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

刘海波

湖南省邵阳县中医医院 (湖南 邵阳 ) 422100

【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远远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没有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皮疹、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出现意外,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医患纠纷、护患纠纷。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了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者;存在严重身体缺陷者。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在42~8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8±6.1)岁;观察组70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在40~7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3±6.4)岁。两组患者进行心功能、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基本资料的对比,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溶栓、抗凝等治疗措施。

对照组患者单纯的接受胺碘酮(批号:国药准字H31021872;生产单位: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治疗,将150mg胺碘酮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批号:国药准字H61022444;生产单位:陕西宏府怡悦制药有限公司)稀释到20mL,静脉推注;以0.5~1.5mg/min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1];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格15~30min再次实施静脉推注;患者的心率得到控制后,给予口服胺碘酮,每次用药量为200mg,每天用药三次,连续治疗一周后每天用药两次,,一周后每天用药一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选取40mL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批号:国药准字H20068113;生产单位: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用5%的葡萄糖稀释到250mL,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治疗一次,四周为一个疗程[2]

1.3评价指标[3-4]

①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各项临床指标经检查显示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有一定改善,各项临床指标经检查显示良性;无效:治疗后病情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等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远远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表一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

70

43(61.43)

24(34.28)

3(4.29)

67(95.71)

对照组

70

30(42.86)

20(28.57)

20(28.57)

50(71.43)

X2

--

1.685

0.034

4.276

4.234

P值

--

>0.05

>0.05

<0.05

<0.05

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所有患者中没有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皮疹、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二。

表二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n)

皮疹

房室传导阻滞

观察组

70

2(2.86)

2(2.86)

对照组

70

3(4.29)

4(5.71)

X2

--

0.214

0.363

P值

--

>0.05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病症,患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发病迅速,病情难以控制,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5]。患者的年龄越大,心率失常的发病率越高。及时有效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当前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是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变化。胺碘酮是应用最多的阻滞剂,静脉滴注起效快,在改善恶性心率失常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门冬氨酸钾镁可以调节人体细胞钾、镁、钙离子的浓度,与细胞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进而降低了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对于恶性心率失常可以起到有效缓解或终止的作用,同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远远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没有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皮疹、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与单纯的胺碘酮治疗相比,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急性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更加显著,两种作用机制发生协同作用,有效降低了病死率和室颤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没有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勇焕,高旭峰,戴丐国.门冬氨酸钾镁与腺苷蛋氨酸对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22):2202-2204.

[2]叶达平,王力.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1):3478-3479.

[3]初阳,胡国珍,姜明燕.门冬氨酸钾镁预防心脏手术后心律失常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08):966-973.

[4]徐三能,张静.HPLC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4,18(08):1443-1445.

[5]丁桂根,陈真祥,陈莹.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75-76.

[6]急性心肌梗死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协作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0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