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真菌群落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s模型寻找真菌之间关系演化的影响。首先使用多个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分解速率模型,并使用matlab进行绘制和分析。其次考虑到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分解速率的影响,使用逻辑模型预测了特定环境下不同种类真菌的生长。最后结合模型并分析五种特定环境条件下干旱,半干旱,温带,乔木和热带雨林不同环境下不同种类真菌的生长状况。

  • 标签:
  • 简介: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病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真菌病发病率大幅上升。本文着重介绍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当前有希望的新一代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真菌谱包括除土曲霉及癣菌外的多数致病真菌,对多数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2~1mg/L,适应证包括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耐药菌株少见。

  • 标签: 肺部真菌感染 诊断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对照1组采用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对照2组单纯采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观察组交替使用以上两种雾化吸入方法预防呼吸道细菌及真菌感染。[结果]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1组,细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1组相近。[结论]制霉菌素、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交替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有预防作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真菌感染 制霉菌素 雾化吸入
  • 简介:患者女性,38岁。主诉短暂性感觉性失语,伴右侧肢体无力15d,于2005年5月30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15d前无任何诱因出现烦躁、头晕、头痛,有音感但不能理解他人言语内容,伴右侧肢体无力、跛行,无发热、寒战。于当地医院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多发病灶;后行乳腺、腹部及生殖系统相关检查未发现病灶,考虑为“脑内多发炎性肉芽肿”,

  • 标签: 脑脓肿 真菌病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真菌感染的CT检查中减少辐射的效果。方法收集32例临床怀疑肺真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5.5岁)。胸部CT扫描的原始数据为64×0.75mm,120kVp,300mAs。采用100,40,30,20,10,5mAs6种不同剂量的管电流。影像形态包括76个磨玻璃样实变,42个磨玻璃样结节,36个实性结节,5个分叶状结节,6个毛刺状结节,14个空腔结节,37个空泡结节。结果最低剂量减少到5mAs时,未明显地影响敏感性。30mAs以下时,结节性病灶的区别受到一定的影响。结论模拟数据表明管电流可以从300减少到30mAs不影响肺真菌感染的CT诊断。

  • 标签: 肺真菌感染 CT模式 辐射剂量 胸部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肺炎的CT影像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收的真菌性肺炎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病灶部位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灶部位双肺26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3例,右肺上叶4例,右肺下叶4例。真菌菌种白色念珠菌31例,曲菌8例,隐球菌1例,毛霉菌2例,组织胞浆菌1例。43例真菌性肺炎患者CT影像学表现空洞型21例,肺炎型12例,结节及肿块型7例,间质肺炎型3例。结论通过对真菌性肺炎CT影像学特征的分析,可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促进患者接收正确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真菌性肺炎 CT 影像 诊断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18-01
  • 简介:念珠菌性甲真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类特殊类型甲真菌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甚至占主要地位。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在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临床形态及治疗等方面与皮肤癣菌性甲真菌病有诸多差异。

  • 标签: 念珠菌 甲真菌病
  • 简介:甲疾病种类繁多,其中甲感染性疾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上最常见甲感染性疾病是甲真菌感染,但临床上甲感染性疾病还包括病毒、细菌、梅毒螺旋体和疥螨等感染,临床工作中容易漏诊或误诊。

  • 标签: 感染性甲病 病毒 细菌 梅毒 疥疮
  • 简介:对昆虫病原真菌座壳孢的功能、资源调查、经典分类发展历程及其传统分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座壳孢的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澄清该属真菌的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昆虫病原真菌 座壳孢 分类研究
  • 简介: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完善有关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其临床价值.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M38-P方案、M38-A方案、Etest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染色检测的应用、MTT和XTT比色法等.NCCLS方案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将其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体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复杂的,成功的临床治疗不仅取决于致病菌的敏感性,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药物的分布、患者的依从性等诸因素,药敏实验的MIC值高不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样,MIC值低也不表明临床治疗一定成功.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临床上的表现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的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结果发现,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3.7%,在临床治疗中,肺部真菌感染并没有明显的特征,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合痰培养以及组织病理学才能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继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诱因为病人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化疗等,其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以抗真菌治疗和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为主。结论肺部真菌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继发导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另外,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而且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 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耳真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耳真菌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25)接受局部治疗为主,对照组(n=25)接受全身抗真菌药物+抗生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控制率。结果规定疗程之后,两组治愈率均达98.9%以上;半年之内观察组的复发控制率为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结论局部治疗外耳真菌病,可以提高复发控制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外耳真菌病 病原菌
  • 简介:真菌感染时,宿主免疫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β-葡聚糖等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引发抗真菌天然免疫。NLR家族中的NLRP3与ASC和caspase-1共同组成NLRP3炎症小体,参与或调控真菌感染。该文就近年来关于NLRP3炎症小体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NLRP3炎症小体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临床上的表现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整理收集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3.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继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共有19名患者,其主要诱因为病人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化疗等,其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以抗真菌治疗和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为主。结论肺部真菌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继发导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另外,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而且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 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真菌病约占所有甲病病例的50%。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免疫抑制、肥胖、吸烟和年龄增长是感染的诱发因素。真菌镜检和培养仍是诊断甲真菌病的标准,但新的实验诊断技术发展很快。激光和光动力疗法是可以选择的新的替代治疗方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甲真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随着对真菌真菌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在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也有不少进展,如在真菌超微结构、细胞壁的特殊构型与致病的关系、真菌的染色体倍性与数目,以及其遗传信息等方面。

  • 标签: 真菌 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