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早期拔除留置导尿管对术后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女性患者苏醒质量和尿管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宫腹腔镜手术的146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剔除4例。患者术后在麻醉复苏室经超声先评估膀胱的功能,观察组71例患者未见异常,抽尽膀胱残余尿液后拔除导尿管。对照组71例患者未见异常,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膀胱排空后的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尿路感染率、第一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麻醉复苏室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0%(5/71)和22.5%(16/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一次步行时间[(10.5±4.1)h vs (18.9±6.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3.2±1.3)d vs (5.1±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 vs 9.8%,P<0.05),观察组导尿管拔除后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 vs 14.0%,P<0.05)。结论对于不复杂的妇科宫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超声评估膀胱的功能,抽尽膀胱残余尿后立即拔除尿管,较术后24 h后拔除导尿管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复苏室 超声检查 导尿管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早期拔除留置导尿管对术后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女性患者苏醒质量和尿管相关感染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行宫腹腔镜手术的146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剔除4例。患者术后在麻醉复苏室经超声先评估膀胱的功能,观察组71例患者未见异常,抽尽膀胱残余尿液后拔除导尿管。对照组71例患者未见异常,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观察两组患者第一次膀胱排空后的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尿路感染率、第一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麻醉复苏室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7.0%(5/71)和22.5%(16/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一次步行时间[(10.5±4.1)h vs (18.9±6.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3.2±1.3)d vs (5.1±2.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 vs 9.8%,P<0.05),观察组导尿管拔除后尿路刺激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 vs 14.0%,P<0.05)。结论对于不复杂的妇科宫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超声评估膀胱的功能,抽尽膀胱残余尿后立即拔除尿管,较术后24 h后拔除导尿管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复苏室 超声检查 导尿管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将肿胀麻醉、微创整形技术应用在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改良手术组(A组)128人,传统手术组(B组)49人,传统包皮手术组采用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止血钳提起包皮,环切;改良组在局部肿胀麻醉下,手法剥离粘连区,美兰标记出两条切口线,中间是预去除组织,采用微创技术去除表皮,用5~0免拆线做连续褥式缝合。从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时间、并发血肿及患者满意度等几个发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改良术式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单,伤口愈合快,外观满意度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好方法。

  • 标签: 肿胀麻醉 微创技术 包皮环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技术中的麻醉处理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直肠癌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麻醉处理,观察组则予以加速康复外科中的麻醉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技术应用在外科手术中,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直肠癌 血液动力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主要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弹性系数不同的特征进行医疗运用的一种新型技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除了弥补常规超声不足以外,也成为了当前医学成像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为此,本文研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有关问题,首先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分析出发,然后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其他脏器疾病中的应用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希望为今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实践工作奠定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础材料,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临床运用 研究进展
  • 简介:肺、纵隔、胸膜及胸膜腔等胸部急症,患者需在院前、院内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紧急处理和救治,其诊断主要依赖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大型影像学技术难以发挥作用。

  • 标签: 胸膜腔 纵隔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技术 重症监护 急性纵隔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手术麻醉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以及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方法以及效果对比,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小儿手术患者资料64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通过七氟醚吸入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通过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心率、苏醒时间、诱导时间和不良反应,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之后5分钟,对照组患者心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体动时间、出手术室时间以及手术之后睁眼时间全部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疼痛反射消失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小儿手术麻醉患者,通过七氟醚吸入麻醉的并发症相对比较少,更加容易被患者接受,患者的苏醒时间比较快,和氯胺酮静脉麻醉对比,更加容易进行调控和管理,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手术麻醉 七氟醚吸入麻醉 氯胺酮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比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骨科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骨科下肢骨折患者中抽选62例进行研究,根据临床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31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而31例观察组接受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疼痛评分以及麻醉前后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在各个时段的止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麻醉后的血压水平和心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小,数据结果有突出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龄骨折患者治疗时的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比全身麻醉的效果好,值得临床借鉴深究。

