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为胆管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诊治的胆管患者,胆管患者共有66例,对这66例胆管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名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组依据为患者入院时间的前后,其中对照组33人,实验组33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在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进行并发症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患者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胆管患者在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进行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33例患者中,出现感染有3例患者,出现胆漏的患者有1例,出现腹腔内出血的患者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患才有4例,所有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休克。对照组33例患者中,出现感染有10例患者,出现胆漏的患者有7例,出现腹腔内出血的患者有7例,出现恶心呕吐的患才有11例,出现休克有6例患者中。因此,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胆管患者在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术后进行并发症护理时,采用本研究的临床护理干预,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较好,并且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很有作用,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非淋菌性尿道炎 临床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胆管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胆管癌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并发症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该患者为一高龄男性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及消化性溃疡等病,在近5年来先后患过胆管占位,并已手术治疗和Y刀治疗。今年4月份因复查胆管占位,发现双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双肾积水,因此住院诊断为输尿管并手术治疗。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如常,贫血依旧,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看来预后不良。

  • 标签: 高血压 胆管癌 输尿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价胆管(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HCC)血管生成和分化程度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HCC 88例,术前行MR-DWI检查,并测定ADC值。计算ADC值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将其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按分化程度不同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分别进行组间ADC值的比较,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值判断VEGF表达情况及分化程度的性能。结果ADC值与MVD存在负相关性(rs=-0.726,P<0.05)。VEGF表达阳性组的ADC值明显小于阴性组(U=406.50,P<0.05),ADC值<1.291×10-3 mm2/s预测VEGF表达阳性的AUC值为0.790,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43%、78.26%。随着分化程度降低,EHCC的ADC值逐渐下降(χ2=72.51,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1.319×10-3 mm2/s预测高分化的AUC值为0.986,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77%、89.47%,ADC值<1.184×10-3 mm2/s预测低分化的AUC值为0.998,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97.10%。结论EHCC的ADC值与MVD有关,并能一定程度地预测VEGF表达情况及分化程度。

