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新的经前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严重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运用前路顶椎前移的方法治疗少儿脊柱结核伴畸形5例,对比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矫形效果。结果5名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前脊髓神经症状在术后一段时间均完全消失,无医源性脊髓神经并发症发生。凸角度﹙Cobb角﹚由术前32~55°平均42.2°,改善为术后5~26°平均12.8°;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初期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前路顶椎前移法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非僵硬严重畸形可选择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顶椎前移
  • 简介:倒1.患者男,13岁。因T12~L5段严重进行性加重8个月,无法站立伴双下肢疼痛、肌萎缩入院。MRI检查显示L1~L5椎管内占位,考虑为神经元性肿瘤。行L2~L5全椎板切除,于硬膜下摘除9cm×2cm×1.5cm大小实质性肿瘤,病理检查证实神经鞘膜瘤。

  • 标签: 椎管内占位 脊柱后凸畸形 儿童 神经鞘膜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截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 柱后凸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畸形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描述性探讨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者凸角度、椎体前凸角度、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低于术前,术前NRS评分(7.8±1.0)分、ODI评分(56.4±11.2)%高于术后(2.2±1.3)分、(28.2±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1450±400)ml,手术时间(238±79)min,术后感染例次率35.71%。结论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畸形疗效较好,可有效纠正畸形,稳定脊柱,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但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与恢复期长,应尽可能减轻术中损伤、选择合适的截骨方式、做好围术期护理与院外指导。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手术 脊柱截骨矫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失败原因及翻修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的脊柱矫形术后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患者33例.男10例,女23例.翻修时距初次手术时间平均为13.4个月(0.5~66个月).33例患者共行43次翻修手术,其中29例进行1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3次翻修手术,2例进行4次翻修手术.另有4例患者增加脊柱矫形和融合,同时行脊柱前路松解、支撑植骨手术.结果翻修手术时间平均3.9h(1.5~7.3h),手术中平均出血601ml(50~2000m1),平均输血量643.3ml(0~2000ml).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3~67个月),未出现畸形加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脊柱翻修手术是脊柱畸形矫形术后的一种补救手术.术前完善的手术策略和良好的手术技术是翻修手术的关键.

  • 标签: 翻修手术 脊柱侧凸 患者 矫形术 并发症 术后
  • 简介:背景:先天性脊柱和继发性脊柱侧后畸形并不常见,但有潜在的严重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可能加重并有截瘫的危险。我们对这些畸形的治疗使用单一后路切口,结合肋骨横突切除入路,同期完成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或脊柱截骨术,术后进行前和(或)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据我们所知,这种手术入路尚未有过报道。方法:1988至2002年,在我们中心接受治疗的先天性脊柱和继发性脊柱侧后患儿16例,对他们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是12岁。诊断为先天性脊柱14例,由于手术失败引起的继发性脊柱侧后畸形2例。术前平均畸形为65°(范围,25°~160°),平均侧为47°(范围,7°-160°)。15例通过单一的后路切口及肋骨横突切除入路,完成脊椎切除或截骨术、后路内固定加前、后路融合术。另1例接受椎体切除术时年龄太小,未做脊柱固定术。最后用自创的简化评分表评价手术结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0.1个月。术后平均畸形校正为31。(范围,0°-82°),侧畸形校正为25。(范围,0°-68°)。4例出现并发症:1例后路内固定失败,需要翻修,1例下肢出现感觉麻木,2例后期出现融合远端骨盆倾斜加重。用简化评分表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手术结果,满意1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同期前、后路经肋骨横突切除入路是一种有难度但安全、用途广泛和有效的手术入路,在治疗复杂的胸椎畸形方面效果明显,神经损伤的危险性小。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半椎体切除 肋骨横突切除 手术入路 脊柱后凸 治疗性
  • 简介:脊柱畸形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对畸形矫正最常用的方法是针对患者畸形特点而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因此不同的术者往往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疗效也完全不同.要达到较为理想、肯定的疗效,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脊柱合理的治疗方案,还有助于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及对侧最终疗效的评价,便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讨论,对推动我国脊柱畸形领域诊治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单位开展了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但层次不一,没有完善而系统的治疗方案,难以进行疗效的相互比较.因此,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脊柱的治疗规范化,促进我国脊柱治疗水平健康蓬勃地发展.

