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是重症呼吸衰竭病人重要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但是病人在上机及脱机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性心理反应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了解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态及提高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给病人个性化的护理,制定有效的诊疗计划,对保持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呼吸机 呼吸衰竭 心理反应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平均分为NPPV治疗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与IPPV治疗组(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不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后,NPPV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IPPV治疗组的65.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PV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效果较佳,值得广泛应用;急诊医务人员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选择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以此保障治疗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诊 呼吸衰竭 辅助治疗
  • 简介:急性左心衰竭起病急,病情重,传统氧疗和药物治疗对轻、中度病人可以有效,但对已经意识不清,呼吸明显变浅、慢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疗效较差,及时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配合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控制心衰,挽回生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液引流辅助正压通气对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8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单纯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痰液引流辅助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h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氧分压改善更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痰液引流辅助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具有临床疗效好、呼吸支持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 标签: 痰液引流 正压通气 重症肺炎
  • 简介:机械通气的目的是减轻呼吸肌负荷和提供足够的气体交换.同时尽能可能避免人机不同步、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lunginjury,VILI)等各种不良反应。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机械通气要求是进行保护性机械通气.以降低较高的病死率.目前常规机械通气似乎看不到对于ARDS新的具有潜力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NPPV)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可减少有创通气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成为一项逐渐被临床接受的辅助通气技术。目前,儿童慢性肺病在临床病例中逐渐增多,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支气管哮喘等,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NPPV治疗儿童慢性肺病的使用率逐渐增高,现就NPPV治疗各种儿童慢性肺病的主要模式、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肺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衰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8名急性心衰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辅助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包括SBP、HR、RR、PaO2、PaCO2、PH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衰患者的有效措施,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呼吸功能、血气等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心衰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抽选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抽样数量为100,将其中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剩余50例纳入实验组,采用无创机械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治疗,在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治疗时加用无创机械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1至2019-1我院诊治的6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比Sa02、PaC02与Pa02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Sa02、PaC02与Pa02进行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施比较,观察组96.67%,对照组80%(P<0.05)。结论针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临床价值高,即可保证整体治疗效果,还可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ICU 重症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应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气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呼吸衰竭老年患者10例,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强化人工气道的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保证有效吸痰和防止感染。采用PoRtEx囊上吸痰式高容低压气管将导管切开,保持适当的导管气囊充气量。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h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监测。结果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患者的通气情况有效改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机械辅助通气治疗老年呼吸衰竭能明显减少患者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辅助通气 老年 呼吸衰竭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性,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pO2、HR、RR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使左心衰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迅速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改善,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无创通气 BiPAP 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患者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于本院呼吸科收治患者中筛选74例成人重症哮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人重症哮喘患者接受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时辅以综合护理,可提升患者依从性,巩固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创辅助通气治疗 成人重症哮喘 血气指标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抢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效性,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pO2、HR、RR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使左心衰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迅速提高,二氧化碳分压改善,降低气管插管率率和病死率,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无创通气 BiPAP 急性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时应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临床效果。方法:9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为2020年7月~2022年7月,根据甲泼尼龙用药剂量大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重症哮喘 甲泼尼龙 机械通气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咽通气导管与鼻咽通气导管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HFJV)用于肺炎患者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PLVB的肺炎患者160例,性别不限,年龄46~64岁,BMI 18~29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0):鼻咽通气导管组(N组)和口咽通气导管组(O组)。N组置入内径4.0 mm的鼻咽通气导管,O组置入内径4.0 mm的口咽通气导管,行IHFJV,I∶E 1∶3,喷射频率10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160 ml,每间歇2 min给予5次喷射:I∶E 1∶3,喷射频率2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300 ml。分别于术前20 min(T1)、手术开始5 min(T2)、术毕即刻(T3)和术后5 min(T4)时记录SpO2。于T1、T3和T4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检查期间托下颌、面罩加压通气、呛咳、气道痉挛、导管脱落或移位和体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O组T3时SpO2和PaO2升高,T3,4时A-aDO2降低,提下颌、呛咳和导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口咽通气导管IHFJV用于肺炎患者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优于鼻咽通气导管。

  • 标签: 高频喷射通气 支气管镜检查 肺炎 通气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长期机械通气(PMV)患儿撤机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12例符合PMV并应用NAVA(包括有创、无创NAVA)进行撤机管理的患儿资料。记录患儿主要诊断、病原学、氧合指数(OI)、小儿危重症评分(PICS)、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呼吸力学指标、PICU住院时间及预后,评估过渡到NAVA后的相关并发症。NAVA通气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儿中11例有基础疾病,早产儿合并慢性肺部疾病8例,其中Wilson-Mikity综合征2例;先天性脐膨出1例;Prader-Willi综合征(PWS)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例。8例患儿主要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总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0(25.0,39.0) d和39.5(29.5,48.5) d;有创NAVA和无创NAVA通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5(3.8,6.3) d和7.0(5.0,9.5) d。撤机成功率100%,出院生存率100%。患儿均无与NAVA通气相关的并发症。NAVA通气6 h后,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相比,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43.50(41.75,46.00) mmHg比48.50(45.25,56.00) mmHg,1 mmHg=0.133 kPa](Z=-2.253,P=0.024);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68.00(65.00,72.25) mmHg比62.00(59.00,64.75) mmHg](Z=-2.733,P=0.006);OI明显下降[3.70(3.38,5.60)比5.90(4.58,7.08)](Z=-2.272,P=0.023)。结论采用NAVA模式对PMV患儿进行撤机管理,安全可靠、撤机成功率高;与SIMV模式相比,NAVA模式可明显改善通气和OI,尤其是慢性肺部疾病或撤机失败的PMV婴幼儿,推荐应用NAVA模式撤机。

  • 标签: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机械通气 撤机 儿童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 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并统计所有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其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动脉血气指标中氧分压、氧饱和度等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其心脏及呼吸肌负荷,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心肌损害及系统性炎症反应。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肺水肿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气管息肉是由于气管黏膜受到机械刺激、炎症感染等引发。目前随着各级医院人工气道技术普遍开展,其发生率越来越高。气管息肉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引起误诊。本文报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例高位气管息肉患者,并分析其发病及诊治过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 标签: 气管 息肉 喉罩 支气管镜 高频电凝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双盲法对本院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成人重症哮喘患者46例进行分组,各2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成人重症哮喘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无创辅助通气治疗 成人重症哮喘患者 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