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对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着重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0月,选择发生甲亢所致精神障碍患者40例为对象,通过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个性化护理模式,n=20例)、对照组(常规化护理模式,n=20例)。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满意度更大(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可减少甲亢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甲亢 精神障碍 个性化护理模式 不良情绪 满意度 常规化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中,88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应用表格评定患者各方面能力,分析其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上述患者中精神行为障碍占比最高,其次为生理机能障碍占比、个性障碍占比和伴随癫痫占比,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主要存在精神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需要加强治疗和干预力度,以促进病情改善。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障碍 行为障碍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讨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6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患者随时分成两组,以丙戊酸钠组为研究组,以氟哌啶醇组为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2周的治疗观察。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中第7、10项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两组BPR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广泛且较丙戊酸钠组严重。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发行为障碍的疗效好,副反应少。

  • 标签: 丙戊酸钠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破坏行为障碍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集的9~14岁破坏性行为障碍的青少年患者20例心理状态及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受损的社会功能,根据患者的年龄、主要症状、家长的目标以及可用资源等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治疗痊愈4例,显效6例,好转7例,无效3例。结论明确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认知特点,对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许多研究都认为治疗应该是一个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社区干预等的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疗过程。早期预防并及时干预可以防止不良行为发展为更加严重的问题。

  • 标签: 青少年破坏性行为障碍 心理咨询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治疗方法。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脑卒中后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心理治疗,研究组予以心理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研究组治疗出现失眠、椎体外系反应、激怒、乏力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的心理治疗,应用心理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导致的精神行为障碍效果显著,大幅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率,利于病症好转,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精神行为障碍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精神科选择128例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病患,随机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利培酮,治疗组应用奥氮平。结果:治疗4周、8周时治疗组患者的BEHAVE A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有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对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进行治疗,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对根据理想的用药方案。

  • 标签: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奥氮平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锂对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在社会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学生们脆弱敏感的情绪不被允许外放,心理和身体的负担日益加重,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必将出现问题。本文将对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康复与教学进行探究,找出他们的所需特殊需求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善问题并从中成长,能够独自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

  • 标签: 培智学校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 康复与教学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45例,常规组45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再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常规组44.44%,而不良反应实验组17.78%低于常规组55.56%,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临床的疗效很好,但是对脂代谢有影响。

