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翻译视角入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接受,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译介,经由了一个错综复杂过程,摘译、节译特别是转译值得细致考察。翻译发挥了历史规划主体召唤巨大作用。从对等词选择思想把握等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接受,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过程有机组成延续。

  • 标签: 翻译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 主体
  • 简介:在救世理想与现实苦难之间,如何寻求平衡点,如何安置自身欲求,是一个永恒哲学话题。张东荪主张搁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直面问题本身,选择最适宜、最具效益办法来发展经济,并探讨了社会主义理想与基督教理想相通之处,以及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共同“观念基型”。张东荪社会主义理论思考并未能帮助他解决所面临现实问题,但是随着条件改善,他前期探索理论意义逐渐得到彰显,并成为后人宝贵思想资源。

  • 标签: 张东荪 社会主义 实业救国 基督教 民主主义
  • 简介:海德格尔在早期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进行了独特存在论诠释。他基础存在论是这一诠释重要成果。其中,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实践智慧诠释居于中心地位。海德格尔把实践智慧诠释为此在揭示真理根本方式。实践智慧是促使人进行本真的决断“良知”,因此它是人本真的个体化存在前提。而在决断中,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时机性。正是从亚里士多德描述的人行动时机性概念中,海德格尔揭示出了源始时间性——融将来、过去现在于一体绽出的当下。

  • 标签: 实践智慧 良知 时机 时间性
  • 简介: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根源在技艺(tehne),但其中艺术一面受到压抑,因而此技术本质就被硬化为强逼产出座架,超出了人类掌控.这个转变深层原因是古希腊就出现了“数学因素”它通过笛卡尔主客二元化使世界成为被主体表象图象,万物成为确定客体.要摆脱座架控制,必须重现技艺艺术维度,让它“自身缘构发生”(Erelgms)柔性允诺性重新主导技术.在这方面,海德格尔海森堡都曾从老庄之道中得到过启发或与之产生了共鸣.儒家会十分欣赏海德格尔现代技术本质批判,特别是这种批判与归家思想结合.但是,儒家要指出海德格尔批判不足,它忽视了个体主义座架促成力单向度存在论区分导致忽视实际家庭家园观,由此而使得他解决方案稀松无根.只有以家庭为源头有机社团,不管是儒家还是阿米什人,才可能摆脱现代技术本质对人裹挟.

  • 标签: 技艺 数学因素 座架 家庭 儒家社团
  • 简介:“诗”是德国早期浪漫派核心概念,“共和主义”传达是浪漫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以下简称弗·施莱格尔)政治理想,二者之间关系在于弗·施莱格尔以“诗”方式表明其政治立场。从“诗”与共和主义逻辑与历史维度可以看到,弗·施莱格尔把“共和主义”解释为一种历史发展秩序,是“诗”形而上学。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思想实质,是知识论形而上学批判,是以“诗”方式追求人完整性。因此,在“诗”与“共和主义”概念之间,并非只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二者前后连贯性本身就表明了弗·施莱格尔关于进步与反思观念。

  • 标签: 共和主义 形而上学
  • 简介:深圳市沙头角城建开发公司及其总经理周纪元成绩斐然,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们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物质利益原则与思想政治工作等辩证关系。

  • 标签: 沙头角 唯物辩证法 深圳 总经理 良性发展 物质利益原则
  • 简介: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创立者首要代表,柯亨右翼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作了最为犀利批判。研究柯亨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批判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柯亨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批判,国内外一些学者从多个侧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但系统性、逻辑性研究尚未出现。因此,有必要系统而又逻辑地研究柯亨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批判。

  • 标签: 柯亨 诺齐克 分配正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 简介:该文考察了海德格尔与德里达阿那克西曼德一条箴言两种不同解读。海氏从其存在论视野出发,认为该箴言所传达是古希腊人对于在场与在场者基本经验。海氏解读赋予了“聚集”、“嵌合”、“一”以优先性,认为开端处“裂缝”是消极、派生,必须要被克服。但德里达认为海氏解读错失了另一种本源意义上“裂缝”。这种“裂缝”不仅不应当被克服,反而应当在开端处就予以保持,如此才能给他者、未来正义到来保有一线机会。这两种不同解读实质上反映了关于开端、历史与未来两种不同思想。

  • 标签: 海德格尔 德里达 开端 裂缝 未来
  • 简介:在某种总是比本体存在之努力更加久远、比各种开端原则更加久远责任中,在无-本源东西中,自我回归自身,他者负责,是对于一切人而言的人质,在自己真正非-可交换性中替代所有人。它是某个对于所有的他者而言的人质。因为最终并且首先,我甚至为他们责任而负责。作为那个自我,我是一个支撑着那个“充满所有东西”宇宙的人。这种先于存在诸实体责任或者言说,并不被本体论范畴说出。

  • 标签: 人本主义 无-本源 责任 人质 他人
  • 简介:广义自由主义自定义在给自己下定义时,自由主义者遇到困难可能要比社会主义者小一些,但是,其难度也不可低估.在这方面,各种党派及运动自定名称都派不上什么用场.毫无疑问,葡萄牙独裁者萨拉扎尔自由党与希特勒社会主义党一样毫无自由主义思想可言;俄罗斯自由民主党施里诺夫斯基所推行政治及执政风格也与其名称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提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时,必须要解释清楚其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

