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血肿患者接受穿刺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血肿患者100例开展研究,结合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手术,实验组应用穿刺血肿清除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血肿患者采用穿刺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手术效率高并且安全稳定,术后并发症风险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颅内血肿 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根据CT片进行血肿硬通道穿刺治疗时的定位方法。方法按照CT片分别标出实际扫描时的基线,并以此实际基线进行血肿定位。结果本组590例脑出血中规范基线扫描319例,不规范基线扫描271例;均按照实际基线定位法进行穿刺点定位后行硬通道穿刺,植入穿刺针后进行CT检查。全部病例穿刺针头部均在血肿中心,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结论实际基线定位法可有效纠正不规范基线CT片定位偏差。

  • 标签: CT 基线 硬通道 颅内出血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穿刺引流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清除术是脑出血重症患者采取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清除术术后患者预后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 标签: 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血肿的适应症,注意的问题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各种血肿患者84例。结果84例病人高血压脑出血67例。6例脑疝病人术后散大侧瞳孔回缩,意识状态有改善;穿刺针留置时间3~7天。治愈33例(ADL评分100分);42例好转,其中生活自理14例,1例植物人状态;死亡8例,死亡率达9.5%。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结论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血肿手术治疗经验及手术指征.方法统计本科1年来开颅清除血肿穿刺吸除血肿的总数、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1年来共手术治疗血肿45例.开颅治疗27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死亡3例.穿刺治疗18例,治愈9例,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血肿开颅清除与穿刺吸除各有其优缺点,应掌握指征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适宜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颅内血肿 开颅 穿刺
  • 简介:急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及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继发病变,开颅清除血肿是常规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0例病人采用穿刺尿激酶溶解血块后引流血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尿激酶溶解 穿刺 颅内血肿 引流 常见 开颅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总结了67例血肿(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5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行CT引导下穿刺清除术。结果本组病例一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抽吸术后,病死率明显降低(8.9%),生存率(9I.1%)及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其疗效高于其他疗法。结论(1)CT不仅在血肿的诊断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血肿穿刺定位定向上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2)尿激酶对清除残存血肿,解除梗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CT引导下 穿刺 颅内血肿 尿激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我科用此方法治疗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对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CT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致残率均较低。结论CT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标签: CT定位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我们自1999年8月~2001年11月采用文献方法[1]链择性地治疗各种创伤性血肿7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颅内血肿 外伤 穿刺引流
  • 简介:高血压内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往外科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但对病人的再损伤大,且危险性高、住院时间长;而内科应用脱水剂及一般支持疗法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现在随着CT的普及应用,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近年来,我们采用CT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内出血30例,取得了很好效果.

  • 标签: CT定位 颅内血肿 穿刺引流术 脑疝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硬通道穿刺在重症血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重症血肿病人并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软通道穿刺(参考组)与硬通道穿刺(研究组),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CNDS评分更低,P<0.05。结论:硬通道穿刺更治疗此类病人效果更优,能够更好地保护脑功能。

  • 标签: 硬通道穿刺 重症颅内血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神经外科治疗中应用穿刺血肿消除术的效果。方法:在 2018年 2月到 2019年 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血肿患者中选取 72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分组,各 36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对实验组行穿刺血肿消除术治疗。分析 2组血肿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结果: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 p< 0.05)。实验组血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 p< 0.05)。结论:在基层神经外科治疗中应用穿刺血肿消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手术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基层神经外科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手术对自发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通过微创穿刺清除术实施治疗。结果48例(77.42%)病人术后神志转清醒;9例(14.52%)昏迷程度出现好转;4例(6.45%)意识未见明显改变;1例(2.38%)死亡。全部患者拔管顺利,未见由于拔管引发再出血病例。结论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可以有效清除血肿,并迅速缓解病人的高压,能够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以及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病人的脑功能受损。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穿刺清除手术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神经外科治疗中应用穿刺血肿消除术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血肿患者中选取72例,根据计算机表法分组,各36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对实验组行穿刺血肿消除术治疗。分析2组血肿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结果相比于实验组,参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血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在基层神经外科治疗中应用穿刺血肿消除术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手术时间较短,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基层神经外科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血肿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我们自1989年9月~2001年8月收集共9例,行血肿清除术.结果9例第一次手术回病房后,昏迷4例,手术对侧瞳孔逐渐增大24h再次CT复查,发现对侧血肿.另5例在第一次手术后48h复查CT,均提示手术对侧血肿,血肿量在30-80ml,其中5例为脑挫裂伤伴硬脑膜下血肿,中线结构移位明显,2例为颞枕部硬膜外血肿,2例为颞叶脑血肿.硬膜外血肿2例和颞叶脑血肿2例手术治疗,预后良好.5例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立即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4例血肿清除后脑搏动较弱,5例均行硬膜减张缝合并去骨瓣.手术后死亡3例,2例手术后有偏瘫.结论一侧外伤性血肿在手术后继发血肿的发生率为0.8%~2.2%,多发生在48~72h之内[1].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急性压增高引起的血管自主调节丧失,血管床扩张淤血,脑血管内外压力差增大可能也是重要因素[2].并且常在脑挫裂伤的基础上继发出血,亦可因过度换气,使用脱水降压剂及去骨瓣减压不当使压骤降有关.

  • 标签: 急性颅内血肿 清除术 继发对侧颅内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