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开展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46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联合组和静吸组,每组73例,联合组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静吸组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切皮时、术中及插管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静吸组,出现疼痛时间显著高于静吸组(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其联合硬膜外麻醉后可进一步提升麻醉效果。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吸入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了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46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联合组和静脉吸入组,每组73例。硬膜外麻醉和复合麻醉麻醉方式,静脉吸入组为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证实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切皮时、插管时及插管后、术后自主呼吸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显着短于静态插管组,疼痛时间显着长于静态插管组(P

  • 标签: 复合静脉吸入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研究时间段内自愿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麻醉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45),实验组(n=45),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探究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的临床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疼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躁动、神经瘙痒)。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后,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8.25±2.36)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4.55±4.56)min,(P<0.05);呼吸恢复时间(1.55±0.32)h,明显低于对照组(2.36±1.32)h,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疼痛时间(4.66±0.42)h,明显高于对照组(3.15±0.78)h,(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使用中起到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上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状况分析来了解不同方式起到的麻醉效果。结果: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的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治疗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以此能够从麻醉效果保障中提升患者手术安全性和顺利性。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使用中起到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上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状况分析来了解不同方式起到的麻醉效果。结果: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的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治疗中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以此能够从麻醉效果保障中提升患者手术安全性和顺利性。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作者: 姜亚辉朱国汉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姜亚辉朱国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江苏苏州215000姜亚辉(1982-),男,汉族,江苏沭阳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工作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院区)麻醉手术科.朱国汉(1980-)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主要方向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辅以瑞芬太尼用于膝部以下手术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部以下手术麻醉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使用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组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辅以瑞芬太尼用于膝部以下手术麻醉的效果确切并且安全性高,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瑞芬太尼;手术麻醉;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7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在肥胖产科患者腰段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0例需麻醉肥胖产科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即对参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前组患者使用传统定位实行麻醉,后组患者使用超声实时引导,统计整合两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穿刺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对患者穿刺次数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实时引导方式可提升肥胖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超声实时引导 硬膜外 肥胖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以胫骨骨折手术麻醉方式为探讨中心,剖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本院胫骨骨折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以超声引导进行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VAS、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管后10 min,两组患者VAS评分较麻醉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为(1.67±0.62)分,低于对照组(4.02±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明显高于麻醉前,且研究组为(2.89±0.11)分,高于对照组(1.9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唤醒时间分别为(10.90±2.83)min、(7.89±3.29)min,均低于对照组(16.28±2.28)min、(14.23±3.1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0时刻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 、T3、T4时刻,研究组GLU、IL-6、CO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1),低于对照组13.7%(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胫骨骨折患者选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有积极作用,麻醉效果更佳,并发症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骨折 手术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及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2月,接诊的开胸手术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 临床麻醉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2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控制患者疼痛情况具有显著作用,还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患者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年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22年4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手外伤患者,80例患者按照臂丛神经麻醉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对照组进行盲探。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和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多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对于手外伤患者而言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神经阻滞有效率,减少穿刺次数。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麻醉 手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提升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配合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59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9例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针对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麻醉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护理后的麻醉阻滞操作时间、护理满意度、一次性麻醉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处理中实施麻醉护理配合的有效性的较为明显,提高麻醉成功率,减少一系列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麻醉处理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麻醉护理配合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护理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自动穿刺活检(USGAB)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可调式自动活检枪(ABD),在超声引导下对805例多部位各种病变进行穿刺活检。结果本组取材成功率100%,组织学明确诊断率为97.51%,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前穿刺组织学符合率92.03%。结论USGAB是一种迅速获得组织学标本、方法简便易学、安全可靠、准确而有效的新技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它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部位和方向的穿刺活检,在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恶性病变的组织学分期、寻找转移性病变原发灶、减少误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自动活检装置 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临床应用价值
  • 作者: 谢明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医师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湖北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超声影像检查在临床日常诊疗过程中广泛应用,是诸多病种的首选检查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交叉领域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性超声成像技术不断出现,极大拓展了超声影像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从临床的角度,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超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弹性成像 脉搏波波速 对比增强超声
  • 作者: 谢明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国医师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湖北省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超声影像检查在临床日常诊疗过程中广泛应用,是诸多病种的首选检查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交叉领域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性超声成像技术不断出现,极大拓展了超声影像的临床应用范围。本文从临床的角度,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超声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弹性成像 脉搏波波速 对比增强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检查中麻醉和非麻醉临床效果差异。方法92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实施麻醉胃镜和非麻醉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检查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参照粗,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胃镜相较非麻醉胃镜能够取得更好的检查效果,推荐在临床中普及使用。

  • 标签: 胃镜检查 麻醉 非麻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