  • 标签: 脊柱侧凸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疗效 矫治 畸形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行成形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椎体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脊柱高度均恢复正常,实验组患者疼痛强度、疼痛药使用时间等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成形术进行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病人在术前的评分同术后相比,出现显著降低,且凸角同术前相比,也发生明显缩小。病人术前术后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并无重型并发症、脊髓受压以及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的脊柱骨折,选择成形术进行治疗,其具有预后良好、椎体恢复较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以及能够明显改善疼痛等优点。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后凸成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脊柱结核是导致严重脊柱畸形的常见原因之一。脊柱结核畸形的形成是受多因素影响的,主要包括感染时年龄、累计节段数、治疗前椎体丢失高度以及"脊柱危险体征"等。尽管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对于药物治疗治愈的脊柱结核患者,畸形会继续进展,逐渐发展成为严重的畸形。进而出现外观、心理、肋骨-骨盆撞击、心肺功能障碍以及神经脊髓压迫等一些列问题。治疗前椎体丢失高度和"脊柱危险体征"的X线征象有助于预测未来畸形发生的严重程度。因此,全面认识脊柱结核畸形的形成以及尽早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阻止畸形的形成并减少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和迟发性瘫痪的发生率。

  • 标签: 结核,脊柱 肌肉骨骼畸形 后凸畸形 相关因素
  • 简介:脊髓空洞是指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内外有液体积聚且呈筒样串联,可以在颈髓或上胸段几个节段内发生,也可向上、下延展.脊髓空洞形成的最常见原因为枕大孔区畸形和小脑扁桃体下疝,即Chiari畸形,90%的脊髓空洞与Chiari畸形有关.临床上脊髓空洞也可呈"特发性"而单独存在.脊髓空洞可伴发脊柱.在各种类型的脊柱中,脊髓空洞的发生率为4%~8%,而在脊髓空洞患者中,脊柱的发生率高达25%~85%.

  • 标签: 脊髓空洞 脊柱侧凸 Chiari畸形 发生率 室管膜 特发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合并脊柱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脊柱压缩性骨折61例(PVP50例,PKP11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脊柱Cobb角,以及伤椎最塌陷处的高度。结果骨水泥渗漏17例。61例随访8?12个月,平均9.4月,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脊柱Cobb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745,^=0.000)。术前脊柱Cobb角为16.4°±5.5°,显著大于末次随访13.3。±5.5。(P=0.000)、术后6个月13.4。±5.5。(P=0.000)、术后3个月13.9。±5.6。(P=0.000)和术后3d14.2。土5.5°(P=0.000)。术前与术后4个时间点椎体最塌陷处高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928,P=0.000)。术前最塌陷处椎体高度(1.9±0.6)cm,显著低于末次随访(2.0±0.6)cm(P=0.000)、术后6个月(2.1±0.6)cm(P=0.000)、术后3个月(2.1±0.6)cm(P=0.000)和术后3d(2.1±0.6)cm(P=0.000)。结论PVP或PKP治疗合并脊柱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显著改善脊柱畸形以及伤椎最塌陷处高度。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脊柱侧凸 骨折 脊柱
  • 简介:目的探讨脊柱截骨矫正后畸形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12具新鲜猪胸腰椎段脊柱标本,随机分成截骨组和对照组,每组6具,截骨组标本截骨两处并行椎弓根钉固定,在生理负荷下进行前屈、伸、左右侧屈和顺逆时针轴向旋转6种运动范围的测试,记录载荷值大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理负荷下截骨组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运动稳定性与对照组无差异性。结论脊柱截骨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的稳定性能够达到对照组水平。

  • 标签: 脊柱后凸 手术 生物力学
  • 简介:Arnold—Chiari畸形(基底压迹综合征),又称Arnold-Chiari综合征,指小脑下部畸形或同时有脑干下部和第四脑室畸形,向下作舌形凸出,并越过枕骨大孔嵌入椎管内,可伴发脊柱畸形,其中部分患者以脊柱严重畸形为首诊原因。现报告1例Arnold—Chiari畸形伴脊柱畸形术后双棒断裂的病例。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柱后凸 内固定器 设备失效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3-03-13
  • 出处:《医学与法学》 2013年第3期
  • 机构: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董占引           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061000           【摘 要】目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40 例于2010 年3 月至2012 年12 月间在我院进行老年骨质疏松脊           柱压缩骨折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0 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 式,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进行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52.29±11.33)毫升,手术平均持续时间为(49.35±12.30)分钟,手术完成后患者丢失 的的椎体高度为8-13 毫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2±5.8)天。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够使患者疼痛得到 有效的减轻和缓解,同时使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正常,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分析锥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将本院78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治疗措施,即传统治疗和锥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经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疾病,采用锥体成形术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锥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骨折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