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少年司法启动程序,未成年案件调查大多始于警方初步调查。警方在涉及未成年搜查与扣押、未成年拘捕与讯问、未成年保释等方面享有较大裁量权。应对未成年犯罪与偏差率一直居高不下,未成年警务专门化亦逐渐浮出水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初步调查 未成年人搜查与扣押 未成年人拘捕与讯问 未成年人警务专门化
  • 简介:成年警务制度在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少年司法制度和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帮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该制度在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工作、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未成年违法案件处理以及保护未成年被害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 标签: 未成年人警务制度 主要问题 对策建议
  • 简介:随着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比中韩两国未成年法制发现,韩国青少年法注重对未成年刑事处罚程序的调查和心理保护程序,而我国只有对未成年不良行为的行政处罚制度和程序。借鉴韩国少年立法和未成年保护制度的经验,我国应引入韩国“触法少年”、“虞犯少年”和“犯罪少年”的概念,规范未成年犯罪的相关概念和相对应的司法保护制度;并按照立法设想,制定我国有利于未成年健康发展的专门的少年法。

  • 标签: 中韩 未成年人法制 比较 启示
  • 简介:社区矫正的引入给未成年犯罪社会化处遏带来了新的契机。依托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框架,各地在未成年社区矫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未成年社区矫正的深入进行。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充分肯定对未成年进行社区矫正必要性的前提下,应在已有的矫正工作经验基础上,从对未成年犯的处遏观念、法律法规体系、适用比例及矫正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理想的矫正效果。

  • 标签: 未成年人 社区矫正
  • 简介:2012年我国修订《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这是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对新刑诉法第270条中"法定代理是共犯的"的理解是难点,应当根据侦查阶段、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解释;第267、268、270条的理解存在歧义,可以通过恰当解释加以消除;第73、83、91条规定的强制措施适用于未成年时各有特点,值得探讨。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司法 《刑事诉讼法》 共犯
  • 简介:平等原则与自由原则一样构成人权的重要原则。鉴于平等权内容的特殊性,20世纪后禁止歧视已成为平等原则实质性建构过程中的最基本因素。依据《取缔教育歧视公约》关于歧视的定义,发生于西安的“绿领巾”事件已构成教育歧视。在这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虽然没有失职失察的责任,但对结论的认定有避重就轻之嫌。

  • 标签: 未成年人 受教育权 禁止歧视 平等保障
  • 简介:成年违法包含犯罪行为和预防性身份违法行为,其范畴宽于未成年犯罪。因未成年司法具有非正式性、以矫正为目标、特殊法庭处理等特点,部分国家18岁以下未成年和18—20岁刚成年均可适用未成年司法程序。基于恢复性司法理念,未成年矫正主要通过缓刑和社区量刑等措施,罚金和监禁适用率较低。禁止对未成年判处死刑是国际趋势,但少数国家依然对未成年适用死刑。实证研究全球未成年违法及其矫正措施,有助于我国宏观掌握外国未成年司法的现状及趋势。

  • 标签: 未成年人违法 矫正措施 低监禁率 恢复性司法 死刑
  • 简介:我国未成年审判制度已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国未成年审判机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出许多新的审判工作机制。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未成年审判制度有关改革探索做了肯定,但我国的未成年审判制度改革仍面临着理念与现实交织的二重困境。如何在检讨地方法院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未成年审判制度,仍是今后我国未成年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 标签: 未成年人 审判制度 少年司法 少年保护 家事法庭
  • 简介:法国未成年刑事程序法成型于二战后,系意大利实证主义犯罪学影响的产物。与普通的程序法则相比,法国未成年刑事程序法奉行独特的原则体系和制度框架,旨在强化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促使其尽快回归社会。但近些年来,随着未成年刑事案件的急剧增加,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恶性案件也时而有之,法国开始弱化未成年刑事程序的特殊性,包括增设了程序速决机制、强化了强制措施和刑罚体系。制度的演进显然已超越了某些技术细节的调整,而可能动摇长期以来以未成年利益保护为核心的刑事程序原则和体系。

  • 标签: 法国 未成年刑事程序 制度框架 演进
  • 简介:2012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情况,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推动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深入发展的具体措施作出了部署。结合有关情况,我就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谈几点意见。一、近年来全国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的回顾

  • 标签: 刑事检察工作 未成年人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机关
  • 简介: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如何为外地未成年缓刑犯创造监管备件,是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刑法修正案(八)》将“没有再犯罪的危险”作为对未成年被告人宣告缓刑的条件之一,然而法官很难从已然的事实准确推断出被告人将来一定不再犯罪。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社会各方主体共同参与,公安、司法矫正部门、社会组织、家庭等各要素协调配合,构建以社会调查和心理鉴定为主要内容的未成年缓刑适用前置程序;健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司法部门联动的外地未成年缓刑帮教协作联合机制,寻求外地未成年缓刑适用效果1+1〉2的有机组合。

