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传统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分析

栾景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阿城 150000

【摘  要】目的:研究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采用不同术式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前45例接受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对照组),后45例接受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88.50±12.00)°、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0.55±20.44)ml;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125.07±3.00)°、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00±7.55)ml,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占比4.44%,对照组患者术后6例出现并发症占比13.33%,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患者膝关节屈曲度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膝关节曲度并发症

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难度较高且复位较难,因干骺端骨质疏松关节面严重受损,膝关节周围骨折解剖结构复杂,骨折不易愈合通常需要手术钢板联合外打石膏进行固定。据有关数据显示:85%以上的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18周的时间才能愈合,只有15%的患者愈合时间≤15周,但HSS评分能评优的仅有20.35%【1】。这一数据说明,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预后不佳,且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本文主要对不同术式干预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前4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其中股骨远端骨折20例、胫骨近端25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为(43.77±9.21)岁;后4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其中股骨远端骨折23例、胫骨近端2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为(42.44±10.15)岁;排除昏迷、智力障碍、不认可手术方案患者,所有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且凝血功能正常,90例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在手术治疗前均给予患肢骨牵引、镇痛、消肿处理采取持续性硬膜外麻醉,麻醉方式无差异对照组接受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根据患者骨折位置不同,切口位置不同(胫骨近端在上方切口、股骨远端在髌骨侧切口),切口尽量暴露手术野,长度不固定,分离筋膜后常规进行解剖复位,对于骨折碎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置入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患者的膝功能,和屈曲度,效果满意后清理切口缝合皮肤。

观察组接受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切口位置根据患处位置选择(同对照组),剥离筋膜暴露关节面,对于骨折处撬拔,挤压使其复位,小面积剥离操作时要保护患者血运,借助 C 型臂 X 线机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待骨折断端复位满意后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观察患者的膝功能,和屈曲度,效果满意后清理切口缝合皮肤。

1.3评定方法

对比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1)膝关节屈曲度:基准值0~130°正常屈曲内旋30°、外旋40°。(2)术中出血量:以ml为计量单位,通过“经验目测评估法”。(3)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数/总数*100%,主要评定术后感染、断钉、断钢板、不愈合2-3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使用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以“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641438245\Image\C2C\_QCTILH9`0X}GRSCCXB26)S.png±s”来表示,数据检验为“X²”。得出的结果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膝关节屈曲度、术中出血量

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88.50±12.00)°、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0.55±20.44)ml;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125.07±3.00)°、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00±7.55)ml,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术后2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占比4.44%,对照组患者术后6例出现并发症占比13.33%,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研究组优势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表(n/%)

组别

例数

感染(n)

断钉(n)

断钢板(n)

不愈合(n)

观察组

45

3(6.66)

2(4.44)

1(2.22)

0(0.00)

对照组

45

1(2.22)

0(0.00)

0(0.00)

1(2.22)

P值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在术中为了更好复位,需要很长的手术切口,术中会破坏患肢血运,术后不利于患者膝功能的恢复,且传统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需要借助钢板和外石膏固定,需要长时间不能转动膝关节,不利于骨折愈合。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血运功能,避免不必要损伤,借助 C 型臂 X 线机能对关节面进行直视,有助于术中复位,减少患者术后愈合时间,距本次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88.50±12.00)°、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0.55±20.44)ml;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125.07±3.00)°、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00±7.55)ml,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患者膝关节屈曲度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曲秉江, 曲大鹏. 传统内固定与微创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J]. 双足与保健, 2019(9):2.

[2] 梁英杰, 张光明, 王建炜,等. 三维CT重建基础上经皮插入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24例随访[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0, 014(030):5666-5669.

[3] 吴红辉.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2, 31(8):1.

[4] 张文波, 马国驹, 褚慧贤,等.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膝功能的影响[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 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