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莫高窟敦煌最具盛名的景点,它的壁画驰名中外,总面积有4.5万平方米,若把这些壁画以一平方米的宽度横向排列,长度可达45千米。莫高窟是一座博大精美、无可比拟的历史画廊,也因此人们喜欢把它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莫高窟的每一幅壁画都呈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而且这些壁画不只画在洞窟的四壁上,还画在洞窟的穹顶上。画的内容有的是佛经故事,有的是山水建筑,有的是劳动人民劳作的场面。这些壁画吸收了西域各国的文化特色,是中西方艺术融合的结晶。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壁画 佛经故事 劳动人民 文化特色 艺术融合
  • 简介:敦煌莫高窟清代出现了多例《西游记》题材的绘塑作品,作者通过实地考察,结合20世纪初拍摄的敦煌莫高窟老照片,对莫高窟三层楼《西游记》壁画的画面进行了考释,对现存洞窟中清塑唐僧和孙悟空像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主要施主道士王圆箓请人绘塑这些作品的原因,并认为除了《西游记》在清代民间非常流行之外,更与王道士所属的全真道龙门派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莫高窟 《西游记》 王道士 全真道龙门派
  • 简介:世界遗产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旅游者前来游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而遗产地的优质服务也可以更好地丰富游客的体验。文章从剧场理论观点,提出遗产地服务接触互动完整的模式基础,进而以敦煌莫高窟为例,通过分析关于遗产地服务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实际分解阐释剧场服务理论要素,对莫高窟的服务人员、游客、提供服务的实体环境、服务人员与游客的人际互动等4个服务要素进行分析,尝试从服务剧场理论的视角提出世界遗产地管理创新服务的新思路。

  • 标签: 服务剧场 服务接触 角色扮演 遗产旅游地 人际互动
  • 简介:游戏研究的著名先驱、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hnHuiZinga)曾说过,游戏因素在人类的整个文化进程中都是活跃着的,“处于最初阶段的文明乃是被游戏出来的”,因而游戏精神甚至“比文化本身还要古老”。

  • 标签: 游戏因素 简介 古代 敦煌 文化进程 历史学家
  • 简介:"插词"是说唱文本中插入的韵文,分为既定插词和拟定插词。既定插词即保留在说唱文本之中,并随之一起流传的韵文。拟定插词即拟为原说唱文本中的插词,后单独流传的韵文。作为"插词"的敦煌诗,主要包含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七言居多,五言为次。其中,有的是说唱艺人根据需要自创的诗歌,有的是引用的诗歌。它们的内容形式、抄录标准、排列方式、传播途径等皆和传统诗作略有不同。诗歌借助说唱伎艺,在民间流传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在演说过程中,说唱艺人可根据需要修改插入的诗歌,增删内容,调整形式。在听说过程中,抄录者按照听说顺序选择、排列和抄录插入的诗歌,造成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写卷。韵文部分脱离说唱文本单独流传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逐渐隐而不显。学界可据拟定插词,拟测、还原相关说唱文本。

  • 标签: 插词 敦煌诗 说唱文本 既定插词 拟定插词
  • 简介:七七斋信仰反映到敦煌晚唐五代宋初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抄写文本,二是造像供养,三是设斋荐福。造像供养主要是绢画与壁画。学界对十王信仰的研究集中在内容、信仰探源、现存图像、图像构图等方面,而对横纵向比较及其对敦煌兆民影响研究较少。

  • 标签: 七七斋 十王经变 文献综述
  • 简介:这是一部从美术史角度系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的专著。本书入选了敦煌研究院学术史库、北京市“三个一面”原创出版工程,属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顺目,受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北京市文创专项资金的资助。

  • 标签: 敦煌石窟 美术史 十六国北朝 简介 出版规划 艺术发展史
  • 简介: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以佛经内容为题材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佛教用语。敦煌变文首次揭开神秘的面纱是在1899年,学者在敦煌千佛洞佛经中发现了大量唐代变文钞本。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敦煌变文的校勘整理、词语考释和词典编纂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校勘整理为词汇研究的首要工作,而词典的编篡又是以词语考释为基础的。以敦煌变文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各种专著和论文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不断加深,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者们去克服,以提升敦煌变文研究的水平和层次。

  • 标签: 敦煌变文 词汇研究 综述
  • 简介:语用是立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性活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因子,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范式,也要由此及彼地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语言表达的迁移运用。但是,最近笔者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文三位

  • 标签: 学习语言 语言习得 思维规律 五年级 苏教版 学习过程
  • 简介:敦煌写本先秦文献中有很多同正字形体不同的异文,学者们或称之为俗字,以为它们是正字的简化、繁化或讹化。事实上,这些所谓俗字许多源自先秦古文字,是其对应先秦古文字字形的隶定形式。我们已在同题论文中对敦煌写本《诗经》的15个字形进行过探讨,今再择取敦煌写本《诗经》中的15条异文材料,逐一探究其古文字源流。

  • 标签: 敦煌写本《诗经》 隶定古文 探源
  • 简介:商朝的奇幻之旅今天我和伙伴们一起去参观著名的敦煌石窟,可是很快,我们跟导游走散了。在一个最不显眼的石窟内,运气异常“好”的我“靠了个空”。这是一道暗阁,里面有数不尽的楼梯。古老的墙上记载着许许多多没有出现过的历史故事。越往里走,光就越显稀疏。忽然,脑袋一片眩晕……

  • 标签: 敦煌石窟 商朝 世界 历史故事
  • 简介: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童蒙教育较为发达,其教材多样,既包含儒家经典,又有自编的地方教材,思想内容广泛;教育体制相对完善,有州县等官学,电有家学、义学等私学,且有特色的寺学教育。唐五代时期敦煌的童蒙教育在传承中原传统文化,提高当地民众素质,培养当地民众的自然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以及规范当地社会风俗,普及教育,打破贵族对学校和教育文化的垄断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一时期敦煌童蒙教育作用的分析,可为当代文化传承及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唐五代时期 敦煌地区 童蒙教育 文化传承
  • 简介:敦煌社会妇女地位已经研究出来很多成果并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文章从不同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出现的一些有关女性文书,并对结社文书、当时社会存在的男少女多现象、以及普遍存在的一夫多妻制这些社会现实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地探讨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

  • 标签: 晚唐五代 敦煌文书 结社 男少女多 一夫多妻制
  • 简介:在导游专业"敦煌行"导游实习中应用实景化教学,并针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可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及教师职业能力,且能有效衔接学生从学校课堂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出现的断层。

  • 标签: 实景化教学 导游专业 实践教学 高职旅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