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化学发光的发现历史悠久,但把化学发光技术与核酸分子杂交结合起来,建立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却是近几年的事。1983年Heller和Schneider首先将化学发光技术引入了核酸的分析,这是继建立发光免疫技术之后,化学发光技术应用的又一个新的领域。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还不多,本文试就化学发光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有关的应用作一简要的介绍。

  • 标签: 化学发光反应 化学发光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杂交分析 DNA探针 核酸杂交技术
  • 简介:基于酸性条件下,氢化可的松对高锰酸钾-亚硫酸钠体系发光反应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本文研究建立了顺序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氢化可的松含量的分析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氢化可的松的质量浓度在1.0×10^-9~1.0×10^-6g/m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5.6×10^-1g/mL。对浓度为5×10^-8g/mL氢化可的松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99%。经实验,本体系具有快速、准确、简便、试剂消耗少、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应用于注射液中氢化可的松含量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

  • 标签: 顺序注射 化学发光 氢化可的松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化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实际的应用效果予以评价。方法在医院内部选取在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患有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的病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相应的检测;对照组患者的病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式进行检测。结果在此次试验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灵敏度、符合率与特异性各个方面要高于对照组放射免疫分析的检测方法。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在生化检验中进行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疾病诊治的准确率,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较为简单,便于该种技术的操作和推广使用,能为后续临床病症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值得在生化检验中广泛应用和深入的探究。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生化检验 应有效果
  • 简介:摘要上世纪70年代中期Arakawe首先报道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其结合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优势。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先进的超微量活性物质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广泛,近10年来发展迅猛,是目前发展和推广应用最快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灵敏度和精确度比酶免法、荧光法高几个数量级,可以完全替代放射免疫分析、彻底淘汰酶联免疫分析。目前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已被广大实验人员所认可,并正逐渐替代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但只要检测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就会出现“钩状效应”。当被检测标本抗体含量过高时,不易形成免疫夹心复合物,从而导致测定结果远低于实际含量或假阴性的情况。现将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免疫分析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出现钩状效应导致其结果远低于实际含量的1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钩状效应 梅毒螺旋体抗体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 CLIA)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以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为准,随机选择该时间段内的 85例肿瘤患者和 8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采用 CLIA法检测 AFP、 CEA、 CA125、 CA153、 CA199等肿瘤标志物。记录两组肿瘤标志物检出值及阳性率。结果 患病组患者 AFP、 CEA、 CA125、 CA153、 CA199等标志物值分别为( 10.45±2.21) ng/mL、( 7.05±2.49) ng/mL、( 44.47±7.76) U/mL、( 39.65±2.45) ng/mL、( 42.17±4.82) U/mL均显著高于健康组的( 4.14±0.22) ng/mL、( 1.84±0.47) ng/mL、( 5.54±1.88) U/mL、( 4.16±1.07) ng/mL、( 12.71±2.40)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1.271, t2=20.105, t3=17.132, t4=17.469, t5=11.472;P<0.05;患病组阳性检出率 96.47%( 82/85)明显高于健康组 5.88%( 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9.581, P<0.05)。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 ]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阳性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02份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应用甲胎蛋白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评估其分析性能,分析不同病例AFP检测结果。结果甲胎蛋白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的最低检测限、分析特异性、线性、准确度以及精密度等指标均满足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化要求,与正常病例、肝硬化以及其他肿瘤疾病病例相比,对于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对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甲胎蛋白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颇为的效果,其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极高,适用于原发性肝癌等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甲胎蛋白 化学发光 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肿瘤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并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院内20例体检健康参与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参与者均接受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检验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比两组参与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结果经比较分析,实验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不仅可以优化各项指标的检测准确性,同样阳性检出率较高,能够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 。 方法 :将我院 76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 70 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提供相同的化学检验操作,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 结果 :在检查中,患者糖链抗原、癌胚抗原与甲胎蛋白检出率均较高,而且观察组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查所得结果对患者恶性肿瘤病症确诊与治疗均有积极影响 。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恶性肿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检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过程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随机抽取了28例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本院接受临床检验的肿瘤患者为研究组,另以同时期28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参照组进行研究。两组均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对比检出的结果。