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白秀莲张奇红郜燕李敏

石屏县人民医院儿科云南石屏662200

【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7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分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重症肺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重症肺炎是新生儿呼吸系统高发疾病类型之一,患儿发病多由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菌引发所致,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新生儿重症肺炎死亡率在5~20%左右,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多采用机械通气方案对患儿展开治疗,同时辅以呼吸道清理、抗生素等治疗手段,但预后效果具有明显局限性。为了改善预后,探索更加高效的治疗路径,本文就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了下述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胎龄28~40周,平均(35.89±3.57)周。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胎龄27~41周,平均(35.68±3.64)周。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参与研究的患儿家属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全部患儿经临床检查和胸部X线检测均符合第十三届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危重症会议中制定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膈疝;②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③先天性心脏病;④胸廓畸形。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全部患儿均予以抗感染、祛痰、酸碱度和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在此前提条件下对照组采用德国斯蒂芬Stephan公司生产的新生儿无创呼吸机CPAP-A给予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参数设置如下:呼吸频率40~40次/min;吸气峰压20~22cmH2O;吸气末正压3~4cmH2O;吸入氧浓度30%,流量5.2~8L/min。此前提条件下观察组给予患儿猪肺磷脂注射液(意大利ChiesiFarmaceuticiS.p.A.,H20080429),首次剂量50~100mg/kg,结合患儿病情给药,最多不超过3次/d。两组患儿疗程均为2d。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全部患儿均行脐动脉血气分析,检查项目包括RR(呼吸频率)、PaO2(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2)根据《实用新生儿学》[2]判定临床疗效:①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指标均恢复正常,喘息、呼吸困难等体征基本消失,35mmHg≤PaCO2≤45mmHg,PaO2>80mmHg;②有效: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所缓解,45mmHg≤PaCO2≤50mmHg,50mmHg≤PaO2≤80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存在恶化趋势,治疗有效率=(①+②)/43×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将8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临床疗效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X2检验;RR、PaO2和PaCO2水平采用(x±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和PaCO2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病理学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患儿受支气管水肿、黏膜炎症等因素影响,体内肺泡壁常伴有气道变窄、水肿、增厚等征象,严重影响患儿正常换气、通气功能,随着病情加剧极有可能进展呈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危重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临床实践证明,给予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体征和症状,促使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相关指标恢复,但部分患儿在感染重症肺炎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会遭受到直接损伤,干扰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组分和功能,导致体内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影响患儿正常呼吸功能[2]。据相关报道显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新生儿重症肺炎临床治疗的有效方式,可有效提高患儿肺内压力,减少机械通气引发的肺和气道损伤现象,避免肺泡萎缩,同时还可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代谢,防止肺泡间隙渗入过量蛋白,降低患儿肺表面张力,改善肺顺应,降低患儿病死率[3]。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死情况,提升临床疗效[4]。与上述分析一致,由本文实践结果可知,治疗前两组患儿RR、PaO2和PaCO2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患儿病情相当,具备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HR、RR和PaO2三项指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儿PaO2和PaCO2改善效果明显更加理想。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改善患儿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因此值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莉,王萌,王玉同.乌司他丁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885-1889.

[2]刘书艳.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9):103-104.

[3]梁秋云,高春燕,贺金娥.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进展[J].健康前沿,2016,23(7):275-276.

[4]于秀文.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复合医学,2017,3(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