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目前已经开展栽培的大型经济海藻主要包括:褐藻的海带、裙带菜和羊栖菜;红藻的坛紫菜、条斑紫菜、龙须菜、细基江蓠、红毛菜和麒麟菜等。中国居民熟知的海藻一般指海带、紫菜、裙带菜等。从海藻中提取的生理活性物质不仅可以用于研制海洋药物,而且可用于开发功能性保健食品和海洋生物化工产品,其中以海藻初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为最多。以海藻多糖、海藻蛋白质、海藻脂质与维生素以及海藻色素为例可以很好地介绍海藻的生理活性物质

  • 标签: 海藻 生理活性物质 代谢产物
  • 简介:文章从竹荪多糖的提取,竹荪活性物质的免疫活性、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活性等方面阐述竹荪活性物质功能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

  • 标签: 竹荪 活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烟气在活性焦的脱硫脱硝机理,研究了不同情况下的烟气使用活性焦对SO2和NO的吸附能力的影响,并分别用SEM、FT-IR、XPS和BET等方法对其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表明,活性焦的脱硫和脱氮性能与其孔结构与活性焦表面化学性质相关,孔隙体积是决定污染物脱除率的关键因素,表面官能团则在污染物的化学吸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二氧化硫对活性焦的吸附量大于NO,烟气中的氧或蒸汽的存在对脱硫和脱氮效果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当烟气中存在氧和蒸汽时,活性炭的脱硫脱氮效果明显提高,氨不仅能将一氧化氮还原成氮,而且提升了活性焦去除SO2的效果。

  • 标签: 活性焦 脱硫脱硝 效率 工作机制
  • 简介:为探索满药复方木鸡颗粒可能具有的其他药理作用,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对满药复方木鸡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白色念珠菌5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用MTT法研究其对结肠癌细胞HT-29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复方木鸡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0.2mg·mL^-1的样品对三种菌的抑菌圈分别为26.29、24.52和25.13mm;质量浓度为0.2mg·mL^-1的样品对结肠癌细胞HT-29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72h后,生长抑制率可达到85.52%。为满药复方木鸡颗粒功能的进一步研究补充了数据。

  • 标签: 满药 复方木鸡颗粒 抗菌活性 抗癌活性
  • 简介:摘要在一些燃煤电厂中为了能够实现对电厂烟气污染物的控制,往往会采用多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在近年来,生物质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应用生物质脱硫脱硝技术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生物质活性炭 脱硫 脱硝
  • 简介:用半仿生-微波组合技术研究了金线莲中甾醇的提取方法.工作中,用硫磷铁分光光度法测定甾醇含量,以甾醇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探讨了溶剂、pH、时间、温度、功率、固液比等对提取甾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pH、温度、时间和固液比等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半仿生-微波组合技术提取金线莲甾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90%乙醇溶液、pH6.0、时间8min、温度90℃、功率500W、料液比1:70(g:mL).在最优条件下,金线莲甾醇提取量为26.93mg/g.

  • 标签: 金线莲 甾醇 微波 半仿生 正交试验
  • 简介:枯草芽孢杆菌CP6是从宜州市南蛇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可分泌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拮抗细菌,经测定表明该菌对家蚕绿僵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获得其抗真菌活性物质,本研究利用甲醇抽提、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及RP-HPLC对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22∶78(v/v),分离得到一个抗真菌活性物质组分,经UPLC验证为单一峰,即为单一活性组分。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CP6 家蚕真菌病 活性物质 分离纯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延伸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ITA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有助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高用药依从率以及自知力,对社会和谐发展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延伸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加味小柴胡汤抗菌抗炎有效物质部位的体内过程有效成分研究,进一步诠释该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前期研究确定的加味小柴胡汤抗菌、抗炎的两个主要有效物质部位,即酚酸物质部位和苷类物质部位,分别灌胃给药大鼠,不同时间段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供试品。采用LC-MS现代分析方法,分离和鉴定各有效物质部位的入血成分,获得血清中移行成分的信息。结果从酚酸物质部位给药血清中分离鉴定了8种化合物,其中4种为原型成分,其它4种为代谢产物;从苷类物质部位给药血清中分离鉴定了12种化合物,其中6种为原型成分,其它6种为代谢产物。结论文献报道表明,从酚酸物质部位和苷类物质部位的给药血清中所鉴定的化合物均具有抗菌抗炎作用,从而进一步诠释了加味小柴胡汤的药效物质基础。

  • 标签: 加味小柴胡汤 酚酸物质部位 苷类物质部位 体内过程 抗菌抗炎有效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48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血红蛋白、ES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等,还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血红蛋白、ESR、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临场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极佳。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78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治疗+机械通气治疗的参照组(n=39),以及在参照组基础上施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研究组(n=39),比较两组患儿肺氧合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A/PaO2(0.15±0.04))、PaO2(57.45±4.12)、OI(7.24±1.26)、并发生发生率5.13%均较参照组更优,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用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儿肺氧合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广泛使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7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分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重症肺炎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胸片恢复时间以及呼吸费力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显著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90例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比患儿用药前和用药后2h、8h、24h以及48h肺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患儿机械通气的参数。结果治疗总的有效概率是96.67%。治疗后,肺功能都出现明显的改善,使用呼吸机的参数出现明显的下降。治疗之后PIP、FiO2、PEEP同治疗之前相比降低。结论PS应用在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能够改善肺泡的充气程度以及肺功能,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而且临床的疗效显著。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 简介:目的对照分析在临床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本院产科出生后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对患儿血气指标起到较好改善效果,并可有效缩短患儿治疗及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MAS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7年9月接受的110例新生儿MAS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单纯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与实验组(55例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同一时间段PaO2、PaCO2、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MAS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有效改善个体血气指标。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MAS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银尓舒)对老年性阴道炎(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银尓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阴道给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20例,有效7例,无效3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治愈12例,有效4例,无效10例,复发4例,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3.33%)远低于对照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采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银尓舒)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银尓舒) 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怖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ive,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iPAP治疗,观察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怖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较对照组(74.1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63.04±12.19)h、机械通气时间(52.53±12.34)h、住院时间(17.82±5.46)h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pH值等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O2、pH较高,PaCO2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8%)较对照组(32.26%)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NRD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BIPAP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CPAP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pH、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的治疗中应用PS联合CPAP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