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原真菌通过对抗机体防御系统和抗真菌药物的攻击,从而成功定植于宿主体内并最终导致机体感染,真菌外排转运蛋白在上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s,ABC)与主要易化子超家族(themajorfacilitatorsuperfamily,MFS),分别通过与ATP水解酶或质子梯度耦合来运输并清除真菌胞内的毒性物质。与其它生物相比,真菌基因组中具有更多转运蛋白家族编码基因,这些转运蛋白不仅对真菌致病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宿主细胞分泌的抗菌成分起外排作用;同时,在病原真菌对抗临床抗真菌药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两个超家族的转运蛋白在主要病原真菌耐药性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病原真菌 外排转运蛋白 耐药 进展
  • 简介: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的第五大作物。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扩大,病害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引起食用菌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寄主范围、病害发生率以及发病症状,阐明了食用菌病害防治研究现状。同时也总结了一些病害的防治方法,为食用菌栽培、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食用菌 真菌病害 细菌病害 病害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浅部真菌的致病原菌、菌种构成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皮肤科收治的浅部真菌患者标本共958份,对其进行镜检和培养阳性分析。结果浅部真菌引起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手癣、足癣、股癣、体癣、头癣、甲真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8种,女性甲真菌病和足癣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而花斑糠疹和股癣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体癣和花斑糠疹外,其余6种6种浅部真菌病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浅部真菌致病菌种从多到少依次为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念珠菌、许兰黄癣菌、断发毛癣菌和曲霉、絮状表皮菌。结论在本地区中,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疾病是体癣,主要的致病病原菌是毛癣菌,且须癣毛癣菌为第一致病菌,部分浅部真菌病在不同的年龄、性别上分布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浅部真菌 病原菌 分析
  • 简介:为了加强专业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教学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专业思想的培养与教育;(2)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更新;(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4)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5)科研水平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 标签: 真菌学 教学优化 专业教育 《植物病原真菌学》 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
  • 简介:目的了解血流感染常见病原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评估(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真菌感染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真菌血流感染的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同步分析G试验检测结果。结果3年共分离真菌114株,以念珠菌属为主(86.8%,99/114),其中以白念珠菌比例最高,占30.7%。真菌血流感染科室分布以胸外科、血液科、ICU多见,占41.2%,其中胸外科感染逐年减少(2013年5例10株,2014年2例5株,2015年3例4株),血液科和ICU在2014年最高,分别有11株和7株。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真菌对两性霉素B最为敏感,敏感率达到100%,对伊曲康唑敏感率最低,平均敏感率仅为83.5%。88例患者中54例进行了G试验检测,其中13例G试验先于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真菌血流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的抗真菌活性最强,血培养与血清学试验联合检测,可给临床提供较早且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血流感染 真菌 (1 3)-β-D-葡聚糖检测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一方面分析导致真菌性角膜炎产生的病原菌种类,另一方面探究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实验对象纳入刮片镜检阳性实验,实验过程中通过细菌培养对相关病原菌加以鉴定。结果农民属于主要的发病人群,占66.7%;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发病时间为夏收和秋收农忙季节,最早发病时间为每年的2月,从每年的年中开始真菌性角膜炎出现发病高峰,越近秋季发病率越高;主要病原菌为镰孢菌属,由此菌属感染者占43.4%,曲霉菌属次之,暗色真菌属、枝孢菌属、连格孢菌属再次之;有外伤史亦是发病主因。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与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其中农民的发病率最高,而且主要由镰孢菌属感染所致,采取咪康唑、益康唑等咪唑类衍生物或两性霉素B等多烯类抗真菌药治疗方可达到显著的治愈效果。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流行病学 镰孢菌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感染真菌病原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98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调取其完整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感染真菌类型以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痰培养结果中,光滑念珠菌感染39例占总感染人数的39.8%,其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24例占总感染人数的24.49%,感染最少的是曲霉素3例占总感染人数的3.06%。结合真菌类型进行药敏试验,对利福平耐药菌株最多有25株。按照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临床用药,有48例患者治愈,49例患者病情有好转,1例患者并发脏器衰竭死亡,有效率为98.98%。结论微生物检验准确得出真菌类型,联合用药,及时、有效进行抗真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肺结核 真菌感染 病原菌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肺真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真菌病住院患者54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肺曲霉病30例(55.6%),肺隐球菌病15例(27.8%),肺念珠菌病4例(7.4%),肺组织胞浆菌病3例(5.6%),肺孢子丝菌病1例(1.9%),放线菌肺炎1例(1.9%)。