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我院二审少年法庭自一九八六年底成立至今,共事结各类未成年刑事案件218件。共判处未成年373名,维持的为80.6%,改判的为19.4%,计48件发回更审的6件。

  • 标签: 未成年人 定罪量刑 少年法庭 刑事案件 二审 判处
  • 简介:“侵害未成年身心健康恶性案件的不断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未成年保护系统中的其他环节已不同程度地失守,只有纳入刑法调整,由司法机关依法定罪量刑,特别是从重从严惩处,方能体现法律权威,表明国家态度。”

  • 标签: 未成年人权益 保护系统 司法机关 身心健康 定罪量刑 法律权威
  • 简介:对失足少年的处罚,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定罪量刑,更重要的是在于挽救失足少年,预防他们重新犯罪.为更扎实地开展挽救失足少年的工作,促使失足少年顺利回归社会,笔者认为试行未成年犯罪记录之限制公开,在预防未成年重新犯罪,帮助失足少年尽快回归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不仅有其深刻明晰的社会意义和现实需要,也是为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有益实践.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限制公开
  • 简介:本文通过数起案例,对量刑一般原则和涉及未成年特殊原则的分析,提出在对未成年犯罪人量刑时可不考虑或尽量淡化“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因素,全面贯彻上述原则和方针,按照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及“若干意见”的规定,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应及时修正涉及未成年犯罪人的量刑指导意见,适时建立独立的未成年犯罪定罪量刑体系。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 量刑原则 适用
  • 简介:司法社会工作可视为社会工作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其对社会工作而言是工作领域的拓展,对司法而言则是国家司法权社会化的表征。司法社会工作的兴起,一方面在于为违法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新的渠道,从而:炻展了刑事司法系统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在于在司法中注入新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化的司法方式,体现司法为民的人本主义精神。当前司法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主要以为未成年提供司法保护为中心,但也正在逐步向成年司:去拓展。

  • 标签: 司法社会工作 未成年人 功能定位 范畴
  • 简介:“国家亲权”理论为各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与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源于该理论的观护制度是为避免或减少刑罚的弊端应社会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制度化的,并在少年司法领域得到了广泛适用。而在我国尚处试点探索阶段。随着目前少年司法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建立适应实践需要的本土化“复合型”观护机构,以推动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制度化建设成为题中之义。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司法机关中唯一全程参与刑事诉讼,并承担法律监督职能的机关,对于未成年刑事政策的贯彻发挥着关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切实落实未检机构专门化、人员一体化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未成年人 观护机构 国家亲权 少年司法
  • 简介:成年财产权的保障是未成年监护中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飞快发展,现行未成年监护制度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未成年合法权益保护。以抚养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禁止浪费信托、自由裁量信托、保护信托等为主的特殊信托制度是美国未成年监护中较为重要的替代性制度。这些信托制度之所以逐渐被美国司法和立法所认可,取得了较快发展,并成为未成年监护制度的重要替代和补充,主要得益于特殊信托对外效力的保护与限制、委托人意思自由与受托人专业管理,以及立法机构与司法机构的认可等方面的原因。在现行信托法框架下,我国目前还不能实现禁止挥霍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的法律效果,尚需完善相关立法,不仅包括信托法还包括社会救助政策以及税收等配套制度,从而推动特殊信托的发展,更好地保护未成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未成年人 监护 特殊信托 美国未成年人监护
  • 简介:少年刑事司法改革应当服从刑事审判工作全局,也要充分体现少年司法工作的特殊性和专门性。所以,在未成年刑事和解过程中,应当秉承未成年“优先保护、全面保护”的司法理念,建立并利用未成年当事人面对面和解对话会这一模式,在积极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的同时,帮助未成年被告人(被害人)彻底回归社会,实现未成年刑事和解的目的和价值。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和解 对话会
  • 简介: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进行了“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通过对这次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发现,未成年犯在家庭背景方面,亲子分离问题凸显,家庭生活更为困难;家庭关系方面,父亲与母亲关系最差,四成以上未成年犯恨父母;家庭成员素质方面,父母文化程度和道德素养偏低;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教育观念陈旧、教育行为偏颇。研究认为,未成年犯家庭问题的症结是对未成年权利的漠视,未成年犯最大的家庭问题是家庭功能不良和缺失而非家庭结构缺陷,预防未成年犯罪应当强化对家庭的社会支持。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 犯罪预防 社会支持
  • 简介:加拿大通过《青少年刑事司法法》建立的未成年犯罪量刑制度,是对《青少年犯罪法》的改革与发展,其中的量刑基本准则和量刑考虑因素,为少年法庭适用刑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审前报告引入量刑辩论程序以及多方参与的量刑会议,则有助于法庭决定公正、恰当的刑罚。在新的量刑制度规范下,非监禁刑在量刑时得到普遍适用,犯罪少年被处以监禁刑的比例明显降低。这种以平衡犯罪少年合法权益与公共利益保护的量刑制度安排,对我国未成年刑事案件的市削具有可资借鉴之处。

