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PFNA和DHS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随机抽取,设为对照和研究两组,一组25例,对照组运用DHS固定治疗,研究组运用PFNA固定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手术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DHS固定,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病人治疗满意度,优化各项手术情况。

  • 标签: PFNA DHS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骨折固定术后6周发生FRI的患者,如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折 感染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疗纠纷案件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方法 结合1例高龄患者肱骨骨折固定治疗术后罕见固定物移行入肺的案例,复阅医学影像片,根据《侵权责任法》、教科书、相关诊疗技术指南及规范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综合病历记载、医学影像片,评价医院在替代方案告知、病情观察上存在的不足。讨论 从案例中以司法鉴定角度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病情观察相关问题。

  • 标签: 肱骨骨折 内固定移位 肺贯通伤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03月-2021年04月本院收治的82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治疗中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胫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对跟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撬拨与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跟骨骨折患者86例为对象,分为撬拨组和切开组各43例,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撬拨组患者手术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撬拨组明显少于切开组。Maryland评分撬拨组明显高于切开组,且撬拨组治疗优良率为90.07%明显高于切开组的67.44%(p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注与排除标准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编号0-80号,输入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采取外固定架联合固定术(ORIF)治疗,手术规范开展后,对比指标:(1)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2)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3)骨折复位情况;(4)生存质量情况;(5)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在不同手术治疗后,得出如下结果:(1)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更低;(2)实验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高;(3)实验组患者骨折复位率更高;(4)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更高;(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低。上述五项指标差异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ilon骨折 外固定架联合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骨折复位 并发症 术后疼痛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辅助牵引复位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固定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60例踝关节骨折病人作为此次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式的分类方法,把这60例病人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即30人/组。在对住院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向实验组病患施加实验干预,采用术后康复治疗,另30例对照组的病人,不实施其他干预,实行常规治疗。对比了2组病人患肢周径差异、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踝关节骨折病人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周径差明显更低,NRS疼痛评分更低,同时对我院的治疗服务满意率也更高(P

  • 标签: 术后康复辅助治疗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单纯固定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参考组(n=32),本组接受单纯固定治疗;另一组为实验组(n=32),本组接受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效果。结果:两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均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实验组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脊椎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相关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后有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单纯固定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均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效果相比较单纯固定治疗更好。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纯内固定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Cobb角 伤椎前高压缩比 脊椎功能评分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PFNA固定术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分析2020年4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固定失败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7-2021.7月在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接受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分析固定失败原因。结果:固定失败例数为6例,1例为螺旋刀片切割、穿出股骨头颈,3例为骨折端移位,2例为髋部深部感染,失败率为13.33%(6/45)。治疗优33例,良6例,一般4例,差2例,有效率为86.67%(39/45)。结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接受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存在一定的固定失败风险,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骨折类型以及手术操作等,因此需要结合老年患者病情实际,合理选择固定方式,规范手术操作,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固定失败。

  • 标签: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内固定 失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固定失败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7-2021.7月在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接受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分析固定失败原因。结果:固定失败例数为6例,1例为螺旋刀片切割、穿出股骨头颈,3例为骨折端移位,2例为髋部深部感染,失败率为13.33%(6/45)。治疗优33例,良6例,一般4例,差2例,有效率为86.67%(39/45)。结论: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接受闭合复位PFNA固定治疗存在一定的固定失败风险,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骨折类型以及手术操作等,因此需要结合老年患者病情实际,合理选择固定方式,规范手术操作,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固定失败。

  • 标签: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内固定 失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髓内钉(BN)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术治疗对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对2017年7月~2022年5月间收治的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88例,分为2组各44例,分别为BN 组和LCP组,对手术指标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切口和手术时间对比,BN组和LCP组对比无差异;LCP组失血量明显更少,下地负重和骨折愈合时间BN组更短。BN组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情况明显优于LCP组(p

  • 标签: 胫骨骨折 手术治疗交锁髓内钉 锁定加压内固定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微创经皮钢板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固定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本院68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治疗)与观察组(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胫骨骨折 传统切开复位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中应用切开复位固定术与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位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各50位。参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术,研究组采取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采取VAS评分与Lysholm评分来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治疗后,VAS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Lysholm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术,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快愈合,对患者的膝关节能够有效地进行改善,从而缩短治疗时间。该方法值得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胫骨干骨折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VAS评分 Lysholm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踝关节骨折患者选择经皮微创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56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28例)实施切开复位固定手术,观察组(28例)选择经皮微创固定手术。对比效果和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Bennett骨折患者共8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DASH评分)及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DASH、Cooney分数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DASH评分显著减低,Conney评分与满意度评分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闭合复位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应用于Bennett患者之中,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恢复效果,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全螺纹 空心加压螺钉 内固定 切开复位 钢板螺钉 Bennett骨折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患者施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86例踝关节患者,观照随机抽签法的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的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统计其骨折愈合时间;研究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P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