其中既往有基础疾患42例(77.8%);手术检出30例(55.6%)、纤维支气管镜下检出12例(22.2%)、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出9例(16.7%)。主要症状有咳嗽41例(75.9%)、咳痰30例(55.6%)、咯血20例(37.0%)、发热16例(29.6%);无症状者6例(11.1%)。胸部影像学表现有肿块、结节病灶41例(75.9%),团片状渗出病灶8例(14.8%),弥漫粟粒型1例,12例(22.2%)患者有空洞形成;病变累及双肺7例(13.0%),右肺26例(48.1%),左肺21例(38.9%)。54例患者中,41例门诊误诊,误诊率高达75.9%。30例(55.6%)经外科手术切除,随访1例患者术后复发隐球菌性脑膜炎,其余患者无复发。20例(37.0%)经抗真菌药物治疗,16例痊愈或显效。结论肺真菌病以肺曲霉病为多见,其次为肺隐球菌病。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诊断。肺真菌病因病原真菌不同,获取病理组织方式、影像学表现亦有所不同,外科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肺真菌病 影像学特点 临床表现
  • 简介: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osthol)对草坪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苹果叶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辣椒炭疽(红)病菌Collectotrumgloe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kawatsukai、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nive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等有不同的抑制活性,对大多数病菌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在21.15~61.62μg/mL之间.以小麦赤霉病菌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50μg/mL蛇床子素对其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μg/mL蛇床子素处理24h后,菌丝大量断裂,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菌体葡萄糖含量呈"V"型变化,几丁质水解酶活性和几丁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 标签: 蛇床子素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胆道真菌感染及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诊治的91例胆道真菌感染患者资料。91例胆汁真菌培养均阳性,其中胆道真菌感染14例,真菌、细菌混合感染77例(84.6%)。进行胆汁真菌病原学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前广谱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既往有胆道操作史,急性胆道感染病因,手术或操作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道真菌感染及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91例中,白假丝酵母菌61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9例、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敏感率最高,分别为100.0%(91/91)、97.8%(89/91)。77例合并细菌感染者中,革兰阴性菌最多(34例,44.2%)。91例患者年龄(70.7±12.7)岁,良性疾病66例(72.5%),以胆道结石为主(61例,67.0%)。既往有胆道操作史的患者(60例,65.9%)更容易出现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56例;χ2=4.56,P=0.03)。91例中,存活79例,死亡12例。12例死亡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28.1±5.2)g/L,明显低于79例存活者的(33.3±5.3)g/L(t=2.77,P=0.01),住院时间[29.5(13.0,42.7)d]长于存活患者[12.0(9.0,18.0)d;Z=-2.37,P=0.0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胆道操作史(OR=4.46,95%CI:1.06~4.97)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OR=10.20,95%CI:1.48~70.27)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胆道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等念珠菌为主,且常合并细菌感染,有既往胆道操作史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炎 胆道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为病原真菌的遗传进化、传播和表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核心技术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分子分型技术的不足。通过将病原真菌的全部遗传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能够预测病原真菌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风险,为制定真菌防控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对分子流行病学、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发展以及基因组流行病学在病原真菌的遗传关系、溯源及进化、耐药性以及毒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病原真菌基因组流行病学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 标签: 基因组流行病学 病原真菌 全基因组测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胆道真菌感染及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诊治的91例胆道真菌感染患者资料。91例胆汁真菌培养均阳性,其中胆道真菌感染14例,真菌、细菌混合感染77例(84.6%)。进行胆汁真菌病原学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前广谱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既往有胆道操作史,急性胆道感染病因,手术或操作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道真菌感染及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91例中,白假丝酵母菌61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9例、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敏感率最高,分别为100.0%(91/91)、97.8%(89/91)。77例合并细菌感染者中,革兰阴性菌最多(34例,44.2%)。91例患者年龄(70.7±12.7)岁,良性疾病66例(72.5%),以胆道结石为主(61例,67.0%)。既往有胆道操作史的患者(60例,65.9%)更容易出现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56例;χ2=4.56,P=0.03)。91例中,存活79例,死亡12例。