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快速免疫细胞化学技术(RICC)应用于乳腺癌术中腋窝前哨淋巴结(SLN)印片检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术中送检的SLN,大体观察SLN转移情况,同时行细胞学印片(TIC)及RICC检测并分别计数染色操作和阅片时长,RICC检测指标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术后均行组织学检查。对TIC及RICC诊断所需时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本实验共入组138枚SLN,共检出32枚阳性SLN。其中6枚淋巴结TIC、RICC、组织学三者结果不一致;术中TI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4.38%、100%、100%、95.50%及96.38%,RICC分别为96.88%、100%、100%、99.07%及99.28%。尤其在大体未见肯定阳性的SLN中,TIC的灵敏度仅为37.50%,RICC可将灵敏度提高至87.50%。RICC平均染色加阅片时长为19.19 min。结论术中SLN印片的RICC诊断较单纯TIC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染色时长及阅片时长可适用于术中诊断场景,在辅助术中SLN细胞学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P16/Ki-67双染、P16INK4α单染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对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同时行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及HR-HPV检测的62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剩余细胞学标本进行P16/Ki-67双染和P16INK4α单染检测。其中334例TCT结果提示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及HPV阳性患者行阴道镜病理活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比较P16/Ki-67双染、P16INK4α单染及HR-HPV检测筛查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及子宫颈癌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参照,结合TCT检测结果,622例患者中31例为HSIL,其中P16/Ki-67双染阳性22例(71.0%),P16INK4α单染阳性23例(74.2%),HR-HPV检测阳性25例(80.6%);4例为子宫颈癌,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均为100.0%(4/4)。622例患者中,P16/Ki-67双染、P16INK4α单染及HR-HPV检测筛查出HSIL及子宫颈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3.99%(87/622)、25.40%(158/622)、21.38%(133/62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9.89%、17.09%、21.08%;准确度分别为91.19%、78.94%、83.28%;特异度分别为89.77%、77.98%、82.46%;灵敏度分别为74.29%、77.14%、82.86%。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P16INK4α单染及HR-HPV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062和-3.418、2.328和2.450、5.436和3.570、6.043和4.161,均P<0.05);HR-HPV检测的灵敏度高于P16/Ki-67双染及P16INK4α单染,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890、1.017,均P>0.05)。结论HR-HPV检测更适用于初次子宫颈病变筛查;P16/Ki-67双染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联合筛查工具或有效的患者分流工具;P16INK4α单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宫颈肿瘤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P16/Ki-67双染 P16INK4α单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典型的炎症相关性癌症,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在HCC发生、发展和抗肿瘤治疗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免疫治疗效果与TIME密切相关,因此,靶向免疫微环境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一项具有吸引力的策略。现阐述HCC免疫微环境的特点,基于免疫微环境的治疗方法,以及HCC对免疫疗法产生应答或抗性背后的免疫微环境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免疫细胞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与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免疫炎症细胞、以及上述细胞的分泌产物(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中的非细胞成分构成。最初微环境主要发挥着遏制肿瘤生长并保护正常细胞存活的作用,随着肿瘤的进展,微环境也逐渐成为促进肿瘤细胞进展的场所。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备受关注,因此,明确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免疫治疗尤其重要,文章将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免疫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5-2022.5期间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对比两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水平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能有效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水平,抑制其转移的同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腺癌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YCN对NK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介导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免疫逃逸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B组织MYCN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比例、NK细胞的活化、NK细胞表面活化受体和NB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的表达状况;干扰/过表达NB细胞系MYCN,与分选的健康儿童NK细胞进行共培养,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状况,4 h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对NB细胞的杀伤性。结果MYCN高表达NB患儿外周血NK细胞数量(F = 45. 53,P = 0. 0002)及比例(F = 43. 93,P = 0. 0003)显著减少,MYCN可显著抑制γ-干扰素、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释放[SK-N-BE (2):t = 9. 10,P = 0. 0008;t = 4. 76,P = 0. 0089;t = 4. 66,P = 0. 0096;SH-SY-5Y:t = 16. 79,P < 0. 0001;t = 35. 85,P < 0. 0001;t = 24. 66,P < 0. 0001],抑制NK细胞的活化和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SK-N-BE(2):t = 7. 25,P = 0. 0019;SH-SY-5Y:t = 33. 07,P < 0. 0001],MYCN高表达促进NK细胞NKG2A的表达[SK-N-BE(2):t = 9. 25,P = 0. 0008;SH-SY-5Y:t = 14. 65,P = 0. 0001],抑制NKG2D的表达[SK-N-BE(2):t = 7. 21,P = 0. 