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CPAP对于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2月~2016年5月治疗的93例重症肺炎患儿分析疗效情况,分为TCPAP组、参照组,两组患儿例数分别为49例、44例,治疗参照组的44例患儿时应用头罩吸氧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TCPAP组的有效率为91.84%,参照组为77.27%,参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TCPAP组。结论治疗重症肺炎时应用TCPAP能够改善疗效。

  • 标签: 重症肺炎 正压通气 经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40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在治疗1h时段、12h时段、24h时段的心率指数、呼吸值、氧合指数值、PaO2值和PaCO2值均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呼吸机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0%、12.5%、5.0%和(10.2±2.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32.5%、22.5%和(15.5±2.7)d(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心肺功能,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方式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均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PH值、PaO2水平低于研究组,PaCO2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74.3%)低于研究组(94.3%),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并加用综合护理,可控制患儿病情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按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PH、PaO2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aCO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大大提高患儿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治疗中应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方法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观察。方法在进行入院治疗的患儿中选择50例小儿重症肺炎病人参与观察实现,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对这50位患儿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24例。对于对照组的成员使用综合治疗配合鼻导管吸氧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综合治疗结合经鼻持续正压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前的病情症状以及临床特点,再对采用不同方式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记录。结果在经过一天治疗之后,使用NCPAP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组,身体各项体征指标好转迹象十分明确,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实验小组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时运用NCPAP进行调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小儿 重症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8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白天嗜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SS、MSLT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收缩压、舒张压,促进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冠心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7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39例和循证护理组38例。记录两组新生儿护理后CPA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常规护理组患儿CPA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8%(12/39),显著高于循证护理组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率为59.0%(23/39),显著低于循证护理组92.1%(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新生儿予以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循证护理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胎龄30~37周之间,生后24h内,确诊为RDS患儿60例,全部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DuoPAP组及NCPAP组,并予以PS替代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方式均可改善Pa02,PaCO2,OI,但DuoPAP较NCPAP能迅速改善氧和提高PaO2,降低PaCO2,减少二氧化碳潴留。DuoPAP组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及气胸发生率低于NCPAP组,DuoPAP可减少用氧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及医疗花费,减轻了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减少了患儿氧暴露时间。结论两种通气方式治疗RDS均有效,但DuoPAP较NCPAP相比可迅速改善氧合,减少用氧时间及降低再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剂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间歇正压呼吸 间歇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小剂量酚妥拉明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9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入组研究,入选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5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94例,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中入选研究对象96例,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与小剂量酚妥拉明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罗音、气促、紫绀消失时间、肝脏回缩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酚妥拉明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促进临床治疗,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肺炎 正压通气 酚妥拉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行早期持续正压通气血气指标及预后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选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以及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均较之前有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PaCO2(47.30±6.10)mmHg、SaO2(92.56±6.36)%、PaO2(62.40±5.43)mmHg、PH(7.98±0.20)较对照组PaCO2(55.33±6.03)mmHg、SaO2(83.10±6.25)%、PaO2(78.50±5.53)mmHg、PH(7.31±0.22)更趋于正常指标,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16.67%)少于对照组(4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行早期持续正压通气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正压通气(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科NICU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NRDS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PH、PO2、PCO2及OI等临床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RDS患儿给予CPAP联合PS治疗,患儿PH、PO2、PCO2及OI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NR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COPD合并OSAH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应用BiPAP治疗,对照组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多导睡眠监测(PSG)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80%,显著低于对照组25.87%(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OSAHS较CPAP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