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运动耐力评分及呼吸困难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耐力评分及呼吸困难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程度。

  • 标签: BiPAP 噻托溴铵 COPD 运动耐力 呼吸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12月我科室接诊的65例RDS早产儿档案资料,以时间均衡原则为基准,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BIPAP治疗与NCPAP疗法,评估两组不同时间点PaO2、PaCO2水平、临床疗效、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相较而言,研究组通气后各时间点PaO2、PaCO2水平更好(P<0.05);研究组拔管失败比例、呼吸机累计时间、住院时长均较低(P<0.05)。结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症采取BIPAP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儿PaO2、PaCO2水平,缩短呼吸机累计时间与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拔管失败几率,临床效果颇为明显,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中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 58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9月 -2019年 5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实施面罩吸氧干预的参照组,另一组为实施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干预的实验组,每组各 29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以及病情好转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好转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在急诊急救治疗急性左心衰中采取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相关疾病疾病患者总计37例,对其进行治疗以及护理,比较治疗前与通气24h后的指标水平情况,治疗前与撤机后的指标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前与通气24h后,患者的指标对比明显数值下降;治疗前与撤机后,患者的指标对比明显数值下降,则通过治疗后患者的指标有所改善。结论:BiPAP无创机械通气在本次研究中所取得的效果较好,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加上相关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呼吸情况恢复,值得推崇。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将32例孕32周前出生且在出生后30分钟内入NICU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气管插管滴入珂立苏后拔管,联合nCPAP辅助呼吸,观察应用珂立苏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x线胸片的变化以及nCPAP参数的变化(氧浓度、呼气末正压)。结果应用珂立苏联合nCPAP预防RDS,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及氧合情况;nCPAP参数(Fio2、PEEP)明显下调。结论珂立苏联合nCPAP预防RDS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及氧合状况、下调nCPAP所需的参数、缩短nCPAP使用的总时间。

  • 标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了解在使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基础上,比较肺泡表面活性剂(PS)与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190例Ⅲ-Ⅳ级NRDS患儿,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0例;日龄0.5-1.5h。所有NRDS患儿在应用CPAP的基础上,120例使用固尔苏(一种PS)治疗(A组),70例使用氨溴索治疗(B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后6、24、48hA组动脉氧分压显著高于B组,但入院后72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呼吸支持时间和用氧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A组机械通气率显著低于B组;A组死亡4例(3.33%),B组死亡5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PAP基础上,PS治疗NRDS疗效优于氨溴索,为NRDS患儿首选治疗方案。但在基层医院或无条件使用PS替代治疗的情况下,CPAP合用氨溴索也可作为NRDS患儿的较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泡表面活性剂 固尔苏 氨溴索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措施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等中文数据库中,关于比较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对HHHFNC组与NCPAP组早产儿分别采用HHHFNC、NCPAP模式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Stata12.0软件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治疗失败率、再插管率)与安全性指标(鼻损伤、漏发生率);次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院内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并追踪检索已获取全文的相关参考文献,共计8篇RCT研究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的早产儿为1037例,其中HHHFNC组为518例,NCPAP组为519例。①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指标方面,2组早产儿治疗失败率和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18、0.93,95%CI:0.87~1.59、0.67~1.30,P=0.286、0.687);而安全性指标方面,HHHFNC组鼻损伤与漏发生率,则均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17、0.24,95%CI:0.11~0.26、0.09~0.63,P<0.001、=0.003)。②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次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早产儿院内死亡率(OR=0.

