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作者: 唐冬梅 魏素梅 杨泽萱 文曦琳 张静逸 仲铀 胡志敏 罗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重症产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超声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放射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外一科,成都 61009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病理科,成都 610091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妊娠14周经超声发现胎儿骶尾部畸胎瘤,超声联合MRI提示肿瘤分型为Ⅰ型。妊娠26周前肿瘤囊性部分占比>60%,妊娠28周肿瘤囊性部分自行破裂。妊娠期密切监测,妊娠36周+5时,肿瘤体积增至12.8 cm×9.7 cm×12.3 cm。孕妇于妊娠37周行剖宫产术分娩。新生儿生后4 d于小儿外科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无生理功能障碍,预后良好。

  • 标签: 畸胎瘤 骶尾部 破裂,自发性 超声检查,产前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催产素引产时间对足月羊水过少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足月羊水过少孕妇,在2018年3月开展本次实验,在2020年10月结束本次实验,共计80例孕妇参与本次实验中来。本次依据催产素引产时间对所选孕妇进行分组,甲组孕妇催产素引产时间小于8小时,乙组孕妇催产素引产时间在8小时至12小时之间(含8小时),丙组孕妇催产素引产时间在12小时至16小时之间(含12小时),丁组孕妇催产素引产时间在16小时以上(含16小时)。对四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出现情况、总产程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丁组总产程时间延长幅度相比甲、乙、丙组较大,分别为(8.9±0.8)小时及(6.8±0.5)小时,相关数据之间差异较为凸,(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丁组不良妊娠结局出现概率上升幅度相比甲、乙、丙组较大,分别为5.00%、10.00%、10.00%及15.00%,相关数据之间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足月羊水过少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出现概率会随着催产素引产时间的延长不断提升,而且催产素引产时间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妇总产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孕妇中应用专项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孕妇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55例观察组和55例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专项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窒息、胎粪感染、SAS得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窒息、胎粪感染的情况都比对照组少(P

  • 标签: [] 足月妊娠产妇 羊水过少 专项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扩张球囊手术方式应用在足月妊娠产妇的引产干预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足月妊娠并接受引产的216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216例产妇基于不同的引产方式分为两组。常规组单纯应用缩宫素进行引产。实验组应用子宫颈扩张球囊方式进行引产。统计对比宫颈成熟情况、引产结局、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宫颈成熟度的有效率评价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引产的开始时间12h内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实验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在引产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方面的引产作用显著,能够促使宫颈更快更好成熟,相对于缩宫素而言引产质量更高,引产方式安全、有效、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足月妊娠 子宫颈扩张球囊 宫颈成熟 引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主要探讨早期足月新生儿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时间内我院接收的2000例早期足月新生儿为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开展常规护理,后者开展人性化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每日哭闹次数与住院时间数值均小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足月儿 人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在足月臀位外倒转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的实际效果,判断其中包含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以某医院在2018年到2021年期间收治的单胎臀位孕妇病例,其中孕期达到了37到40周,最终得到了368名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是否成功分成两组,都选择在应用硬膜外麻醉后实施外倒转术,重点研究孕妇年龄、手术孕期、宫缩抑制要、新生儿体重、脐带长度等对臀位外倒转术构成的影响。结果:首先,硬膜外麻醉下足月臀位外倒转手术的成功概率达到了41.30%,手术成功孕妇的阴道分娩概率达到了82.24%;其次,分析两组孕妇的年龄、怀孕周期、脐带长度等内容可知,两组实验结果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最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体重超过300克、使用宫缩抑制药是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主要因素。结论:在臀位外倒转术中,合理运用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控制剖宫产率,因此在未来临床医疗治疗工作中能广泛运用。

  • 标签: 硬膜外 麻醉 足月 臀位外倒转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晚期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法和最终的妊娠结局。方法 本次实验中涉及到的90例对象是随机从近两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孕妇中选择的,孕期在28-34周的作为A组,孕期在35-36周的是B组,根据每组孕妇妊娠期间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治疗,最后对比两组孕妇治疗后的结果。结果 经过实验数据对比发现,两组孕妇治疗后各项数据对此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晚期妊娠 未足月胎膜早破 临床处理 妊娠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双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5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双胎妊娠正常孕妇25例(对照组),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双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双胎妊娠正常孕妇;羊膜腔感染、脐带脱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感染、死亡等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对照组双胎妊娠正常孕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双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预防新生儿不良事件,可参考实施。

