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进行控制时施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在我院接收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成两个组,42例的分析组行手术室苏醒护理,38例的传统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并比对两组苏醒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分析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是14.3%,相较于传统组的31.6%明显较高,且麻醉苏醒期分析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较传统组优越,(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麻醉苏醒期护理可对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使苏醒期躁动减少。

  • 标签: 腹部手术 全麻 苏醒躁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麻醉苏醒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性、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期的血压、心率、躁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2.5%、32.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较大的差异,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实施手术室预防性、针对性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躁动发生,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可以降低患者的腹部手术后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腹部手术 麻醉苏醒期 护理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 15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电脑分组法分成参照组(常规护理, 75例)和研究组(常规护理 +保温护理, 75例),对比两组术前、苏醒期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苏醒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都高于手术前,但研究组患者在苏醒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围术期中,给予常规的麻醉苏醒护理基础上,再给予保温护理,可显著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保护患者安全。

  • 标签: 全麻 麻醉苏醒护理 保温护理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腹部手术主要涉及对患者腹部的切割操作。通常,当这种手术用于治疗患者器官或组织的病变时,它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这无疑增加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病人出现感染等疾病的可能性,而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对患者实施麻醉是至关重要的。在临床上,为了能够使患者更加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通常都需要采用全麻药来完成这一过程,并且这种药物也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尽管传统的麻醉技术是全麻,但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得到了显著的缓解。然而,全麻后的患者仍然会感到烦躁,这是一种可能对其预后产生重大影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导致患者全身系统的异常,进而妨碍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腹部手术患者 全身麻醉苏醒期 躁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和常规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WHO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程度评分0分31例,1分2例,3分1例,护理有效率97.4%,对照组患者躁动程度评分0分27例,1分4例,2分2例,3分6例,护理有效率6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麻醉苏醒护理 腹部手术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5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根据全麻苏醒后的躁动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比观察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55例患者中12例出现不同程度躁动,躁动发生率为21.81%,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5例患者中3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躁动发生率为56.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苏醒期进行合理的护理能有效安抚患者情绪,减少躁动概率的发生,促进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麻醉苏醒 躁动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患者躁动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全麻苏醒期患者共9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躁动发生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 全麻苏醒期患者 心理状况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对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给药,实验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给药,观察并记录患者术毕BIS值达85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毕BIS值达85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患者麻醉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给药麻醉苏醒期效果良好,明显缩短了患者麻醉恢复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腹腔镜手术 麻醉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颌面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15)。Ⅰ组术毕停用瑞芬太尼;Ⅱ组术毕瑞芬太尼减量至0.05μg/(kg.min),拔管后即停药;Ⅲ组术毕前30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瑞芬太尼术毕即停药;Ⅳ组术毕前30min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术毕瑞芬太尼减量至0.05μg/(kg.min),拔管后即停药。观察记录患者苏醒期有无呛咳、躁动,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毕、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10min血压(BP)、心率(HR),拔管后5min、10min疼痛评分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结果Ⅱ组、Ⅳ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稍延长(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BP和HR均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和Ⅳ组在拔管后l0minBP和HR仍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Ⅳ组患者各时间点的BP、HR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拔管后5minVRS评分均低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拔管后10minVRS评分低于Ⅰ组或Ⅱ组(P〈0.05或P〈0.01)。结论瑞芬太尼或酮咯酸氨丁三醇单独应用均可降低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二者联合应用可在患者清醒、无痛条件下安全拔管。

  • 标签: 瑞芬太尼 酮咯酸氨丁三醇 全麻 苏醒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苏醒延迟患者护理,总结经验,以提高护理技术。方法回顾分析1例全麻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苏醒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苏醒延迟的原因,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基础护理,维持呼吸功能,维持循环功能,保暖和复温,加强安全护理等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复杂,严密观察病情,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切实有效地护理,找出不安全因素并积极预防,可避免发生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度过苏醒延迟期。

  • 标签: 全麻 苏醒延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全麻苏醒的初始目标是恢复病人的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然后恢复病人的神智、感觉和运动功能,并逐渐恢复至麻醉前的水平。全麻后不能立即苏醒,一般与麻醉药物作用延长,代谢性脑病,中枢神经损伤有关,另外某些影响意识和运动的手术也可能影响苏醒。但是,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血流动力学平稳,是处理各种原因所致苏醒延迟的基本原则。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麻苏醒期躁动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对289例全麻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经验。

  • 标签: 全麻患者 苏醒期躁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医生与患者对手术麻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患者更安全、无痛苦地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平稳度过苏醒期是麻醉科的重要课题。全身麻醉以其安全性及术中易控制患者生命体征而普遍应用,由于患者均为儿童,病情变化快,生理代偿能力有限,小儿全身麻醉手术后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能出现从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以及躁动不安等情况。虽然躁动不安只是短暂的,但确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儿生命1。因此,加强苏醒期的监护对减少麻醉及手术并发症尤为重要。

  • 标签: 全身麻醉 苏醒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小儿麻醉苏醒期间的麻醉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在麻醉苏醒期间采取常规麻醉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采取针对性麻醉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与对照组的20.51%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麻醉患儿,在苏醒期间采取有针对性的麻醉护理方法,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小儿麻醉 苏醒期间 麻醉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22月来我院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麻醉苏醒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躁动发生率。结果苏醒期观察组的心率、血压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程度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实施全麻苏醒护理,可降低躁动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麻 腹部手术 麻醉苏醒护理 躁动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