0020;SH-SY-5Y:t = 8. 66,P = 0. 0010],同时抑制NB细胞中NKG2D配体MICA[SK-N-BE(2):t = 18. 35,P < 0. 0001;SH-SY-5Y:t = 56. 90,P < 0. 0001]和MICB[SK-N-BE(2):t = 22. 40,P < 0. 0001]的表达。结论NB中高表达的MYCN可通过抑制NK细胞的数量及活性从而抑制NK细胞对NB细胞的杀伤介导NB细胞免疫逃逸。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MYCN基因 自然杀伤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循环系统中的特殊肿瘤细胞,是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启动环节,而其存活与种植离不开部分特殊的存在形式及具有双向作用的相关免疫细胞。探究循环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成为近几年肿瘤诊断、免疫治疗与评价预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CTCs与免疫微环境中相关免疫细胞的关系以及其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总结,就近几年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情况作简要概括,以期为肿瘤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除了临床中常见的手术、放疗、化疗外,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非小细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研究人员主要针对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和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地位不断提高。而研究人员如何更加精准地采用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如何选择真正获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 作者: 任志午 张超 刘俊阳 谢越 廖智超 李婷 刘新月 邢汝维 宋建民 杨吉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2年第2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60 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天津 300299,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兰州 730099,甘肃省人民医院骨软科,兰州 730099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骨巨细胞瘤特殊的免疫浸润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4例原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手术获得的肿瘤新鲜标本,采用10X平台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使用 t-分布领域嵌入算法(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降维分析将单细胞数据可视化及定量。对4例标本的35 643个单细胞数据进行细胞聚类、基本细胞类型的定义、免疫细胞的分类以及细胞类型之间的相互调控关系分析,探究骨巨细胞免疫环境的特征。通过细胞通讯分析,观察骨巨细胞瘤中免疫细胞调节及作用的主要细胞类型及主要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骨巨细胞瘤由9种基本细胞类型组成,其中免疫细胞以CD8+ T细胞为主约占51%,非免疫细胞以成纤维细胞样梭形基质细胞为主,约占74%。在骨巨细胞瘤的免疫浸润中细胞毒性的CD8+ T细胞占比最高(49%),而耗竭状态的CD8+ T细胞占比最低(5%)。CD4+ T细胞以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基因CTLA4和TIGIT为特征。骨巨细胞瘤中CD8+ T细胞及NK细胞主要通过PARs和CCL两条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于多核破骨样巨细胞,而非基质细胞。结论通过单细胞测序数据定义了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型,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免疫浸润的组成特征,且发现其免疫细胞的作用对象主要为多核破骨样巨细胞,为更加深入了解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提供了有效信息。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单细胞分析 CD8阳性T淋巴细胞 肿瘤逃逸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迅猛,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已在国内外多个指南优先推荐作为不可切除或进展期HC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替西木单抗亦被我国指南推荐作为中晚期HCC一线标准方案。局部治疗联合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同时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预后。单药或联合方案作为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的研究亦取得一定进展。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靶向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免疫重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接受CAR-T细胞桥接allo-HSCT治疗的所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年龄14(7,30)岁,其中男39例,女2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 32例,非CAR-T细胞免疫治疗 29例。随访时间561(235,784)d。用多色流式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2、3、6、8、10、12个月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即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reg细胞计数,以评估患者在移植后免疫重建表现。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CAR-T组IgA水平0.18(0.06,0.49)g/L低于非CAR-T组1.03(0.63,1.56)g/L患者(U=103.5,P<0.001)。CAR-T组IgG水平5.54(4.04,7.09)g/L低于非CAR-T组6.78(5.27,9.26)g/L(U=1 298.5,P=0.017),CAR-T组IgM水平0.18(0.05,0.30)g/L低于非CAR-T组0.40(0.26,0.71)g/L(U=166.0,P<0.001)。CAR-T组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833.00(335.00,1 7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 052.00(545.75,1 812.50)个/μl(U=404.0,P<0.001)。移植前CAR-T组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86.00(233.00,1 307.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860.00(391.00,1 419.75)个/μl(U=406.0,P<0.001)。CAR-T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46.00(40.50,3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62.50(66.00,384.75)个/μl,(U=494.0,P=0.002)。CAR-T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3.00(56.50,924.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478.00(143.50,992.25)个/μl(U=483.5,P=0.001)。CAR-T组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2.00(6.00,186.