  • 标签: 外地未成年人 缓刑 系统论
  • 简介:刑诉法修正案中增设了未成年刑事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的特剐保护,实现特殊预防,而且有助于降低诉讼成本,对不起诉制度的完善也具有重要价值。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附条件不起诉立法也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罪刑条件要求过于严苛;监督考察主体不适格;附加条件不具针对性;被害人保护重视不够;裁量权缺乏有效控制。针对存在的上述缺陷,相应的立法完善建议包括:适当放宽罪刑条件要求;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监督考察主体;针对未成年的身心特点规定附加义务;被害人同意作为适用的必要条件;决定作出前应征求人民法院的意见。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 附条件不起诉 立法建议
  • 简介:刑事诉讼法的修正,确立了未成年刑事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它针对未成年轻罪案件,对其不予起诉而附一定的期限和条件,再根据其表现来决定是否终止诉讼程序的一种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应区别于原三种不起诉制度的一种独立制度。该制度入律,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司法实践及理论论证过程,它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总体要求。对该制度的程序构造,一是有法定刑、酌定条件和程序条件等适用限制;二是除法定考察条件外,可针对具体情形增加条件;三是其决定应提交检委会。对于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确定力问题,笔者认为在考察期外发现新的犯罪,可撤销不起诉决定,予以追诉。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 附条件不起诉 暂缓起诉 刑事诉讼法
  • 简介:自第一个办理未成年案件专门检察机构建立以来,我国专门从事未成年检察业务的检察官群体初步形成。专门办理未成年案件的检察官应当具备特有的核心能力——司法保护能力,并通过避免过度年轻化、女性化、防止流动性过大、完善招录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等措施,逐步予以优化。

  • 标签: 少年司法 职业共同体 未成年人案件 检察官
  • 简介:成年收容处遇与未成年刑罚处遇的逐步分野归因于未成年刑事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演进发展,并以此推动未成年刑事处遇多元化格局的实证选择,但其社会防卫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刑法视角又无疑构筑了看似足以影响其内在品格的向度悖论关系,进而引发对其本体架构的适用现实阻却。由此,着眼于关系论的立场与方法,探寻这种向度悖论关系的时代情势变迁,自然成为调和与破解现实阻却的思绪指引。未成年收容处遇也正是在这种向度悖论关系的调整与变迁之中清晰自己的发展路径。

  • 标签: 未成年人 收容处遇 现实阻却
  • 简介:2012年上半年,性侵害少女案件纷至迭来。填膺,怒发冲冠;另一方面,扼腕叹息,悲歌嗟叹。春之花在无良摧残下调零!谩骂者有之,谴责者有之,反思者有之。一方面,义愤甚至有人悲观地感慨:恤幼之善在物欲膨胀中沦落,青从2009年的“习水嫖宿幼女案”,到2012年的“丽江嫖宿幼女案”,再到最近沸沸扬扬、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河南永城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强奸未成年少女”和“浙江永康嫖宿幼女案”,性侵害未成年少女的案件一次次掀起舆情风暴,把“嫖宿幼女罪”推入一轮又一轮的存废之争的舆论漩涡中。一个个看似孤立的性侵害未成年少女的犯罪案件,背后隐现着犯罪无良需求、刑事立法缺陷、刑事司法偏差等相互关联的逻辑链条。

  • 标签: 未成年人 性权利 犯罪案件 保护 理性 网络舆情
  • 简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仅承担着自身的少年司法改革任务,还肩负着督促、协调、推进公安、司法等机关未成年司法保护专业化、专门化进程的重要职责。本文通过对检察机关加强未栓专门机构建设的重要意义、可行性论证,提出我国检察机关未成年案件办理专门机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议。

  • 标签: 检察机关 未成年人案件办理 机构建设
  • 简介:成年犯罪具有不同于成年犯罪的量刑特征,体现在以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特殊保护原则,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特殊保护方针以及量刑情节规范化的特殊要求。针对非监禁刑适用种类单一、未成年犯人身危险程度评价机制缺乏等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完善量刑措施。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量刑特征 问题 完善
  • 简介:通过对城市不同阶层未成年犯罪差异的实证分析发现,未成年犯罪的阶层分布不均匀,中下层未成年的犯罪率较高。未成年犯的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存在差异,不同阶层的未成年犯的成长环境也有一定差异,下层未成年犯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交往均存在较大问题,因此犯罪率较高。而其他阶层更多的是因为学校管理不严和社会交往不慎而引发犯罪。学校的严格管理对预防各阶层未成年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犯罪 阶层 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