  • 标签: 高龄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骨科下肢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在食道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行食道癌手术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予以研究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观察给予不同麻醉方式后患者的手术效果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等麻醉恢复情况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等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全身麻醉,对行食道癌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其麻醉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指标情况。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食道癌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脊髓麻醉与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20年 4月期间收治入院的 60例行直肠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组,各 30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相關表现。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方面对比,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更短( P<0.05),拔管时间更短( P<0.05),不良反应率明显更低(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6h的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更轻,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麻醉效果十分可观,且两种麻醉联合使用,能明显改善患者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从而保证其安全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直肠癌根治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esthesia effec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spinal anesthesia and general anesthesia in radical operation of rectal cancer.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April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All patients received radical surgery for rectal cancer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0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pidural anesthesia on this basis. The anesthesia effect and related perform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shorter awake time, extubation time and adverse reactions (P < 0.05), shorter extubation time (P < 0.05), and lower adverse reactions (P < 0.05). The pain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igh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6h after operation,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in radical operation of rectal cancer is very considerabl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wo kinds of anesthesi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nesthesia in patients, so as to ensure its safety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普外科、骨外科等科室收治的下肢手术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黑箱摸球分组,42例纳入硬膜外组,48例纳入腰硬组。对比血压变化差值、術后腰痛VAS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腰硬组手术期间HR、SBP、DBP峰值与谷值差值分别为(7.54±1.65)次/min、(17.43±5.58)mmHg、(13.65±5.16)mmHg低于硬膜外组(11.47±5.51)次/min、(23.52±6.33)mmHg、(18.26±5.46)mmHg,腰硬组术后腰痛VAS评分(1.3±0.5)分、术中呼吸循环紊乱发生率22.92%低于硬膜外组(2.5±1.0)分、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手术更适合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 标签: 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胆囊腹腔镜麻醉中采用喉罩麻醉或传统气管插管麻醉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行喉罩麻醉。结果: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及麻醉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维库溴铵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率为5.88%,对照组为23.53%,P<0.05;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为85.29%,P<0.05。结论:在胆囊腹腔镜麻醉中采用喉罩麻醉的效果好于气管插管麻醉,前者可更好地提升麻醉质量及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麻醉 喉罩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麻醉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7月-2021年3月院内需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全需麻醉辅助,参照组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比较麻醉情况、不良情况。结果 实施后,观察组的麻醉情况比参照组好,体现差异(P<0.05);但两组在不良情况上无差异(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能同时完成血液和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好,可推广。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单纯硬膜外麻醉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腰麻与硬膜外联合方案阻滞麻醉疗效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疗效。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下肢手术患者60例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腰硬联合麻醉,B组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术中HR(7.48±2.14)次/min、SBP(16.57±3.24)mmHg、DBP(13.71±3.41)mmHg等指标均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腰痛VAS评分(1.28±0.32)分低于B组(2.47±0.49)分,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对比,P>0.05;A组术中麻醉循环紊乱风险20.00%低于B组56.67%,P<0.05。结论:腰麻与硬膜外联合方案临床麻醉效果更佳,可减少麻醉风险事件,降低术后腰痛,还可稳定患者术中生命指征,安全高效。

  • 标签: 腰硬联合 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超声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及检出率。方法:研究2019.6—2021.8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7例)应用常规超声诊断,观察组(37例)应用超声技术诊断,观察和比较组间检查结果及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检出率。结果:实验组特异性(95.83%)、敏感性(96.15%)、检出率(95.94%)相比参照组的特异性(85.42%)、敏感性(73.08%)、检出率(81.08%)要高,P

  • 标签: 超声新技术 常规超声 甲状腺结节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内支(in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ibSLN)阻滞对全身麻醉拔管术后咽喉疼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POS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拔管后出现中重度咽喉疼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L组)及喉上神经内支阻滞组(S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治疗前即刻(T0)、治疗后10 min(T1)、治疗后30 min(T2)、治疗后1 h(T3)、治疗后2 h (T4)、治疗后4 h(T5)、治疗后8 h(T6)、治疗后24 h(T7)POST的VAS评分及镇痛显著有效率,记录T0~T7时MAP、心率及SpO2,观察并记录两组饮水呛咳、反流误吸、声音嘶哑(声嘶)、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S组T0~T6时咽喉疼痛VAS评分低于L组(P<0.05),镇痛显著有效率S组在T1~T6时高于L组(P<0.05);S组于T1~T4时心率低于L组(P<0.05),MAP于T1~T3时低于L组(P<0.05);满意度评分S组高于L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饮水呛咳、反流误吸、声嘶、呼吸困难等。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ibSLN阻滞可有效治疗全身麻醉拔管后POST,镇痛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激素复合局部麻醉药雾化吸入,为全身麻醉拔管后POST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 喉上神经 神经阻滞麻醉 术后咽喉疼痛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时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两组麻醉基本状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麻醉应用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术治疗 胫腓骨骨折 超声引导下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 实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超声引导下的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的120例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术中,应用传统的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在术中,应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2组的术后疼痛评分(VAS)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2组术后1h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h、8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