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33.00(8.00,220.00)个/μl(U=498.0,P=0.002)。而2组患者移植后监测时间点上述各免疫细胞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CAR-T组患者移植前病史981.00(368.50,1 514.75)d比非CAR-T组323.00(167.50,450.50)d长(U=263.0,P=0.004),CAR-T组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量5.00(5.00,7.50)mg/kg比非CAR-T组患者7.00(5.00,7.50)mg/kg低(U=288.5,P=0.018),CAR-T组移植物CD34+回输剂量5.91(4.23,6.02)×106/kg比非CAR-T组患者高 4.51(4.00,5.93)×106/kg(U=291.0,P=0.012),CAR-T组移植后环孢素应用时间167.00(119.25,299.50)d,比非CAR-T组患者197.00(102.50,450.50)d短(U=421.0,P=0.001)。结论对于移植前免疫功能偏低的CAR-T患者,可通过降低预处理ATG剂量、增加移植物CD34+输注剂量、移植后尽早停用环孢素等方式,使其与非CAR-T患者达到相似的免疫重建状态。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CAR-T治疗 免疫细胞亚群 免疫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免疫检验中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等量电脑随机法下,将76例乙肝患者(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均分为基础组和研究组,各38例;分别给予2组乙肝患者以ELISA(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和ECLI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验,对比两组免疫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在甲胎蛋白阳性检测率、甲胎蛋白水平及血清CA15-3含量数据方面均优于基础组(P

  • 标签: 乙肝 免疫检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性分析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较常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不同患者临床过程、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差异较大。AITL肿瘤微环境(TME)的细胞数量和成分可变,除肿瘤细胞外,还包括非肿瘤细胞和基质,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成分,其中,TILs是TME的关键成员,可能对AITL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AITL中TILs的主要构成与预后、不同TILs与治疗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总结AITL中TILs的特征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以期寻找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开辟AITL免疫药物治疗研发的新领域。

  • 标签:
  • 简介: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迄今为止最为有效和成熟的人体干细胞治疗技术。靶向BCR-ABL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药物伊马替尼问世,开启了人类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近年血液肿瘤领域兴起了免疫细胞治疗,最为成功的是CD19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是否会取代HSCT?不论新型靶向药物,或是免疫细胞治疗,和HSCT都不是彼此互为对手的关系,也不存在谁取代谁的胜负之争。每种治疗方式,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限制,也都在不断改进、优化、丰富。期待各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强强联合,扬长避短,使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受益。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分子靶向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愈方法,而allo-HSCT后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这与免疫细胞亚群的恢复密切相关。对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亚群恢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调节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文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重建的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与结果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NK细胞 T细胞 B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于2020-07至2021-12期间,随机选择疑似甲状腺肿瘤的患者,有78例纳入研究范围中进行生化免疫检验,以数字抽签法对患者分组,39例患者采取常规免疫检查为对照组,另外39例患者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为观察组,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2组患者检验效果展开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2组患者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与准确度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生化免疫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准确度高,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甲状腺肿瘤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1月31日因胸痛、胸闷原因到本院诊疗接受生化免疫检验的患者45例,对全部患者样本肌酸激酶同工酶实施常规免疫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分析诊断准确性。结果:实验组准确率44/45(97.78%)高于对照组36/45(80.00%),漏诊率1/45(2.22%)、误诊率0/45(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开展生化免疫检验,可提升诊断准确度,降低误诊与漏诊的概率,可运用。

  • 标签: 生化免疫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准确性 漏诊 误诊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吸烟为主要高危致病因素,其生长迅速、转移率高,预后较差。30多年来,SCLC的治疗进展缓慢,直至近年来免疫药物的出现,并在广泛期的患者获得了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分子分型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中晚期,错失根治性治疗时机,导致较差的预后结局。转化治疗为不可切除肝癌创造可切除机会,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型靶向药物、抗血管药物、免疫药物及多维治疗方案在肝癌治疗中带来更高的客观缓解率、更长的缓解持续时间,转化治疗成为肝癌临床研究的热点。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时代下肝癌转化治疗内涵不断拓展、转化策略不断更新,肝癌转化治疗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最新研究进展,基于以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为核心的系统治疗及联合局部治疗等手段在中晚期肝癌中的疗效,对新时代下转化治疗的定义与拓展、肿瘤学转化治疗策略等内容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不可手术切除 转化治疗 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