  • 标签: 肝外胆管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血管生成 分化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混合型肝癌(CHC)及胆管(IC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并经病理证实为ICC或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ICC或CHC患者225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135例,年龄(58.7±10.4)岁。依据病理类型分为ICC组172例和CHC组53例。健康对照组选自同一医院接受常规健康检查的个体,共纳入450名,其中男性189名,女性261名,年龄(56.7±9.3)岁。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C和C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OR=9.373,95%CI:4.784~18.363,P<0.00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OR=7.151,95%CI:1.195~42.776,P=0.031)、糖尿病(OR=3.118,95%CI:1.733~5.612,P<0.001)和胆管结石(OR=18.650,95%CI:5.210~66.767,P<0.001)是ICC发生的危险因素。HBsAg(+)/anti-HBc(+)(OR=54.891,95%CI:17.434~172.822,P<0.001)和HCV-Ab(+)(OR=37.785,95%CI:5.720~249.611,P<0.001)是C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HBV感染、HCV感染、胆管结石、糖尿病和肝硬化是发生ICC的危险因素。HBV、HCV感染是发生CHC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胆管上皮癌 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ICC)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63例行ICC根治性切除术患者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ICC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情况。绘制前白蛋白密度图,研究ICC患者中前白蛋白与临床特征之间的潜在相关性。结果263例患者中位随访30(1~118)个月,OS为11(0.5~118)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0%、40.2%及27.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前白蛋白(P=0.002)、CA19-9(P<0.001)、肿瘤个数(P=0.006)、血管侵犯(P=0.042)、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004)是影响I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较准确地预测ICC患者的总体生存情况,一致性指数为0.730。前白蛋白与肿瘤的T、N、M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包含前白蛋白指标的列线图可以较准确地预测ICC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生存。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预后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强MRI结合CT对胆管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胆管,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MRI平扫及MRCP检查,全部病例均行乙型肝炎全套检查和甲胎蛋白(AFP)检查,有12例行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及CA242检查。结果CT表现中有5例动脉期病灶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进一步强化,中心大片低密度坏死区,7例动脉期周边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逐步向心性强化,2例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肿块性向外生长,1例表现为内多发肿块及结节,明显强化,2例表现为胆管轻度扩张,未见明显肿块,5例合并胆管结石。MRI表现中14例在T2WI上呈等、稍高信号。3例在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在T1WI上为明显低信号。有1例见中心瘢痕形成,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合并结石的5例MRI仅检出2例,检出率不及CT敏感。18例病例均可见胆管扩张,13例AFP检查为阴性,12例肿瘤标记物均有明显升高。结论胆管在CT与MRI上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分析明显有助于提高对胆管诊断正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ICC)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置入门静脉泵进行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行根治性手术的97例I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者中经门静脉泵化疗14例(门静脉泵组),经外周静脉化疗33例(外周静脉组),术后未接受化疗患者50例(对照组)。三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门静脉泵组和外周静脉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时间(OS)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虽然两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门静脉泵组对于内转移灶的控制优于经外周静脉的全身化疗,其各项化疗副反应几乎都低于经外周静脉组。结论门静脉置入泵化疗可改善ICC患者手术预后,尤其是对内转移灶的控制效果较好,并且可减少全身化疗副反应。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内胆管癌 门静脉置入泵 预后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胆管切除术后达到教科书式结局(TO)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5例胆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0例,女65例;年龄为60(26~82)岁。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TO情况。(3)影响术后达到TO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Yates校正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诊断价值(最佳截断值)。结果(1)治疗情况。155例患者完成切除术,其中46例行小范围切除,109例行大范围切除;21例联合行胆管切除重建;95例行淋巴结清扫,其中41例淋巴结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15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0.0(95.0~720.0)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50.0~15 000.0)mL;ROC曲线计算达到TO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7.5 min、325.0 mL。155例患者中,44例术中输血,10例术后输血(其中5例为术中、术后均输血);7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39例为轻症并发症,35例为严重并发症。155例患者总住院时间为19(8~77)d。(2)TO情况。155例患者中,150例达到R0切除,120例无主要术后并发症,106例围手术期无输血,79例住院时间无延长,152例术后30 d内无死亡,150例出院后30 d内无再入院。155例患者中,56例术后达到TO,99例术后未达到TO。(3)影响术后达到TO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减轻黄疸治疗、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无症状白细胞增多、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碱性磷酸酶、术前CA19-9、术前CA12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长径、T分期、N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达到TO的相关因素(χ²=4.31、4.31、4.38、4.80,Z=-4.15,χ²=10.74、15.44、16.59、27.53、6.53、6.77、9.26,P<0.05);胆道重建也是影响患者术后达到TO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减轻黄疸治疗、术前无症状白细胞增多、术前CA19-9>35 U/mL、术前CA125>35 U/mL、术中出血量>325.0 mL是影响胆管切除术患者达到TO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74.77,11.73,2.40,4.86,6.42,95%可信区间为1.80~113.39,1.19~115.54,1.04~5.53,1.78~13.26,2.41~17.11,P<0.05)。结论术前减轻黄疸治疗、术前无症状白细胞增多、术前CA19-9>35 U/mL、术前CA125>35 U/mL、术中出血量>325.0 mL是影响胆管患者切除术后达到TO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道肿瘤 肝切除术 教科书式结局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192Ir近距离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192Ir近距离放疗联合外照射,首先给予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然后行外照射放疗(放疗剂量45 Gy,分25次),再给予192Ir近距离放疗(放疗剂量20 Gy,分4次),并化疗4~6个周期。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CA19-9、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及经皮穿胆道引流(PTCD)管留置时间。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损伤分级标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完全缓解4例(15.4%),部分缓解20例(76.9%),病情稳定2例(7.7%),无疾病进展患者,客观缓解率为92.3%(24/26)。1年、2年局控制率分别为75.0%、62.5%,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7%、26.9%。治疗结束1个月KPS评分为70.39±10.76,较治疗前60.00±10.58明显升高(t=-27.00,P<0.001)。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2个月、3个月CA19-9水平分别为(390.88±202.62)U/ml、(322.45±204.06)U/ml、(254.00±160.49)U/ml、(182.85±124.05)U/ml,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6.94,P<0.001);TBIL[(250.88±80.83)μmol/L、(153.98±61.74)μmol/L、(93.45±38.12)μmol/L、(53.82±26.75)μmol/L]、DBIL[(205.82±66.68)μmol/L、(133.23±58.53)μmol/L、(64.31±36.25)μmol/L、(40.55±26.16)μmol/L]、ALT[(163.92±54.12)U/L、(68.23±28.86)U/L、(45.73±21.94)U/L、(32.66±12.88)U/L]、AST[(177.69±58.68)U/L、(79.23±32.87)U/L、(49.77±25.45)U/L、(35.54±16.10)U/L]均呈进行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60,P<0.001;F=385.30,P<0.001;F=284.24,P<0.001;F=311.80,P<0.001),肝功能得以改善。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拔除PTCD管,拔管中位时间54 d(49~96 d)。治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部胀痛、胆道感染等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发生胆漏、胆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92Ir近距离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疗效可靠,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Klatskin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外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行胆管根治术患者,于围术期采用个体化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探讨。方法:样本均为在我院接受胆管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均收录于2021.6——2022.6,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围术期护理方案,分别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体化精细化护理),均纳入30例样本。统计组间情绪、安全性差异。结果:开展护理措施之前组间情绪状态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开展后两组虽均有好转,但观察组情绪状态更佳,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行胆管根治术患者,于围术期采用个体化精细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术后安全性,价值显著。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个体化精细化护理 情绪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胆管患者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胆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疼痛水平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患者手术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减轻疼痛,利于预后。