  • 标签: 奥氮平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探究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护理策略。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17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回顾性所有患者存在资料数据,分析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其基础上合理制定护理策略。结果 172例患者有26例出现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发生率为15.11%,精神发育迟滞伴行为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攻击他人、出走行为、毁物行为、自残行为等方面。结论 精神发育迟滞性伴行为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所以当前需要制定合理护理对策,从而有效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率以及不良影响,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安全问题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正中矢状位胼胝体面积与神经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38例为研究组,同期相匹配的发育正常儿童35例为对照组,应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评价两组儿童神经行为,并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量正中矢状位测量胼胝体总面积及分区面积,分析两组间的差异,以及胼胝体面积与ASD异常神经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胼胝体各部分面积及总面积均小于对照组[两组面积1区(182.63±30.99)mm2比(213.82±26.01)mm2,2区(54.78±10.77)mm2比(63.75±12.53)mm2,3区(45.16±6.52)mm2比(54.04±10.56)mm2,4区(35.82±8.05)mm2比(49.93±14.47)mm2,5区(127.63±26.50)mm2比(154.32±30.18)mm2,总面积(445.31±64.91)mm2比(533.57±60.50)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89、-2.982、-3.230、-4.363、-3.649、-5.543,均P<0.05),两组差异主要集中在胼胝体膝部和峡部以及总面积。研究组胼胝体总面积与ASD的5项功能障碍评分存在负相关性,其中与交往障碍及语言障碍相关性明显(r=-0.439、-0.544,均P<0.01)。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胼胝体的发育存在异常,胼胝体面积越小,临床异常行为症状越重。通过检测ASD儿童的胼胝体面积可以为其诊疗和病情评估提供支持。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 矢状位 面积 神经行为 孤独症行为量表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利培酮治疗)与实验组(奥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ESSS评分、BEHAVE-AD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MESSS评分、BEHAVE-AD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MESSS评分(12.15±2.09)分、BEHAVE-AD评分(15.61±2.26)分,均更低于参照组的(16.34±3.15)分、(19.36±3.32)分,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参照组的73.3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参照组的23.33%,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治疗中,奥氮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精神行为障碍,提高疗效,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南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限定选取病例的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将6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在治疗时单一给予地西泮,研究组在治疗时给予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5,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病理症状、总评分)分别为(26.07±3.70)分比(16.38±2.04)分、(24.04±2.98)分比(13.86±1.84)分、(44.06±5.28)分比(31.83±4.04)分、(91.84±9.76)分比(40.84±6.26)分;研究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别为(25.84±3.82)分比(10.30±1.17)分、(24.48±3.26)分比(7.48±0.82)分、(43.28±5.21)分比(21.06±3.72)分、(92.06±9.85)分比(68.27±7.02)分;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病理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14.16、17.34、10.74、15.97,均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分别为(12.64±2.50)分比(13.87±2.16)分、(12.47±2.12)分比(13.28±2.18)分、(9.54±2.16)分比(14.20±1.27)分、(10.97±1.84)分比(12.78±2.42)分;研究组分别为(12.68±2.53)分比(15.37±2.07)分、(12.49±2.14)分比(14.90±2.20)分、(9.37±2.14)分比(15.03±1.27)分、(10.94±1.81)分比(13.86±2.18)分;研究组治疗后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4、2.86、2.50、2.81,均P < 0.001)。两组治疗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22)。结论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有利于促使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酒精诱发性障碍,神经系统 治疗结果 生活质量 地西泮 利培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的老年痴呆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8周、16周BEHAVE-AD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16周BEHAVE-AD评分、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应用奥氮平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行为障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奥氮平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BEHAVE-AD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擦讨托吡酯治疗非痫性精神行为障碍疗效。方法对于多发性抽动症交叉擦腿综合征二种精神行为障碍性病患儿予以托吡酯口服,从小剂量渐加量,统计疗效及副作用。结论多发性抽动症交叉擦腿综合征二种精神行为障碍性病患,病因尚不完全清楚,除应用多巴胺阻滞剂,临床多强调心理疏导及综合治疗。氟哌啶醇有一定疗效,但该药剂量较大时易引起锤体外系症状,心理治疗在基层甚难推广掌握而实际效果尚难达到。采用托吡酯治疗非痫性精神行为障碍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好,明显减轻不能耐受氟哌啶醇患儿的症状。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毁物)的临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2009年6月收治的33例MR伴冲动、攻击、自伤、毁物行为障碍患者,均符合ICD-10和DSM-Ⅳ的诊断标准。治疗靶点选择内囊前肢和杏仁核,采用可视靶点CT定位。全麻下头皮切口,钻孔切开硬脑膜,直径2.0mm毁损电极穿刺,毁损前行宏刺激确定非功能区后,进行毁损灶的制作,参数80℃、60S。术前、术后6、12、24个月由精神科医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GI)和儿童攻击行为量表(CAS—P)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采用韦氏智力量表(wIS)评定智商。结果(1)术后24个月CGI量表评定结果显示,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5%,其中优5例(15.1%),显著进步16例(57.6%),进步9例(21.2%),无变化3例(6.1%);(2)术前CAS—P评分平均为(67.00±10.95)分,术后6个月为(15.20±1.62)分,24个月后为(16.30±1.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S评分为(35.88±14.60)分,术后24个月为(36.24±12.35)分,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评估:脑内血肿1例,经治疗完全康复;偏瘫1例经康复治疗明显好转;术后高热3例;性欲亢进2例;食欲亢进2例,经治疗均于2周内恢复。结论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和毁物)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行为障碍 杏仁核 立体定位技术 内囊前肢 射频毁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临床上,全程护理对地西泮治疗男性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抽取在2018年10月-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男性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数量共为80例,电脑随机分成两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的患者采取的是全程护理的模式,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全程护理的应用效果,还有有效率情况,还有精神病量表,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表,还有就是住院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评定量。结果:通过全程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之后,实验组之中的患者的各项评分都要比对照组更加理想,而且有效率更高具有明显的差异的。结论:针对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采取全程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全程护理 地西泮 男性酒精 精神障碍 行为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在融合教育环境下,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存在严重的社交问题。这类儿童通常缺乏沟通技巧、相处技巧以及处理冲突技巧。社交技巧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正向社交行为和提高社交能力有着积极影响。社交技巧能够使社交问题行为减少,改善常人与障碍儿童的关系,促进人们的融洽相处。

  • 标签: 融合教育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社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