  • 标签: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随机对照试验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拔管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5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面罩吸氧,后者接受早期持续正压通气,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细胞炎性因子,研究组的白介素-4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8例NRDS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另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PaCO2指标、PaO2指标、pH值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固尔苏配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收治的1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组,各5例。对照组行固尔苏配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布地奈德、固尔苏配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布地奈德 固尔苏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湿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4~67(44.32±4.72)岁,采取间断雾化吸入方法。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0~65(43.96±5.25)岁,采取持续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湿化效果、患者舒适度、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痰液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7,P=0.01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GCQ评分为(78.19±5.48)分,高于对照组的(70.35±6.63)分,PSQI评分为(7.93±1.25)分,低于对照组的(11.27±2.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69、7.07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4/36),低于对照组的33.33%(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结论持续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间断雾化吸入,利于增强湿化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持续气道湿化 间断雾化吸入 湿化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48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二经经诊断,均为呼吸衰竭症。采用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24名患儿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持续正压给氧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和症状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比,其中研究组心率恢复时间为(2.99±1.22)d,呼吸恢复正常为(2.44±0.98)d,均低于对照组的(4.89±2.12)和(4.99±2.24)d,(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低,P值

  • 标签: 呼吸道 持续正压给氧 小儿呼吸衰竭 可行性
  • 简介:建议应用长效β2-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吸入治疗哮喘和COPD。对COPD患者,建议每日一次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该药为最有效的支气管舒张剂。色酮和抗白三烯药物对控制哮喘仅有微弱的作用。在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加用长效吸入β2-激动剂比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或加用茶碱及抗白三烯药物更有效

  • 标签: 气道疾病 药物治疗 药理机制 β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茶碱 抗胆碱能药物
  • 简介:人工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上呼吸插入气管所建立的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常用的临床手段.人工护理主要的目的为保持呼吸湿化、通畅,促进痰液引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呼吸常规护理包括:协助和鼓励患者进行痰液引流;如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每日入水量在1500ml以上,可防止分泌物干结;保持环境整洁,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与湿度(50%~60%),以发挥呼吸的自然防御功能.还应结合人工的特点做好以下的护理.1呼吸的湿化人工建立后呼吸纤毛运动减弱,呼吸失水增多,易导致阻塞,肺不张,肺部继发感染等,必须加强呼吸的湿化,可采用的方法为:1.1蒸气加温湿化,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气混入吸入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使吸入(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5℃~37℃,不超过40℃,湿化器内水温常常保持在50℃左右.湿化温度高、面积大、气流量小则湿化效果好.呼吸机湿化器中的液体只能用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水蒸发后溶质将在罐内形成沉淀,影响湿化效果.1.2气管内直接滴注,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向气管内滴(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有间断注入或持续滴注两种方法.(1)间断注入,一般每隔20min~60min1次或在吸痰前注入,每次为3ml~5ml.(2)持续滴注,将安装好的输液装置挂在床旁,用头皮针直接穿刺进入气管导管或将输液器直接连接在切套管,其滴速为4滴/min~6滴/min.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粘稿度调整,一般在(200~400)ml/日,以使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 标签: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2017年1月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均根据自愿原则划分。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和常规治疗分别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法。结果针对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对照组治疗各指标不及观察组(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状况,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重症支气管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不加温湿化治疗SARS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2例使用BIPAP呼吸机的SAR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实验组BIPAP呼吸机不加温湿化,对照组的BIPAP呼吸机加温湿化,观察两组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呼吸症状、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分压(PaO2)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呼吸症状、耐受时间、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提高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不加温湿化的BIPAP呼吸机较加温湿化BIPAP呼吸机对SARS患者的治疗效果好.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机 不加温湿化 治疗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哮喘治疗给予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重症哮喘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进行氧疗和药物治疗,辅助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重症哮喘控制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辅助通气组患者重症哮喘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施行治疗前两组肺功能、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辅助通气组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重症哮喘治疗给予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哮喘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 辅助通气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并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35例患者在经过通气治疗和临床护理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以及呼吸频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在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通气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呼吸机 临床护理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影响,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CHF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8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及nCPAP治疗组(43例),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V·O2max值,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治疗6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nC-·PAP治疗组AHI[(27.5±6.2)比(6.8±1.2)]显著降低,LVEF[(0.45±0.07)比(0.48±0.05)]及VO2max值[(16.5±3.5)ml·kg^-1·min^-1比(19.2±3.4)ml·kg^-1·min^-1]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改善已接受基础药物治疗的CHF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通气功能、心功能和最大摄氧量。

  • 标签: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心力衰竭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