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06月-2022年06月我院收治的全麻苏醒期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躁动发生率以及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为(33.39±1.67)、(34.07±1.28),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P

  • 标签: [] 手术室护理干预 全麻苏醒期 心理状况 躁动
  • 简介:目的:探究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在抑制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择期手术七氟醚麻醉患者,根据苏醒期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苏醒时间及拔管后5min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躁动例数和苏醒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管后5min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可有效抑制七氟醚麻醉患苏醒躁动,疗效确切,降低患者麻醉后拔管心血管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布托诺菲 芬太尼 七氟醚 苏醒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及研究进行全麻的病人为其提供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的方式,了解对全麻病人苏醒过程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进行全麻手术的60例病人,对这60例病人根据其入院就诊手术的先后顺序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设定病人的数量为30例,对照组的病人进行主观评测方式,实验组的病人提供肌松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的监测方式,对两组病人的心率情况以及其平均动脉压和全麻醉苏醒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病提供不同的监测方式后,实验组病人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更低,P

  • 标签: 全麻患者 肌松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 全麻苏醒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后开展综合护理对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行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苏醒期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指标,评价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DBP、SBP、HR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组内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心血管外科 综合护理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的效果。方法 选用2020年1月-12月院内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1例。在麻醉苏醒期,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和平均拔管时间短于参照组;观察组的寒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体现差异(P

  • 标签: 全麻 寒颤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苏醒期的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手术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理状况评分,观察组术后24小时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手术室护理 心理状况 躁动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对全麻老年患者苏醒时间及躁动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麻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躁动发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麻醉患者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降低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 全麻老年患者 苏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于2022年1月至12月进行,纳入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在研究组中出现2例恶心呕吐患者,而在对照组中,出现了4例恶心呕吐患者,2例下肢水肿患者,2例精神障碍患者,4例术后疼痛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和复苏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麻醉和复苏时间,发挥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术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对患儿喉罩拔除下麻醉效果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儿科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观察组(0.9~1.1%)和对照组(0.6~0.8%)各30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MAP和HR水平、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苏醒期躁动 喉罩 生命体征 七氟烷 麻醉效果 呼气末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共计46例,均于2023.01-2023.06参与研究,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效果,观察组的体温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手术室转出时间均较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发生率更低。结论 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患者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全身麻醉 苏醒期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对比等效剂量地佐辛或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联合切除术后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联合切除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n=30)、芬太尼组(F组,n=30)两组。两组患儿均使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前,D组患儿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F组患儿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kg。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和麻醉苏醒期间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期镇痛评分无差异性,但地佐辛组麻醉苏醒期清醒评分低于芬太尼组,同时地佐辛组的不良反应少于芬太尼组。结论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联合切除术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相比较于芬太尼2.0μg/kg,麻醉和镇痛效果相当,且苏醒质量高,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地佐辛 芬太尼 小儿 全麻
  • 简介: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其具有半衰期短、起效快、无蓄积、清除速度快等优点,可以达到麻醉术后早期苏醒的目的[1]。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血药浓度迅速降低,易造成患者术后伤口的剧烈疼痛,且疼痛又会引起苏醒期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加强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期的管理是提高麻醉效果的关键[2]。地佐辛作为一种κ受体激动剂被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中,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还能够对μ受体产生拮抗作用,且成瘾性非常小,但是对于其正确的应用方式尚无理论依据。本研究探讨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苏醒期拔管及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不同药 佐辛 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及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2020年1月~2020年10月6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七氟烷符合瑞芬太尼)与对照组(32例,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比应激反应指标、血流动力学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E、NE、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气腹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较小,(P>0.05),气腹后,观察组患者S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A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降低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对患者治疗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七氟烷 瑞芬太尼 腹腔镜手术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术患者用药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对其强化麻醉术后苏醒、疼痛等方面影响作用。方法: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甲状腺术,平均分配,用药右美托咪定为常规组,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用于观察组,效果分析。结果:术后苏醒时间、生命体征,观察组苏醒用时短,生命体征趋向稳定(P<0.05),疼痛情况,观察组各时段均评分均较低(P<0.05),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甲状腺术强化麻醉患者,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用时,减轻其术后疼痛,用药效果良好。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右美托咪定 强化麻醉 甲状腺术 术后苏醒 术后疼痛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心血管系统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依据偶数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采用0.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注,观察组患者麻醉采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注,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指数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均存在明显优势,且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对照组数据相比也均较少,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采取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静注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对拔管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轻,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短,可有效降低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甲状腺手术 全身麻醉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安全用药已成为推动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本文以开展口服固体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分别基于风险评估、生产要素控制以及跟踪整改等角度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流程和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质量安全 风险管理 药品生产 工作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护理风险管理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其对于护理质量管理形成的影响。方法:就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接受诊疗的400例病患进行实验,选用抽签法,把400例病患分成实验组(实施前)以及对照组(实施后),每组均为200例患者,对两个实验小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会明显的超过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P<0.05),护理缺陷得分会小于实验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会超过实验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式的使用会让妇科病区护理的质量变得更高,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妇科护理 质量管理 影响
  • 简介:目的:白芷饮片的质量研究。方法:建立薄层鉴别方法和HPLC法测定白芷中2种成分的含量。结果:TLC色谱能同时检出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HPlC法测定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495~0.22455μg和0.01521~0.13689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2%(RSD为1.59%,n=6),97.69%(RSD为2.06%,n=6)。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白芷饮片的内在质量

  • 标签: 白芷饮片 欧前胡素 异欧前胡素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药品质量安全与病患息息相关,只有安全的药品才能为病患带去生存的曙光,质量不合格的劣质药品只会加重病患的病情,拖延救治的时间。通过对药品的生产、运输、贮藏以及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保证药品的良好品质。药品的种类随着科研的不断进展已经发展得十分多样,单一的质量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要求药品检验人员不断修正并实施药品质量标准,以达到保障药品质量的效果。

  • 标签: 药品 质量控制 标准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会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制度体系与提升人员素质状况,由此带来更好的提升管理水准,提升管理成效,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定动力。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药品在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相关的纠正策略,降低药品在生产中的质量风险,针对有关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论述。

  • 标签: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