  • 标签: 双胎妊娠 未足月 胎膜早破 孕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专项护理措施在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产妇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本院在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产妇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5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实验组行专项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焦虑情况。结果 实验组各指标改善情况,都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专项护理 足月 妊娠羊水过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足月胎膜早破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所有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均为2020.7-2021.12期间在本院就诊护理,并且对实验内容清楚,共70例,分组形式为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产妇人数为35例,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常规组)以及采取综合护理(综合组)。并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妊娠结局及抑郁情绪评分等指标来分析综合护理对足月胎膜早破的作用。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的满意度,综合组手术产妇对于综合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对于常规护理的满意度(P

  • 标签: 综合护理,足月胎膜早破,心理状态,效果观察,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4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诱发临产时间、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引产成功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诱发临产时间为(12.05±4.25)h,剖宫产率为8.11%(3/37),均低于对照组的(18.54±5.16)h、35.14%(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7),低于对照组的32.43%(12/37),P<0.05。结论足月妊娠引产产妇在采用缩宫素的同时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引产,一方面能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另一方面可缩短诱发临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与产后并发症率。

  • 标签: 妊娠 足月 引产 宫颈扩张球囊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羊水指数临界过少(50 mm<AFI≤80 mm)住院监护及门诊随访的患者近期病情变化及病例特征临床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孕28~37周首次发现单纯羊水指数临界值(50 mm<AFI≤80 mm)的住院患者114例(研究组)和门诊患者347例(对照组)的近期病情变化,根据3~10 d内超声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3种不同结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结局构成差异,探讨近期羊水不同变化的患者其合并诊断的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研究组A结局为23例(占20.2%),B结局为32例(占28.1%),C结局为59例(占51.8%)。对照组A结局为86例(占24.8%),B结局为104例(占30.0%),C结局为157例(占45.2%)。两组患者结局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2,P=0.438)。羊水临界过少患者的常见合并诊断(臀位、孕妇内外科合并症、脐带绕颈两周、球拍状胎盘、妊娠合并中度/重度贫血、前置胎盘)在病情变化的3种不同结局中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单纯羊水临界过少的诊断有必要动态观察,不能仅以1次检查作为胎儿不良结局的参考。传统的住院补液、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是否值得应用还未确定,门诊随访可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 标签: 临界羊水过少 羊水 未足月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护理中的作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产妇不同阶段的出血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护理,总体满意度为97.14%高于参照组的80%;前者产妇在不同阶段的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后者,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未足月 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7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观察和对比两组产妇接受护理后的产后出血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收获良好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产妇的康复周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未足月胎膜早破 产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治疗、妊娠结局。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n=64),均为本院2020.8-2021.12月收治。回顾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孕周,分为两组,即28-34周(对照组,32例)、35-36周(观察组,32例),观察2组的临床表现、超声表现,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延长时间相比,对照组长于观察组,但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评分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妊娠晚期 未足月胎膜早破 临床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残余羊水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依据羊水指数将其分为羊水不足组(羊水指数≤50mm)、羊水正常组(羊水指数>50mm),分析残余羊水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羊水正常组胎膜破裂至分娩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羊水正常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羊水不足组,P<0.05;观于对照组,P<0.05;羊水正常组新生儿不良情况低于羊水不足组,P<0.05;羊水正常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羊水不足组,P<0.05。结论:残余羊水量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均会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残余羊水量进行关注,必要时终止妊娠,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残余羊水量 羊水指数 不良妊娠结局 新生儿不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足月妊娠分娩时羊水栓塞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纳入研究的30例足月妊娠分娩时羊水栓塞产妇(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不良情况指标、消极情绪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对照组实施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效果更明显,能起到不良情况预防作用,促使不良情况发生人数变少,提高护理满意度,研究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羊水栓塞 综合护理 不良情况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