12例死亡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28.1±5.2)g/L,明显低于79例存活者的(33.3±5.3)g/L(t=2.77,P=0.01),住院时间[29.5(13.0,42.7)d]长于存活患者[12.0(9.0,18.0)d;Z=-2.37,P=0.0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胆道操作史(OR=4.46,95%CI:1.06~4.97)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OR=10.20,95%CI:1.48~70.27)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胆道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等念珠菌为主,且常合并细菌感染,有既往胆道操作史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炎 胆道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 简介: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和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下组织引起的病变,而甲癣是特指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感染。安康地区位于秦岭以南的大巴山区,汉江穿流而过,气候温暖潮湿多雨,是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了解安康地区甲真菌病的病原菌种类和构成情况,我们筛选了安康地区9县1区提供的1000例甲真菌病镜检阳性患者,采用统一多点培养法进行致病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流行病学 安康地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浅部真菌病原酵母菌感染菌种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改良沙氏培养基对1354份临床标本进行酵母菌培养和菌株分离,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所分离的酵母菌进行鉴定,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10种219株酵母菌,甲真菌病检出率最高(43.80%),其次是股癣(16.70%)、体癣(13.00%)、足癣(11.11%),手癣最低(9.40%)。其中白念珠菌为63.47%;近平滑念珠菌为17.81%;热带念珠菌为6.85%;季也蒙念珠菌为5.94%;无名念珠菌为2.28%,其他酵母菌为3.65%。219株酵母菌对特比萘芬(TBE)、伊曲康唑(ITC)、氟康唑(FLC)、制霉菌素(NYS)、咪康唑(MIC)和酮康唑(KTC)的敏感性分别为53.42%、87.21%、97.26%、100%、80.35%和100%,耐药性分别为20.55%、11.11%、2.28%、0.0、12.72%和0.0。结论本地区浅部真菌病酵母菌感染菌谱以白念珠菌为主,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体外药敏显示对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对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咪康唑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病原酵母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建立并评价FTA-DNA直接提取法在病原真菌分子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whatmanFTA-DNA直接提取法从25个不同种属的45株培养的菌株和6例临床标本中提取病原真菌DNA,用于病原真菌的测序鉴定。配制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液探索该方法的检测限和安全性。结果45株菌株扩增后均能得到1条清晰的DNA扩增片段,并成功测序。应用该方法亦成功从腹水、胸水、口腔拭子、宫颈拭子来源的临床标本中直接提取DNA并成功鉴定病原真菌。该DNA提取方法联合降落PCR能检测到1.0×103个cell/mL的孢子悬液,1.0×104个cell/mL及以下浓度的孢子悬液可以被FTA卡完全灭活。结论FTA-DNA直接提取法可快速有效地从培养的菌株及部分临床标本中提取并保存病原真菌DNA,用于病原真菌的测序鉴定。

  • 标签: 真菌 分子鉴定 FTA卡 DNA提取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生殖道念珠菌病病原真菌构成及其体外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患者1164份生殖道标本的致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的药敏情况。结果共分离9种295株念珠菌,其中自念珠菌为85.76%,近平滑念珠菌为7.46%,光滑念珠菌为3.39%,其他念珠菌为3.39%。295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分别为99.66%、97.29%、89.83%、72.22%、46.44%和36.61%。结论本地区生殖道念珠菌病患者致病菌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较好的敏感性。

  • 标签: 生殖道念珠菌病 病原真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55例重度烧伤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男46例、女9例,年龄42(1,78)岁]血液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生物监测系统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API酵母菌鉴定试剂盒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情况。统计患者血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病死率及真菌局部增殖部位分布,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分布,真菌种类的分布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年间共送检4 839份血液样本,其中122份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2.52%。本组55例患者中8例死亡,病死率为14.55%;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导管真菌增殖居于首位。(2)本组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分布在住院≤1周[32.73%(18/55)]。(3)在检出的55株真菌中,近平滑念珠菌构成比居首位(21.82%,共12株),光滑念珠菌居第2位(18.18%,共10株),热带念珠菌和白念珠菌构成比共同居第3位(14.55%,共8株)。55株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为4.5%~9.1%。(4)55例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其中有44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37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结论本组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为住院1周及以内,真菌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导管真菌增殖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居于首位,所有检出的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本组真菌血流感染的重度烧伤患者均存在广谱抗菌药物的过度暴露。

  • 标签: 烧伤 感染 抗真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