替尼 治疗晚期胆管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 38 例晚期胆管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术后复发转移,均采用甲磺酸 阿帕替尼 治疗,每天早餐后服用 500mg ,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 38 例患者中,完全缓解计 4 例,部分缓解计 22 例,稳定计 7 例,进展计 5 例,疾病控制率为 86.8% ( 33/38 );治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 抑制 等血液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等非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 结论 : 甲磺酸阿帕替尼 在晚期胆管患者中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 晚期肝内胆管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MRI技术在胆管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44例胆管确诊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对象CT检查结果以及CT联合MRI检查结果,比较胆管不同影像学检出情况。结果:44例胆管患者CT联合MRI检查检出率(97.62%)显著高于CT检查(73.81%),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CT技术 MRI技术 肝内胆管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3例胆管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出现并发症共23例,死亡7例,其他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以及引流管护理;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是胆管围手术期护理的要点。

  • 标签: 胆管癌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胆管是发生于胆管的恶性肿瘤,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单一恶性肿瘤较常见,而同时患上二种及以上恶性肿瘤较少见,该患者是在胆管的基础上又患上白血病,加以总结介绍,以便临床观察。

  • 标签: 胆管癌 白血病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结合数学模型在胆管(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与脓肿形成前期(prophase of bacterial hepatic abscess,PBH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ICC患者(ICC组)和46例PBHA患者(PBHA组)的CEUS资料。全部ICC患者和41例PBHA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5例PBHA患者经临床或随访证实。整理分析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信息,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ICC和PBHA数学模型,应用蒙特卡罗模拟验证其准确性,基于PLS-DA建模方法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从全部变量中获得对鉴别二者有较强影响的变量。结果ICC组与PBHA组在病变部位、合并症、超声造影动脉期强化区内部特点及廓清特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LS-DA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平均值分别为92.30%和91.17%,预测集中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平均值分别为100%和94.11%。VIP值>1的变量包括X2(合并症),X4、X5、X7、X8、X9(CEUS强化特点)以及X10、X11(廓清特点),8个变量可以作为ICC和PBHA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结论基于CEUS参数的PLS-DA可以构建ICC与PBHA鉴别诊断模型,有望为这二种易混淆且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的疾病提供一种有价值和稳健的诊断手段。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内胆管癌 肝脓肿形成前期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54岁,因"中上腹部疼痛1 d"入院。全腹部增强CT:胆总管上段、胆管扩张,胆总管上段软组织影,考虑肿瘤。门诊拟"胆管肿瘤"收入院。患者入院后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管肿瘤切除+胆管整形+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血管瘤切除术。术后诊断:胆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尚可,于术后5 d康复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支架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PTBD的理论和实践介绍,探讨支架引流对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结果支架引流对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支架引流对恶性胆管梗阻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外科行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临床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介入防止并发症护理干预。对两组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包括感染、切口渗液、腹腔内出血等)。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在并发症的表现上,干预组感染5(例)、切口渗液6(例)、腹腔内出血7(例)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8(例)、9(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预防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同时优化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胆管癌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并胆管手术后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2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形式1:1分为2组,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实施术后预见性干预;对比两组预后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康复指标[肛门排气、下床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手术后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链抗分化非编码RNA(lncRNA ANCR)在胆管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于武汉同济医院治疗的18例胆管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旁组织中lncRNA ANCR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构建稳定上下调ANCR胆管细胞株TFK-1;利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验证ANCR对胆管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裸鼠转移模型验证ANCR对胆管远处转移能力的影响。统计学分析均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两组间统计学差异通过双侧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胆管组织中ANCR表达水平相对于癌症组织呈明显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8±5.06)倍,t=2.702,P<0.05]。上调ANCR可显著增加TFK-1细胞侵袭细胞数[(2 180.00±124.83)个比(952.00±74.47)个,t=16.255,P<0.05]、迁移率[(86.00±3.06)%比(49.00±3.87)%,t=8.416,P<0.01],下调ANCR可显著降低TFK-1细胞侵袭细胞数[(256.00±20.53)个比(952.00±74.47)个,t=-16.789,P<0.05]、迁移率[(29.00±2.58)%比49.00±3.87)%,t=-12.766,P<0.01]。上调ANCR可显著增加TFK-1在裸鼠体内转移灶的形成,下调ANCR可显著降低TFK-1在裸鼠体内转移灶的形成,第5、6周期裸鼠体重[第5周(14.56±0.61) g比(17.33±0.84) g,t=-2.724,P<0.05和(20.62±1.68) g比(17.33±0.84) g,t=3.759,P<0.05;第6周(14.21±0.40) g比(17.98±0.43) g,t=-4.795,P<0.05和(21.48±1.33) g比(17.98±0.43) g,t=8.154,P<0.05]及转移瘤平均直径[第5周(21.00±2.76) mm比(14.80±0.75) mm,t=13.426,P<0.05和(4.40±1.36) mm比(14.80±0.75) mm,t=-7.589,P<0.05;第6周(23.80±3.54) mm比(16.60±1.74) mm,t=7.561,P<0.05和(6.40±2.06) mm比(16.60±1.74) mm,t=-4.491,P<0.05]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cRNA ANCR在人胆管组织中呈现显著高表达,其可促进胆管细胞侵袭、迁移和远处转移能力。