  • 标签: 加拿大 未成年人犯罪 量刑 借鉴
  • 简介:成年犯罪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在时间维度的纵向分布方面分析未成年犯罪现象的变化规律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单就犯罪主体构成而言,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间,未成年犯罪表现出五个增多的特点,即女性群体、14—16岁的群体、流动人口群体、在校学生和无业群体犯罪增多。就此而言,未成年犯罪现象变化的社会特征是较为明显的。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现象 变化轨迹 纵向分布
  • 简介:在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倡议下,上海市长宁区司法局、教育局、团委、妇联在五月份联合成立了“长宁区保护未成年权益律师志愿团”。律师志愿团由31名志愿律师组成,其主要职责包括:办理由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未成年法律援助案件;对涉及未成年的案件进行庭前调查并适时对违法未成年进行帮教;义务担任长宁区中小学青少年维权法律顾问,适时到被聘任的学校、对口街道(镇)为师生和家长进行法律讲座、法律咨询。上海市长宁区在未成年保护方面颇有建树,中国大陆第一个少年法庭、第一个未成年刑事检察机构均是在该区创建,保护未成年权益律师志愿团的成立使该区未成年保护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 标签: 上海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律师志愿团 青少年权益 维权工作
  • 简介: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是一种法定的监护义务.其监护的时间和内容是特定的和有限的.学校对被监护人所负监护义务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当在校未成年的人身权益受到损害,只有在学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应负损害赔偿责任,而未成年的亲属监护人在大多数场合要负无过错责任.

  • 标签: 学校 未成年人 监护责任 人身损害 过错责任原则
  • 简介:2013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引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司法实践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运用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遭遇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在于附条件不起诉对象的监督考察,从而制约该诉讼制度应有功能的发挥。基于“儿童的最大利益”的考虑,我国应积极借鉴域外未成年保护管束制度的有益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司法实践需要的未成年保护管束制度,确保未成年司法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

  • 标签: 少年司法 监督考察 保护管束 制度设计
  • 简介:5月29日下午,全市未成年保护T作会在重庆大礼堂酒店召开。会议由团市委副书记、市未成年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密主持,市政府副市长、市未成年保护委员会主任童小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未成年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王银峰,团市委书记、市未成年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周波出席会议,市未成年保护委员会委员、联络员,38个区县(自治县)未成年保护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全市未成年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共计156参加会议。

  • 标签: 未成年人保护 保护工作 重庆 办公室主任 市委书记 委员会
  • 简介:成年在刑法学领域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我国刑法对未成年犯罪作了从宽处理和不适用死刑的规定。与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能力采用两分法不同,刑法对未成年犯罪的刑罚设置没有按照两分法给予区别对待。建议以两分法为基础,对未成年适用无期徒刑、附加刑的范围和不适用的刑种逐项在总则予以明确,并完善分则规定。

  • 标签: 刑法立法 少年刑法 未成年人 刑罚
  • 简介:尽管我国古代没有明确提出未成年犯罪刑事政策,但"恤幼"思想和宗法伦理却如现代的刑事政策一样,直接影响着未成年犯罪的定罪量刑.在"恤幼"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古代法律在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诉讼等方面对犯罪未成年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同时,为了维护家族内部的"尊卑有序",宗法伦理要求对违背家族内部等级秩序的行为予以严惩,据此,我国古代法律设立"不孝"罪、"准五服以治罪"等制度,它们虽不仅仅指向未成年,但却是古代未成年特定犯罪定罪量刑的重要准则.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政策 “恤幼” 宗法伦理
  • 简介:标签理论倡导的非犯罪化、转处、正当程序、非监禁化、赔偿与补偿等是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的独佳视角。立足现有的立法成果和司法改革进程以及未成年犯罪的现实情况,标签理论的启示主要有:坚持非犯罪化,践行刑事和解,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坚持非监禁化,扩大行刑社会化,深入贯彻社区矫正;扩大免除前科报告义务的范围,细化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慎用逮捕等羁押性强制措施,制订实施规则;倡导社会观护理念,区别对待,积极践行附条件不起诉。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标签理论 实然 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