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患者X线光片中骨皮质密度线与骨盆倾斜(P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北辰医院就诊的67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脊柱X线侧位片上测量PT和髂骨倾斜(IT),IT定义为髂骨皮质密度线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分析PT与IT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结果67例患者的脊柱X线侧位片均可确定PT与IT。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与IT呈显著相关(r=0.852,P<0.05)。以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女性与男性对应的线性回归公式分别为PT=IT-12.9°与PT=IT-16.7°。结论在X线光片上难以识别股骨头的情况下,可通过髂骨皮质密度线方便而直接地测量IT,进而通过IT可靠地评估PT。

  • 标签: 脊柱后凸 髂骨 骨盆 矢状位 X线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植入不同倾斜的人工晶状体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南石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80例(88眼)的临床资料。按术中不同倾斜分为3个组:A组植入前倾角10°的SKY人工晶状体者27例(31眼);B组植入倾角0°的AO人工晶状体者31例(33眼);C组植入后倾角5°的FLEX人工晶状体者22例(24眼)。比较3组术后前房深度、屈光度、后囊浑浊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前房深度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9,P=0.378)。术后均未出现Ⅲ级后囊浑浊,术后6个月3组Ⅰ级后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6.45%(2/31)、9.09%(3/33)、8.33%(2/24),Ⅱ级后囊浑浊发生率分别为6.45%(2/31)、3.03%(1/33)、8.33%(2/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的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45,P>0.05);3组撕囊直径和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植入不同倾斜的人工晶状体(SKY、AO、FLEX人工晶状体)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晶状体,人工 浑浊,后囊
  • 简介:摘要在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中,理想的人工晶状体(IOL)位置是居于囊袋内且中心与视轴重叠。但由于患者眼部解剖结构、IOL特性和手术操作等因素,IOL可能发生偏心和倾斜,影响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准确测量晶状体和IOL偏心和倾斜状态有助于术前指导IOL选择,术后评价IOL在眼内的稳定性,并探讨IOL偏心和倾斜与视觉质量的关系。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针对IOL偏心和倾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晶状体和IOL位置测量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提高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52-556)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神经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患儿186例,根据其临床晕厥发作频率分为偶发组68例(晕厥发作1~2次)和反复组118例(晕厥发作≥3次),所有患儿均行HUTT,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试验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及HUTT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试验前降低(P<0.05),且反复组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低于偶发组(P<0.05)。186例患儿中127例出现HUTT阳性反应,诱发发作时间为(21.37±5.43)min,其中反复组HUTT阳性率(77.12%,91/118)高于偶发组(52.94%,36/68),P<0.05。反复组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阳性反应比例均高于偶发组[59.32%(70/118)比44.12%(30/68),13.56% (16/118)比4.41%(3/68)],P<0.05。与试验前比较,血管抑制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心率变快;心脏抑制型患儿试验后心率减慢而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混合型患儿试验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下降(P均<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UTT可作为儿童VVS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儿在HUTT中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可明确其HUTT阳性反应类型。

  • 标签: 儿童 血管迷走神经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诊断价值
  • 作者: 苏红 韩冰 陈贵 许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北京 100034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北京 100081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未经治疗状态下错患者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UM/PP)自然代偿的最主要因素。方法共纳入1403例患者,涉及36个变量,以UM/PP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变量影响权重解释模型。结果治疗前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倾斜度的回归模型纳入16个有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是否双颌前突、安氏分类、垂直骨型、覆覆盖以及部分头影测量变量等,可解释56.5%的变异。排名前三位的影响因素分别为SNB角(Beta值0.690),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81)及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Beta值0.423)。结论自然发育状态UM/PP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SNB角、下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和上颌第一磨牙萌出高度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SNB角对UM/PP影响最大,下颌越后缩,上颌第一磨牙越代偿性后倾。

  • 标签: 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 自然代偿 影响因素 下颌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c)治疗儿童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儿童患者58例,年龄4~10岁。根据S-BLRc外直肌上、下缘止点后徙量的差异分为3组:A组(1 mm,22例)、B组(1.5 mm,18例)和C组(2 mm,18例)。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看近、看远斜视度,近远斜视度差(NDD),眼底客观旋转角,上转和下转25°时斜视度差,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立体视及手术成功率,屈光状态。手术成功的标准: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外斜视<-8△,内斜视<+5△;NDD<5△。术前和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立体视觉和手术成功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看近、远的斜视度分别由-37.1△±4.2△、-25.8△±3.7△下降至-1.4△±4.6△、-0.1△±4.1△,手术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72,P<0.001;t=32.54,P<0.001)。各组术后NDD(A组1.8△±1.9△,B组0.8△±2.1△,C组0.9△±2.5△)均较术前(A组10.0△±0△,B组11.2△±1.5△,C组13.3△±2.2△)显著降低,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01;t=17.2,P<0.001;t=13.6,P<0.001);NDD平均改善量分别为8.2△±1.9△、10.3△±2.5△、12.4△±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0,P<0.001)。纳入的患者术前AC/A均值为(1.55±0.73)△/D,术后AC/A均值为(1.53±0.74)△/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无旋转性复视、A-V型斜视。手术前后各组间的球镜度、散光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眼和左眼散光度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01;t=5.32,P<0.001)。术后6~9个月随访时的手术成功率为89.7%,3组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LRc是治疗儿童CI-IX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矫正方法,有效矫正看近、看远外斜视,降低NDD,有利于双眼视觉改善。NDD的改善量与外直肌上、下缘的倾斜量有关。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集合不足 外直肌斜形后退手术 远近斜视度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希望能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的400例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按照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205例、阳性组195例。阴性组中,男性104例,女性101例,年龄(41.62±8.15)岁;阳性组中,男性102例,女性93例,年龄(40.84±7.63)岁。对两组患者的P波时限、P波电轴、校正QT间期(QTc)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阳性组患者晕厥时的P波时限为(95.63±38.47)ms,阴性组为(88.59±17.07)ms(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P波电轴为(69.85±18.16)°,阴性组为(65.79±16.48)°,阳性组明显右偏(P<0.05),而阳性组患者晕厥时、晕厥后的P波电轴分别为(62.85±25.37)°、(56.85±22.43)°,阴性组分别为(68.45±15.28)°、(68.46±16.33)°,阳性组则显著左偏(均P<0.05)。阳性组患者晕厥前的QTc为(418.67±92.33)ms,明显短于阴性组的(435.74±59.27)ms(P<0.05)。结论对于直立倾斜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来讲,其心电图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P波时限、P波电轴以及QTc能为预测血管迷走性晕厥提供依据。