  • 标签: 人性化护理干预 肝门胆管癌
  • 简介:目的探讨NF-кB、MUC1在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组织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20年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共90例,其中胆管结石合并胆管33例为实验组,胆管结石32例为对照组,正常胆管组织25例为空白组。组织切片进行NF-кB、MUC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NF-кB、MUC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UC1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③MUC1表达与否和肿瘤病人的累积生存率有关(P〈0.01)。结论NF-кB的异常表达是胆管结石及胆管的早期表现,MUC1过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 标签: 核因子-КB 粘蛋白 1 胆管结石 胆管癌
  • 简介:目的观察活体时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能否形成凝固区,探讨血流对凝固区大小的影响。方法从6头健康家猪选取14个胆管靶点,分为非阻断组和阻断组,每组7个胆管靶点。将单极电极针13mm裸露部分置入胆管腔内,输出功率5w,消融时间4min。病理检查胆管和邻近组织改变。结果两组剖面均可见半椭圆形灰白色凝固区,凝固区周围有明显的暗红色环状带。光镜下凝固区胆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变性、坏死;组织变性;暗红色环状带为组织出血。非阻断组和阻断组凝固区平均长轴直径分别为(13.29±1.38)mm、(13.29±1.1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0.05);凝固区平均短轴直径分别为(3.14±1.07)mm、(4.57±0.9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结论活体时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可形成典型的射频消融区。血流影响凝固区短轴直径,不影响凝固区长轴直径。

  • 标签: 射频消融 胆管腔内 肝门阻断
  • 简介:摘要胆管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临床确诊时大多属中晚期,预后极差。胆管病因迄今未明,胆管上皮内瘤变、胆管内乳头状肿瘤、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以及胆管内管状/管状乳头状肿瘤被认为是胆管前病变。加强对胆管前病变的认识和了解,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对胆管前病变认识有限,未来仍需依托于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对其研究的深入,尽早发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准确识别出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就如何认识和处理胆管前病变作一综述。

  • 标签: 胆管癌 癌前病变 胆管上皮内瘤变 胆管内乳头状肿瘤 胆管黏液性囊性肿瘤 胆管内管状/管状乳头状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并肝胆管结石病人中癌症分布位置及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4例胆管并肝胆管结石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仔细观察患者癌症分布位置及不同手术切除类型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左叶、右叶及中叶者分别为40例(74.07%)、9例(16.67%)、5例(9.26%),肿瘤位于左叶比率明显高于右叶及中叶,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生存率均高于未切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将使胆管并肝胆管结石病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姑息切除病人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根治切除,癌症发病多在左叶,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 手术切除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45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45例肝胆管结石并胆管患者作为对象,观察肿瘤所处的位置(右叶、左叶、中叶)了解不同位置肿瘤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胆管左叶者最多,达到30例,肿瘤位于右叶者其次,为9例,位于中叶者最少,为6例,三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治疗效果方面,采取根治切除方式最为有效,姑息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情况,但疗效不如切除治疗,未切除肿瘤者的疗效最差。三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并胆管多发于胆管左叶,治疗以切除为最佳,姑息治疗其次。后续工作中可以予以重视。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姑息治疗 切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26例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有2例伤口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伤口裂开,经二期缝合治愈。行姑息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术后1个月内死于肝功能衰竭。据随访资料统计,行根治术的患者存活时间12—42个月,平均27个月;行姑息治疗的患者存活时间1—19个月,平均7个月。结论: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的早期诊断低,治疗预后差,长期肝胆管结石刺激及继发感染是胆管发生的重要因素,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 合并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