  • 标签: 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 政治活动 世界观 价值体系 社会福利
  • 简介:海德格尔著作中神深奥晦涩。透过思想整体方向把握,我们发现,在海德格尔这里,最后神是救渡人出离"存在离弃状态"之困境神,但他不是基督教上帝,上帝反倒是走向无神虚无主义起源。海德格尔敏锐地看到,近代以来人作为主体并未因脱离上帝而变得自由,反而精神贫困,无能于思考,无能于真理,人无根地生存。与此相对,海德格尔神召唤人出离困境从而踏上返乡之途。这种神有自己"面目"出场方式,但他不是不缺乏任何存在最高存在者,甚至也不是存在自身。神不是神化的人,但人却从神获取尺度,成为"半神",在"家乡"中人共神同在。这种神是人确立自己本质必经之途最短而最陡峭路径。这种非神学神打开了思考神性人性另一条路。

  • 标签: 人的本质 存在历史 居有
  • 简介:“异质性哲学”是我近年来阐发一套哲学理论,其中包含一种自足分析方法——异质性分析法。该方法最突出操作特点是“循名责实”,即根据符号所对应直观情况去考察意识内容与品质。用这种方法来分析实践,意味着分析着眼点不是实践主体与客体,而是实践主体用来意指其自身及其客体符号,即用作实践主词符号用作实践谓词符号。在逻辑关系上,实践主词优先于实践谓词,而充当实践主词最基本符号就是“我”。因此,从“我”说起,看看“我”在实际使用中究竟意指什么,以及它与其所意指对象究竟是何关系,就成了实践分析一个合理开端。本文是这一开端演示,从作为实践主词“我”出发,经过作为实践主体我,达到“我”与我统一,即作为自由本体个人。

  • 标签: “我” 实践主词 实践主体 自由本体
  • 简介:反讽往往因与修辞相涉而被理解为某种语言表达方式,其形而上学意蕴常被忽略。但事实上,反讽理论在其得以产生原初形态中就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十九世纪初期德国,进而延至现当代,反讽始终秉持着语言学意义上修辞传统,但在其理论逻辑衍化中却始终自享着与形上之思难以厘界关联。在长时间遗忘苏格拉底反讽理论哲学旨趣之后,德国早期浪漫派又再次赋予了反讽以哲学、美学、艺术与诗等规定相互交融多重意义,而克尔凯郭尔以存在主义视域超越了这一错综复杂含混界定,他将反讽理解为人生存境遇中“立场”,这就将反讽提升至了纯粹哲学层面。美国学者维塞尔虽无意承接克尔凯郭尔所规定反讽实践性,却在对马克思阶级理论别出心裁阐释中将无产阶级视为反讽在现实世界中肉身化,这成就了反讽由修辞到理论、再到实践内在意蕴提升过程。

  • 标签: 反讽 主观性 实践 无产阶级 浪漫主义
  • 简介:“人个性”问题虽然日益引起学界兴趣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研究仍需进行前提性反思。当我们深入思考分析这三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系列需要思考前提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人个性?人个性对于人究竟意味着何种意义与价值?人个性究竟是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是研究人个性需要首先回答问题。真正理解把握“人个性”问题需要超越“抽象人性论”思想局限。只有以马克思“具体人性论”思想为指导,才能形成关于“人个性”合理观念。

  • 标签: 个性 抽象人性论 具体人性论
  • 简介:德里达解构主义在政治哲学领域发起一场革命是:它通过解构,构建了一种与传统互惠和平等道德原理完全不同、非互惠友爱关心道德原理,并把这一道德原理视为正义基础。德里达认为,基于传统互惠和平等道德原理之上传统道德观并没有真正把人当作相异个体性存在来看待,这也造成了基于互惠平等观念之上现代法律困境。本文分析评价了德里达道德观,并指出了他这一带有解构意图道德观所具有的积极建构性意义。

  • 标签: 友爱和关心的德道原理 现代法律的困境 互惠的道德原理批判
  • 简介:该文立论根本在于,检讨以欧美为代表西学之意识形态智能本质,其引导方向,在科学技术上谋求自然主宰,在政治哲学上谋求主宰,因而,它们普世“唯一”是虚假,退而求其次“最好”显示着“最强”权力意志。而以“道法自然,大而化之”中国智慧则应开启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但首先必须在强力基础上提供“独立而互补”参照与限制。结论是“西学东渐”历史应该结束了。

  • 标签: “西学东渐” “智能” “智慧”
  • 简介:<正>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从信息观点看,是一种改造人类社会内部及人类与自然之间信息关系信息过程活动。因此,为了揭示人类在信息领域中革命及其趋势,我们必须首先在信息世界中提取出一个简单普遍一般信息过程结构:

  • 标签: 外部世界 信息过程 实践活动 信息革命 信息论 信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