  • 标签: 胆管癌 长链非编码RNA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重建在治疗胆管狭窄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胆管狭窄手术治疗患者45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吻合手术组,采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方式和重建手术组,则采取带血管蒂胆囊瓣重建胆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重建手术组手术指标优于吻合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OSSF-36)评分重建手术组优于吻合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重建手术组术后胆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吻合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带血管蒂胆囊瓣胆管重建手术治疗胆管狭窄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简化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肝门胆管重建 肝门胆管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胆管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位列原发性肝癌第二位,近2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特别东南亚国家呈倍增的态势。胆管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吸虫病等,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亦被发现为胆管发生的重要病因。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胆管潜在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乙型肝炎病毒 血管新生 发病机制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 简介:摘要胆管(ICC)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亚洲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人群,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复杂的疾病特征和预后是ICC治疗的极大挑战。为更好地指导ICC诊断与治疗和改善患者生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胆管协作组梳理ICC诊断与治疗相关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之胆管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本共识内容聚焦于ICC的筛查与诊断、病理学诊断及分子分型、多学科综合诊疗、外科治疗、局部治疗、系统治疗,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ICC的诊断与治疗能力,使患者最大获益。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筛查与诊断 病理学与分子分型 外科治疗 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 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探讨胆管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影像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经MRCP检查,综合分析MRCP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CP显示肿块26例,病变部位胆管中断,梗阻近端形态呈截断状或圆锥状16例,鸟嘴状或鼠尾状12例,杯口状8例。29例显示梗阻远端的胆管。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9%,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7.8%。结论常规MRCP是诊断胆管的重要手段,对胆管定位诊断尚准确,定性诊断有较高特异性,但依然有待其他手段的补充。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于胆管诊断中联合应用CT以及MRI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4例胆管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均采取手术以及病理确诊,在诊断期间采取CT、MRI扫描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所得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相较于病理学诊断所得结果,联合应用CT以及MRI技术取得的符合率较高,可达到98.65%,所得数值高于任何单一检查措施,差异显著,P

  • 标签: CT MRI技术 肝内胆管癌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阳性淋巴结数目(NMLN)、阳性淋巴结比例(LNR)、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在评估胆管(I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10家三甲医院肝胆外科中心行意向性根治性手术治疗的44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男性205例,女性235例;年龄(57.0±9.9)岁(范围:23~83岁)。85例(19.3%)合并胆管结石,98例(22.3%)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随访截至2019年4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总体生存率,生存分析中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检验。结果440例患者均接受意向性根治性切除治疗,其中R0切除424例(96.4%),R1切除16例(3.6%)。所有患者均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高分化比例为4.2%(18/426),中分化比例为60.6%(258/426),低分化比例为35.2%(150/426);腺癌比例为90.2%(397/440),非腺癌比例为9.8%(43/440);Tis期2例(0.5%),T1a期83例(18.9%),T1b期97例(22.0%),T2期95例(21.6%),T3期122例(27.7%),T4期41例(9.3%)。所有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3%、37.7%、18.3%。175例(39.8%)患者出现淋巴转移,清扫淋巴结[M(QR)]6(5)枚,NMLN为0(1)枚,LNR为0(0.33),LODDS为-0.70(-0.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结石、分化程度、有无血管侵犯、LODDS、切缘、T分期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进一步的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切缘、T分期、LODDS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LODDS可作为I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期指标,同时也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胆道肿瘤 肿瘤分期 淋巴转移 阳性淋巴结数目 阳性淋巴结比例 阳性淋巴结对数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