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改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疗效研究

关键恒1 张瑾2

1.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36  2.中山市博爱医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立体定向颇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尿激酶灌注2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开放,而对照组在尿激酶灌注4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1小时后开放,并持续引流3天。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的疗效较为明显,需要重视对于灌注时长剂量及频率的考量。

关键词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改良立体定向穿刺术

改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在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上较为常见,目前以尿激酶灌注溶解血肿为主,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发症、复发率高,因此把控好尿激酶的灌注时长及剂量具有重大意义[1]。尿激酶是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酶,能够降解血肿中的纤维蛋白,促进血肿的吸收和溶解,从而减轻颅内压力,改善神经功能[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改良立体定向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不同时长及剂量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估不同时间及剂量的尿激酶灌注对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0例患者均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通过随机分组,可以有效地减少研究结果的偏差和误差,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为了确保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表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进行研究前,本研究已经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并且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和家属都已经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这样可以保证研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纳入标准:①经过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患有颅内血肿。②血肿直径小于3厘米。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②患具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③具有严重感染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本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均接受颅内血肿尿激酶灌注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常见检查,包括肝肾功能、CT、凝血和血肿等检查,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给予抗感染、止血、脱水降颅内压等相关对症支持治疗。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尿激酶灌注2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开放,而对照组在尿激酶灌注4万单位后夹闭引流管1小时后开放,并持续引流3天。同时,定期对患者的血肿状况进行检查。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可以评估不同时间和剂量的尿激酶灌注对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案略有差异,但均符合临床常规,而且在研究中对患者的安全和疗效进行了严密的监测和评估。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发症与复发情况。

①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患者颅内血肿消失,脑组织受压解除明显;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颅内血肿消散明显。颅内血肿未见明显消散并出现增多增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②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异常、感染、颅内气肿、血肿量增加。

③记录患者手术后半年、一年的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和分析。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能够确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的结果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观察组中没有患者达到无效,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达到无效,这也进一步支持了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佳的结论(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5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2(48.00)

7(28.00)

5(20.00)

19(76.00)

观察组

15(60.00)

10(40.00)

0(0.00)

25(100.00)

X2

4.486

P

0.034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尿激酶灌注治疗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表现相对较好(P>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 25n(%)

肝肾功能异常

感染

颅内气肿

血肿量增加

对照组

3(12.00)

2(8.00)

2(8.00)

4(16.00)

观察组

1(4.00)

1(4.00)

1(4.00)

1(4.00)

X2

0.715

0.233

0.233

1.316

P

0.398

0.629

0.629

0.251

2.3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尿激酶灌注治疗并没有显著影响术后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在术后复发方面表现相对较好(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比较n = 25n(%)

手术后半年

手术后一年

总复发

对照组

1(4.00)

3(12.00)

4(16.00)

观察组

0(0.00)

1(4.00)

1(4.00)

X2

1.316

P

0.251

3讨论

颅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常常导致颅内高压和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3]。立体定向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然而,目前对于治疗的关键参数,包括灌注时长、剂量和频率等,尚缺乏规范和统一的指导意见[4]。改良立体定向穿刺尿激酶灌注治疗颅内血肿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对于穿刺尿激酶灌注的时长、剂量和频率等关键治疗参数尚缺乏统一的标准[5]。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关键治疗参数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该治疗方法。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0%),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这意味着采用改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患者时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效。对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和治疗效果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发展。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改良手术方法和尿激酶灌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在不良反应方面并无明显不利之处。另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复发率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尿激酶灌注治疗并未在术后复发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这意味着尽管治疗效果更好,但并未在减少术后复发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改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尿激酶灌注的疗效较为明显。尽管改良手术方法和尿激酶灌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治疗颅内血肿,但其对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改良定向经额叶软通道穿刺置管微创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 2016, 25(7):2.

[2] 邵园园,晁苑翔,宋祖军,等.微创手术加尿激酶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照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05, 18(6):639-640.

[3] 沈敏慎.尿激酶血肿内注射持续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6):701-701.

[4] 边红霞,李斌.锥孔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山西临床医药, 1999.

[5] 曹国祥,梁玉峰.高血压脑出血溶血穿刺抽血疗法并发症及错误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 1996, 10(2):2.

作者简介:关键恒,男,汉族,广东中山,1984.08.21,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研究方向: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