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管理预防新生儿呼吸衰竭持续正压通气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儿均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根据随机原则开展分组处理,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开展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21.88%(7/32);护理后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各项血气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新生儿;研究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为96.77%(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81.25%(26/32),P

  • 标签: 细节护理管理 新生儿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患儿进行此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中,持续正压通气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46例患者,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法,研究组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法,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睡眠呼吸指标及血糖、血压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呼吸暂停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嗜睡评分为,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使用持续正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效果明显,可减少患者呼吸暂停次数与时间,改善嗜睡情况、降低血压、血糖指标,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86例,入院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患儿分为43例参照组(治疗方式为经鼻导管式吸氧治疗)与43例试验组(治疗方式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对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对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治疗后PaO2较高,PaCO2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比对两组临床疗效,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疗效确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胎龄30~37周之间,生后24h内,确诊为RDS患儿60例,全部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DuoPAP组及NCPAP组,并予以PS替代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方式均可改善Pa02,PaCO2,OI,但DuoPAP较NCPAP能迅速改善氧和提高PaO2,降低PaCO2,减少二氧化碳潴留。DuoPAP组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及气胸发生率低于NCPAP组,DuoPAP可减少用氧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及医疗花费,减轻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患儿氧暴露时间。结论两种通气方式治疗RDS均有效,但DuoPAP较NCPAP相比可迅速改善氧合,减少用氧时间及降低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间歇正压呼吸 间歇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连续正压通气(CPAP),在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撤机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75例重度NRDS早产儿(以下简称为受试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BIPAP组(n=37)与CPAP组(n=38),分别于有创机械通气(MV)撤机后,采取经鼻BIPAP/CPAP治疗。对2组受试儿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经鼻BIPAP/CPAP治疗疗效,采用成组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病例收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ETYY-2020202),受试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2组受试儿的研究结果如下。①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受试儿入院时年龄、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NRDS Ⅲ/Ⅳ级及剖宫产术娩出受试儿所占比例,以及母亲有羊水浑浊、胎膜早破及产前使用激素病史的受试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IPAP/CPAP疗效比较:BIPAP组受试儿撤机失败率、BIPAP治疗时间及撤机后2 d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13.5%、(5.0±0.6) d、(39.5±3.5) mmHg(1 mmHg=0.133 kPa),均显著低于或少于CPAP组的34.2%、(6.4±1.0) d、(54.8±4.3) mmHg,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02、P=0.035,t=2.970、P=0.019,t=16.873、P<0.001);BIPAP组受试儿撤机即刻及撤机后2 d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65.4±5.8) mmHg、(83.0±6.9) mmHg,均显著高于CPAP组的(54.4±8.1) mmHg、(80.2±4.0) mmHg,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15、P<0.001,t=2.157、P=0.017)。③短期预后指标比较:BIPAP组受试儿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6.2%,显著低于CPAP组的39.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9,P=0.024)。2组受试儿住院时间,腹胀/鼻中隔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及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MV撤机后,采取BIPAP,将有助于重度NRDS早产儿撤机成功,是有效的肺保护策略。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通气机撤除法 拔管成功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双水平气道持续正压通气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呼吸衰竭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面罩給氧的方式,治疗组采用鼻塞CPAP,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与血气好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塞CPAP 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简易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在抢救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2007年6月~2011年10月有呼吸窘迫的住院新生儿,在保暖、清理呼吸、保持呼吸通畅、防治感染、预防出血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自制简易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加强呼吸支持。结果57例呼吸窘迫患儿中,有效46例,放弃治疗7例,死亡4例,未发现明显气压伤等副反应。结论在基层医院,在没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没有呼吸机的情况下,采用自制简易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加强呼吸支持,可明显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救治成功率,值得基层医院借鉴。

  • 标签: 持续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持续正压(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尿液的影响,了解CPAP治疗对OSAS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为重度OSAS患者30例为试验组,PSG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CPAP治疗,测定尿常规、夜尿量,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及试验组治疗前后尿常规及夜尿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尿蛋白及尿潜血出现率高,夜尿量显著增多试验组经CPAP治疗后夜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尿蛋白及尿潜血出现率降低。结论CPAP治疗可明显减少0SAS患者的夜尿量、尿蛋白及尿潜血,对OSAS导致的肾功能损害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尿液 持续气道正压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24h后血气分析情况(pH值、PaO2、PaCO2、SpO2)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观察组患儿pH值、PaO2、PaCO2、Sp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正压呼吸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恢复正常呼吸功能,使血气指标能更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呼吸衰竭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经过不同的护理后对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33.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并发症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观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并作比较分析。方法将40例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研究组应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O2、呼吸频率、pH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pH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患儿效果满意。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合并I型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小剂量酚妥拉明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9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入组研究,入选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94例,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中入选研究对象96例,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与小剂量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罗音、气促、紫绀消失时间、肝脏回缩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酚妥拉明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临床治疗,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肺炎 正压通气 酚妥拉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行早期持续正压通气血气指标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选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以及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均较之前有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PaCO2(47.30±6.10)mmHg、SaO2(92.56±6.36)%、PaO2(62.40±5.43)mmHg、PH(7.98±0.20)较对照组PaCO2(55.33±6.03)mmHg、SaO2(83.10±6.25)%、PaO2(78.50±5.53)mmHg、PH(7.31±0.22)更趋于正常指标,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16.67%)少于对照组(4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行早期持续正压通气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36例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的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其经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是积极、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OSAHS的措施。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
  • 简介:1981年Sullivan首次在临床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迄今CPAP已成为OSAHS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对中重度患者和年老体弱、有严重冠心病、脑血管病、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