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对强化麻醉下甲状腺术患者术后苏醒、疼痛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27
/ 2

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对强化麻醉下甲状腺术患者术后苏醒、疼痛的影响探讨

肖敏

武汉市普仁医院 430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术患者用药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对其强化麻醉术后苏醒、疼痛等方面影响作用。方法: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甲状腺术,平均分配,用药右美托咪定为常规组,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用于观察组,效果分析。结果:术后苏醒时间、生命体征,观察组苏醒用时短,生命体征趋向稳定(P<0.05),疼痛情况,观察组各时段均评分均较低(P<0.05),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甲状腺术强化麻醉患者,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用时,减轻其术后疼痛,用药效果良好。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强化麻醉甲状腺术术后苏醒术后疼痛

    甲状腺术对于部分甲状腺疾病有显著治疗作用,为使手术能够顺利开展,临床对患者采取局部强化麻醉,虽然该麻醉方式于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率较高,但麻醉安全性稍显不足,因此需给予患者麻醉辅助药物干预其机体状态[1]。右美托咪定、氟比洛芬酯均具有镇痛功效,为进一步维护行甲状腺术患者手术、强化麻醉安全性,将右美托咪定、氟比洛芬酯做联合使用,发挥其各自药用功效的同时协同起效,对患者术后苏醒、疼痛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2]。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甲状腺术,平均分配,常规组30例,男、女各12例、18例,(48.95±2.35)岁,疾病类型:4例为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腺瘤,3例其他;观察组30例,男、女各13例、17例,(49.12±2.08)岁,疾病类型:5例为甲状腺癌、6例甲状腺肿、17例甲状腺腺瘤,2例其他;无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用药右美托咪定:入手术室,建立通路,经通路给药乳酸钠林格式液(剂量10mL·kg-1·h-1),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监测,8mg昂丹司琼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实施术前局部浸润麻醉(浓度0.25%利多卡因+浓度0.125%罗哌卡因混合液),泵注给药右美托咪定,剂量1μg·kg-1·min-1,10分钟调整泵注剂量至0.5μg·kg-1·min-1,维持患者术中麻醉状态。

观察组用药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术前相关准备、局部浸润麻醉、右美托咪定用药剂量、给药方式等与常规组相同,本组联合用药氟比洛芬酯,剂量50mg,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

1.3观察指标

术后苏醒时间、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两组比较。

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10分最高分,高分者有明显疼痛,评测时间术后2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

统计患者因用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甲状腺术患者用药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对其强化麻醉术后苏醒、疼痛等方面影响作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1.0,t值、²值分别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现为(x±s)、(n%),结果呈现P<0.05,存在差异。

  1. 结果

2.1术后苏醒时间、生命体征

比对数据,观察组采取联合用药后,其术后苏醒用时较短,生命体征与常规组比较,更为趋向稳定(P<0.05),见表1。

表1甲状腺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生命体征(x±s) n=60

分组

案例(n)

术后苏醒时间(min)

心率(术毕)(次/分钟)

心率(术后1小时)(次/分钟)

血氧饱和度(术毕)(%)

血氧饱和度(术后1小时)(%)

平均动脉压(术毕)(mmHg)

平均动脉压(术后1小时)(mmHg)

常规组

30

7.12±0.64

62.72±4.31

70.62±3.29

97.41±0.42

98.52±0.32

70.42±5.64

76.90±3.24

观察组

30

6.41±0.33

71.69±5.30

73.65±1.28

98.92±0.21

99.60±0.17

78.49±4.15

80.44±1.26

t

-

5.4006

7.1920

4.7011

17.6129

16.3249

6.3123

6.5774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术后疼痛情况

疼痛评分汇总,观察组评分较低,提示该组患者疼痛较轻(P<0.05),见表2。

2甲状腺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x±s) n=60

分组

案例(n)

术后2小时

术后12小时

术后24小时

常规组

30

2.89±0.27

1.54±0.22

1.58±0.17

观察组

30

2.02±0.24

1.30±0.15

1.13±0.08

t

-

13.1909

4.9368

13.1185

P

-

0.0000

0.0000

0.0000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常规组、观察组相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两组并无差异(P>0.05),见表3。

3甲状腺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分组

案例(n)

头晕

呕吐

嗜睡

发生率

常规组

30

1(3.33%)

1(3.33%)

2(6.67%)

4(13.33%)

观察组

30

1(3.33%)

0(0.00%)

1(3.33%)

2(6.67%)

-

-

-

-

0.7407

P

-

-

-

-

0.3894

3.讨论

甲状腺术的开展,临床多采用强效麻醉,该麻醉方式的实施,患者于术中意识清醒,受疾病及手术操作等影响,对其精神状态、情绪等将造成干扰,促使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机体生理状态出现异常,影响手术实施安全性[3]

为改善甲状腺术患者上述情况,结合手术特点及患者需求,选择以具有镇痛、镇静功效药物对其进行干预,右美托咪定以镇痛、协同麻醉为主要功效,其药物成分对α2肾上腺素受体具有高选择性,作为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起效后,能够干预人体血流动力学,使其处于稳定状态,并干预中枢神经系统,由此发挥其镇痛、镇静作用[4]。氟比洛芬酯作为非甾体类的抗炎性镇痛药,进入人体后能够水解成氟比洛芬,发挥其功效,能够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对前列腺素合成产生抑制,从而发挥其镇痛功效。为使甲状腺术患者术中、术后保持良好状态,将右美托咪定、氟比洛芬酯做联合用药,因其镇痛机制具有差异性,右美托咪定用药后作用于中枢神经、干预血流动力学,而氟比洛芬酯则能够靶向聚集与手术切口处,药用功效相互协同,充分干预患者术中疼痛的基础上,药效作用于人体,也可对其术后疼痛产生抑制作用[5]。与此同时,药物联合使用,其药用剂量可在给药期间得到管控,发挥其镇痛作用外,药用副作用反应较单一用药略有下降,用药安全性颇为理想。

    综上,甲状腺术患者,给予其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对其强化麻醉术后苏醒、疼痛等有积极影响,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方锐伦,洪耀浩,吴书平.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强化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及疼痛的效果[J].中外医疗,2022,41(10):78-81.

[2]赵丹.咪达唑仑与氟比洛芬酯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疼痛改善疗效的比较[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05):25-26.

[3]李伟,陈海涛,刘邵正,等.凯芬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患者全麻膝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期疼痛与躁动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04):214-217.

[4]刘艳萍,胡建军,白杨,等.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强化麻醉下甲状腺术患者术后苏醒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09):1052-1055.

[5]李光强,李艳,蔡弥松,等.帕瑞昔布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术患者术后苏醒及疼痛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9,47(08):946-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