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Calretinin、AE1/AE3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法鉴别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的性质及组织来源。方法通过141例胸腔积液中普通HE涂片不能明确良、恶性的疑难病例11例、恶性病例19例的细胞块制作、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及单染色,对疾病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来源做出判断。结果良性病变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中只见到一种细胞着色,核、浆染为棕黄色的Calretinin阳性间皮细胞;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病变中除间皮细胞胞核着棕黄色外,还可看到胞浆着色为红色的AE1/AE3阳性肿瘤细胞。结论胸腔积液涂片可疑恶性的病例,可以通过制作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而确定疾病的性质;恶性病例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单染色法确定组织学类型及来源。

  • 标签: 胸腔积液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缺硼导致樱桃萝卜细胞壁松弛的机理,为进一步丰富细胞壁的研究内容提供参考。方法:以樱桃萝卜为试验材料,利用硼含量46.3μmol/L的营养液培养方法,以不含硼的蒸馏水作对照,通过HPLC法测定樱桃萝卜肉质根中的细胞壁结合硼含量,

  • 标签: 樱桃萝卜 细胞壁 机理 松弛 缺硼 化学法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痤疮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14年6—9月选择在单县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早期痤疮患者20例,后期痤疮患者20例,从在单县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选取20名无痤疮病症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CD4^+T细胞、sIL-2R、IgG、IgA、IgM水平。三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同时用Levene检验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性,则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T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CD4^+、sIL-2R水平[(41.28±2.69)%、(169.1±43.6)pmol/L,(39.52±3.76)%、(113.4±56.7)pmol/L,(38.44±2.85)%、(78.6±32.5)p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15、5.832,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CD4+、sIL-2R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研究对象IgG、IgM[(18.62±2.14)、(1.27±0.37)g/L,(15.38±1.47)、(1.48±0.45)g/L,(13.79±2.76)、(1.24±0.31)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044、8.497,均P〈0.05)。两两比较发现,与早期痤疮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后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后期痤疮组相比,早期痤疮组Ig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早期、后期痤疮炎症反应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痤疮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炎症
  • 简介:摘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因其具有灵敏度好、分析速度快、所需的设备简单等一系列优点,在医药、食品、环境检测等领域均有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经典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大量复杂的样品测定所需时间长、成本高、样品用量大等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建立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和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成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鉴于此,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种类以及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分析 方法 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并观察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群的变化。方法利用致癌剂二甲基苯葸(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的方法建立从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胰腺导管内瘤变(pancre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ma,PanlN)到胰腺癌(pancreaticcancer,PC)的发生模型。共建模60只,8周后处死小鼠。随机选择20只存活小鼠,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及胰腺病变组织中7个免疫细胞群的变化。结果建模8周内共死亡14只(23.3%),存活46只。46只小鼠病变胰腺组织均制备石蜡切片行常规HE染色。46个病变组织中,12例CP(26.1%),11例低级别PanIN(lowgrade—PanlN,PanIN-1,2,LOPanIN)(23.9%),9例高级别PanIN(highgrade—PanlN,PanIN.3,HG-PanIN)(19.6%)及14例PC(30.4%)。随机选择的20只小鼠中,PC及HG—PdnIN小鼠外周血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suppressorcells.MDSC)明显高于LG.PanIN及CP小鼠。PC及HG—PanlN小鼠胰腺病变组织中粒细胞、MDSC及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macmphages,TAM)较LG.PanlN及CP小鼠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及M1型TAM明显减少。结论利用DMBA胰腺内原位包埋是建立小鼠胰腺癌发生模型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胰腺癌在发生过程中,伴随全身及局部的免疫抑制效应,以病变组织内尤为明显,其中MDSC及M2型TAM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癌发生 免疫抑制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酶联免疫法(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对AFP的检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二者的方法学性能。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对临床送检的90例AFP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通过对比试验、线性试验及精密度试验,分析两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比试验表明,两种试验方法对AFP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线性试验表明在5~400ng/ml和2~900ng/ml的范围内,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免疫法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表明病理高值化学发光优于酶联免疫法。结论在对AFP的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法具有高精密度和高准确性,较ELISA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APF检测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细胞的凋亡是细胞衰老后发生的程序性死亡,对于这样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机体免疫系统,往往会通过Treg抑制T淋巴细胞的激活、分化,进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同时吞噬凋亡细胞的吞噬细胞会产生IL-10、TGF-β等抗炎因子,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将局部的炎症反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凋亡细胞这一抑制免疫反应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及器官移植手术术后抗排斥反应当中。本文就凋亡细胞免疫系统影响、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凋亡细胞 免疫调节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外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职业暴露、环境致癌物增加等都导致肺癌发病率逐渐增加。最近几年全球约有1.4千万新发癌症病例,其中肺癌发病率为180万,占癌症发病率的13%,是癌症中诊断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也是全球男性、发达国家女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病种。目前肺癌治疗方式损害性大,副作用多,因此研究脾多肽对手术化疗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脾多肽 肺癌 术后化疗 免疫
  • 简介:摘要流式细胞术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并提供了成熟的临床常规检测项目。流式细胞术广泛用于临床常规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准确度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流式细胞术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免疫荧光染色 质量控制
  • 简介:IL-37是白介素1家族新发现的成员,可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在固有免疫阶段及适应性免疫阶段均被证实发挥重的抗炎作用。目前认为与多种内毒素血症、缺血性损害、肝炎等疾病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过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其抗炎作用的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将对IL一37的分类、分布、结构、作用机制、生物学效应、与疾病关系、表达调控等作一综述。