结果 采取相同方法于研究组检出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水平更高,数据于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于个体检出标志物的阳性率方面较高,数据于组间差异较大(P<0.05)。 结论 在临床检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过程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能够较为准确的对肿瘤生物的标志物进行分辨,检出的阳性率较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检验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选院内收治50例原发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2021年12月纳为研究组,并选择同一时间院内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纳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肿瘤生物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肿瘤生物标志物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结果准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支持,临床价值明确。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标志物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7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标志物检验患者56例以及身体健康病人56例,分别为试验组、参考组,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将两组实验人员的肿瘤标志物指标进行了对比,包括CEA、CA125、AEP[A1]、CA199。结果:两组实验人员进行对比后发现,参考组与试验组人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25、AEP、CA199)差异明显(P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CEA CA125[A3] AEP
  • 简介:[摘要] 目的 甲状腺疾病临床检验中关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的应用探究。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15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其中甲状腺肿瘤50例、甲亢50例,其他类型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炎症)50例,分别纳入观察A/B/C三组,并选取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患者总计50例纳入对照组。入组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和放射免疫检测,对比检测结果及准确性 结果 四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数值水平均高于放射免疫法(P〈0.05);观察组ABC三组不同检查方法检出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查灵敏度明显高于放射免疫法(P>0.05)。结论 甲状腺疾病选择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可准确判断疾病情况,诊断灵敏度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借鉴运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临床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 灵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2019年11月~2022年11月进行检验的44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44例健康人作为本次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 研究组AFP阳性检出率为81.82%(36/44)高于对照组4.55%(2/44),研究组CEA阳性检出率84.09%(37/44)、FER阳性检出率90.91%(40/44)、CA199阳性检出率93.18%(41/44)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AFP检出水平(467.68±112.25)ng/mL、CEA检出水平(282.69±150.64)ng/mL、FER检出水平(121.52±101.47)μg/L、CA199检出水平(55.56±5.49)U/mL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肿瘤 标志物 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化学发光进口试剂定量检测HBsAg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352例血清和血浆标本,采用美国雅培有限公司出品的“ARCHITECTHBsAg”和罗氏诊断公司出品的“HBsAgquantitativeElecsys”进行对比检测。结果罗氏试剂与雅培试剂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了0.993。结论两种HBsAg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相关性较好,具有同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应用在甲状腺肿癌检验中,观察该种方法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3月--2020年2月的甲状腺10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检验和放射免疫测定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检验灵敏度、准确度对比中,一组分别是84.61%、92.59%,二组分别是69.23%、88.88%,(x2=9.482,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甲状腺球蛋白数、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对比中,一组分别是19.36±2.19(个)、701.46±83.42(μg/l),二组分别是8.25±0.95(个)、621.94±81.07(μg/l),(t=13.788,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生化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应用在甲状腺肿癌检验中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生化免疫检验 甲状腺肿癌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入我院诊治的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均采取免疫放射技术(B组)及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A组),观察对比两种诊断结果情况。 结果: A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B组(P<0.05)。A组FT3、FT4、TSH均高于B组(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可有助于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肿瘤 诊断效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中共选择疑似乙肝患者121例参与试验,安排所有患者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液标本采集工作,将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后,分别采用ECLIA和ELISA检测方式对其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对比研究,ECLIA和ELISA在检测HBsAg、HBsAb、HBeAg和HBcAb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ECLIA在检测HBeAb方面明显优于ELISA检测方式(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ECLIA和ELISA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ECLIA在HBeAb检测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作为参照,分析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结果ELISA法和CLIA法对乙肝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CLIA法、ELISA法对乙肝的诊断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均>0.7。CLIA法对HBsAg、HBe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HBsAb、HBcAb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LIA法、ELISA法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效果均较好,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验中,CLIA法的检验准确性高于ELISA法。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肿瘤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乳腺癌患者CEA和CA15-3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准确28例,准确率为93.33%。结论乳腺癌诊断中血清癌胚抗原、癌抗原15-3检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有效性及敏感性。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肿瘤标志物 乳腺癌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