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 2015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 我院急诊科收治的 112 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 56 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对比 2 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中毒清醒时间。 结果 经对比可知,对照组治疗前后 ALT 及 AST 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 2 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经对比可知,对照组中毒清醒时间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 2 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快速恢复肝功能损伤缩短中毒清醒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门冬氨酸鸟氨酸 急性酒精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价值 。 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美托洛尔治疗, 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对照组则改为氯化钾缓释片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0% ,对照组为 90.00% ( P < 0.05 );两组治疗前 PR 间期、 QT 间期、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同时 PR 间期和 QT 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 ( P < 0.05 );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 7.50% ,对照组为 10.00% ( P > 0.05 )。 结论: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 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电图及心率等指标,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

  • 标签: 室性早搏 美托洛尔 门冬氨酸钾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开展研究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选取该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3级高血压组。经检测发现,3级高血压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2级高血压组和1级高血压组患者,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3级高血压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占比显著高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借助观察小儿肺炎患者在通过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的治疗效果,以期探讨出更为适合小儿肺炎的临床雾化治疗方法,并使其在今后的临床雾化治疗中得以推广。方法:本实验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于本人所实习的医院中,儿科就诊的小儿肺炎患者共64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取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照组采取一般药物雾化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结果:治疗后,采取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一般药物雾化治疗的患者。结论:小儿肺炎作为呼吸内科急诊,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儿肺炎患者的疗效,让患者早日康复,并减缓医患关系。

  • 标签: 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 小儿肺炎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摘 要 :目 的 :对神经内科患脑梗死的病人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及其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为该类型病例的诊断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过去两年间来我院诊治的罹患脑梗死的病人 520名和健康正常人 520名作为这次调查分析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的原则,把参与对象分为了 2个小组,第一小组为健康正常 520人构成的对照组 ,第二组为患脑梗死的病人患者 520人构成的研究组,对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前后的数据及对比情况,通过荧光偏振免疫的方法进行分析检查和汇总整理 ,在各项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形成最后的报告。结果 :从上述诊治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可得出,第二组即研究组病人的血液里,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符合统计学规定的意义的 (P< 0.5)。比 较所有数据和信息可知 ,第二组的患者血液里同型半胱氨酸与第一组实验对象的相比,含量数值要明显偏高,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符合统计学规定的意义的 (P< 0.5)。结论 :经过相关诊治后,神经内科脑梗死病人血液里,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发生的变化及其存在的意义显著 ,这种发现和结论可以作为该类型病例诊治的参考和首选。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健康人红细胞左旋精氨酸(L-arg)转运的影响。方法用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分别孵育正常人红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组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以^3H标记的L-arg(^3HL-arg)来测定红细胞的L-arg转运。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对红细胞L-arg转运无明显影响(P〉0.05)。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抑制红细胞L-arg转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5、50、100mg/L3个浓度总摄入的最大转运速率(Vmax)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3%、27%、30%(P均〈0.05),亲和力明显减小(米氏常数值增大,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未见明显的浓度-效应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5、50、100mg/L3个浓度y+载体介导的L~arg转运的最大转运速率值明显降低,分别降低43%、48%、45%(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亲和力明显减小(米氏常数值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通过y+L载体介导的L-arg转运(最大转运速率值及米氏常数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后抑制红细胞L-arg的跨膜转运,推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L-arg/一氧化氮途径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脂蛋白类 LDL 动脉粥样硬化 红细胞 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时将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应用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工作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人数为200例,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展开研究,对比不同方法对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FVC肺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而且各项数据与对照组差异均相对较大,P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间质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心血管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20 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心脑血管疾病分型分为a组 60 例(心血管疾病)与b组 60 例(脑血管疾病),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HCY及血脂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与b组患者治疗前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的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与b组患者治疗前的TG、TC、HDL-C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HDL-C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心血管患者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 82例慢性肾炎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 82例研究对象全是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采用系统抽样法 1:1分组,各 41例,参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再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激酶、阿魏酸钠,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5.12%,参照组为 78.05%,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慢性肾炎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疗效更有保障,能更快减轻病症、改善生化指标,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慢性肾炎 尿激酶 阿魏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段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患者血管再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摘选2019-2020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急性心梗死患者,根据溶栓发病时间分为a组(1h),b组(3h),c组(6-12h),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77.57%,b组为69.82%,c组为23.04%。结论:想要确保尿激酶静脉溶栓针对急性心梗死血管再通的最佳治疗效果,需要争取时间,尽全力在6小时之内溶栓,针对发病6-12小时仍有适应症患者,也需要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 标签: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立体定向颇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尿激酶灌注2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开放,而对照组在尿激酶灌注4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1小时后开放,并持续引流3天。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的疗效较为明显,需要重视对于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考量。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 尿激酶灌注 改良立体定向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对急诊 PCI手术患者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开展急诊 PCI手术治疗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顺序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 39例)及对照组( 39例),两组患者均开展急诊 PCI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靶血管及心肌灌注水平及诊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PCI术后两组患者 cTFC、 TMPG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05),研究组患者 cTFC、 TMP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本病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急诊 PCI手术患者给予冠脉内尿激酶原注射给药能够有效改善靶血管及心肌的灌注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急诊 PCI手术 尿激酶原 心肌灌注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对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就诊的80例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将两组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2.05±2.63)d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胸水吸收时间(8.06±1.52)d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蛋白量(41.06±2.85)g/L和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白细胞浓度(1.22±0.37)×109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与3个月的胸膜厚度(3.12±0.52)mm、(1.35±0.42)mm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感染性胸腔积液 尿激酶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囊状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囊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比较治疗差异。结果:在mMRC、(SGRQ)以及(LCQ调查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囊状支气管扩张症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治疗囊状支气管扩张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丙泊酚配伍不同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在无痛人流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从 2016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女性中抽选 188例,采取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 95例,采取 0.1µg/kg的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 93例,采取 0.5µg/kg的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手术后两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手术中,实验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苏醒时间、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人流手术中采取低剂量枸橼酸舒芬太尼配伍丙泊酚进行麻醉能够更好的保证麻醉效果,减少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提升依从性,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泊酚配伍不同阿片类受体激动剂 无痛人流 麻醉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70例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 7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71%远远高于对照组 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所有患者中没有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皮疹、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 胺碘酮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应用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测定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60例保健科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都要完成对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并对两组研究人员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趋势和水平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并且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所得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联合HS-CRP LDL-C检测 急性冠脉综合征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