  • 标签: IL-37 抗炎因子 免疫调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单核细胞通过血管壁从而进入到肿瘤组织,这些单核细胞能够分化形成具有独特表型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侵袭、生长和转移过程,其中,向肿瘤组织的转移是作为肿瘤恶性发展的重要步骤。为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本文将TAMs在肿瘤微环境形成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据研究显示,TAMs能够为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提供一个有利的微环境;且经临床病理实验表明,TAMs在肿瘤内的累积和较差的临床疗效有关。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共刺激信号分子(CD80、CD86)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ITP患者30例、完全缓解ITP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健康志愿者25例为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9~+CD5~+、CD19~+CD80~+、CD19~+CD86~+、CD41a~+IgG、CD41a~+IgM及CD19~+B细胞内IgG和IgM的表达,并与ITP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B1(CD19~+CD5~+)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CD80~+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初诊组ITP患者CD19~+B胞内抗体IgG和IgM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组ITP患者IgG和IgM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难治组ITP患者治疗前后IgG和IgM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CD80~+细胞数与Th1的表达水平及Th1/Th2的比例呈正相关(r=0.502,r=0.471,P<0.05)。CD19~+CD80~+细胞数与IgG和IgM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2,r=0.467,P<0.05),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4,P<0.05)。IgG和Ig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58,r=~-0.526,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共刺激信号增强,导致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介导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参与ITP发病。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鸦胆子油乳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对其细胞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选择分组(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60例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鸦胆子油乳剂+GP方案进行化疗;对60例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GP方案进行化疗;对比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程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选择鸦胆子油乳剂进行治疗,可以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将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鸦胆子油乳剂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我国临床研究上第二致盲的眼病,主要是由高眼压,视野损害等造成,患有青光眼的患者会在生活上有很大的不便,因此本文就青光眼视网膜节细胞免疫调节就行分析,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降低青光眼的患病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青光眼 视网膜 节细胞 免疫调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56例选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划分为单纯全麻(n=28)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n=28),对比两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两组麻醉前NK细胞数量、CD3+、CD4+、CD4+/CD8+对比P>0.05,术后复合组比单纯全麻组稳定(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宜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促进康复。

  • 标签: 麻醉 胃癌 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前后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cinoma,PHC)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2011年1月^2013年6月40例PHC患者RFA术前24h与术后1周、4周时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4^+CD25^+Treg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含量。选择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前肝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reg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IL-2、IFN-γ、TNF-α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术后1周,肝癌患者CD3^+、CD8^+、CD4^+/CD8^+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CD3^+、CD4^+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Treg细胞术后1周、4周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RFA治疗1周、4周IL-2、IFN-γ、TNF-α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射频消融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短期内的T淋巴细胞功能,促进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状况产生有益的影响。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 T细胞亚群 TH1型细胞因子 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44例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另选取51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比较两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IL-17及Bcl-2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Bcl-2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gA(t=2.884,P=0.005)、IgM(t=2.657,P=0.009)、IgG(t=5.018,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t=12.78,P〈0.001)、IL-17(t=62.30,P〈0.001)、Bcl-2(t=4.101,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呈负相关(r=-0.399,P=0.007),与Bcl-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t=0.512,P〈0.001)。结论IL-17表达上调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与促进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7 免疫功能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