  • 标签: 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 心电图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不耐受儿童和青少年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与多种维生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直立不耐受症状为主诉,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儿童和青少年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14(10.5±2.0)岁],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根据HUTT结果分为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比较2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1、B1、B2、B6、B9、B12、C、E水平。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UTT阴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HUTT阳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28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5例。HUTT阴性组和HUTT阳性组年龄、男女比例和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HUTT阳性组维生素B1水平显著低于HUTT阴性组[(77.43±16.70) nmol/L比(88.56±18.98) nmol/L,t=-2.513,P<0.05],2组维生素A1、B2、B6、B9、B12、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UTT阳性患儿存在维生素B1水平相对不足,提示维生素B1缺乏可能参与儿童和青少年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发生。

  • 标签: 直立不耐受 直立倾斜试验 维生素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第2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r-iliac, S2AI)固定治疗伴严重骨盆倾斜的成人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1例接受S2AI固定技术治疗伴严重骨盆倾斜的成人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为(39.6±12.7)岁(范围18~55岁)。脊髓灰质炎8例,脊肌萎缩症2例,肌营养不良1例。均接受后路脊柱矫形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均采用S2AI螺钉进行骨盆固定。主要的影像学观察指标为侧凸Cobb角、脊柱骨盆倾斜(spinal pelvic obliquity,SPO)、局部后凸角(regional kyphosis,R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初诊及末次随访时均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生活质量,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11例患者总体的侧凸Cobb角、SPO、RK和SVA)术前、术后、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riedma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采用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进行两两比较。SRS-22评分和ODI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t检验。结果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4±10.8)个月(范围48~83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98.0°±24.0°,术后改善至60.7°±20.8°,较术前有明显改善(Z=3.015,P=0.003),矫正率为57.2%±17.7%;术后1年Cobb角为62.8°±23.6°,末次随访时为61.6°±21.7°,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94,P=0.797;Z=0.603,P=0.594),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矫形丢失。SPO术前为37.0°±11.8°,术后纠正至21.5°±11.6°,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03);术后1年为23.2°±10.1°,末次随访时为21.1°±8.6°,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90,P=0.519;Z=0.000,P=1.000),随访期间无明显矫正丢失。RK术前为46.8°±23.6°,术后矫正至18.6°±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64,P<0.001);术后1年为18.9°±11.4°,末次随访时为19.5°±9.8°,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074,P=0.945;Z=0.271,P=0.838),随访期间维持良好。SVA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中均无神经电生理监护信号的改变或丢失。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行清创手术后好转;1例患者发生腰背部剧烈疼痛,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断棒行翻修手术。结论S2AI固定技术治疗伴严重骨盆倾斜的成人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中期随访矫形效果维持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骨盆 骨螺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与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获取基线、HUTT 5 min、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10 min时HR与基线HR的差值即HRD(HRD5、HRD10)。结果(1)HR5、HR10、HRD5、HRD10在POTS组高于对照组(P<0.05)。(2)单变量Logistic回归:HR5、HR10、HRD5、HRD10与发生POTS的风险之间存在关联(P<0.0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HRD5、HRD10分别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POTS的风险分别增加27%(OR=1.27,95%CI1.16~1.36)和28%(OR=1.28,95%CI1.20~1.38),这是在分别调整了年龄、性别、HR10或HR5后的独立作用。结论HR和HRD与儿童及青少年POTS发生存在关联,但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发生POTS的效应值大小影响不大。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 心率差 儿童 青少年 逻辑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心率差(HRD)与儿童及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10月至2019年11月因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POTS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217例为POTS组。匹配同期在本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检查的6~16岁儿童及青少年73例为对照组。获取基线、HUTT 5 min、10 min的HR(HR0、HR5、HR10)及HUTT 5 min、10 min时HR与基线HR的差值即HRD(HRD5、HRD10)。结果(1)HR5、HR10、HRD5、HRD10在POTS组高于对照组(P<0.05)。(2)单变量Logistic回归:HR5、HR10、HRD5、HRD10与发生POTS的风险之间存在关联(P<0.0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HRD5、HRD10分别每增加一个单位,发生POTS的风险分别增加27%(OR=1.27,95%CI1.16~1.36)和28%(OR=1.28,95%CI1.20~1.38),这是在分别调整了年龄、性别、HR10或HR5后的独立作用。结论HR和HRD与儿童及青少年POTS发生存在关联,但HUTT不同时间点的HR和HRD对发生POTS的效应值大小影响不大。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 心率差 儿童 青少年 逻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