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联合血清CA125水平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诊断中的准确敏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超声及血清CA125水平检查,析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超声表现主要以低回声囊性合并厚囊壁,浑浊透声囊液,且囊内表现为点状散在的弱回声为主,18例,占(18/30)60.0%,且彩色多普勒异常信号出现。观察组CA125水平(54.22±19.42)显著高于对照组(13.24±5.78),观察组I-II期患者血清CA125水平(41.52±11.73)低于III-IV期的患者,P<0.05;联合诊断的敏感性(86.67)%、准确性(93.33)%显著高于单纯超声诊断及血清CA125检测,P<0.05。结论超声联合血清CA125水平检测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高,准确性及敏感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CA125 超声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K-B法)是最常用的药敏试验。影响试验结果因素较多,综合监测的方法是按照K-B法推荐的标准菌株,采用同样方法对抑菌环变动范围进行监测。结果依据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判断标准和解释,实验中注意操作标准,确保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无误码,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结论药物敏感试验应严格按NCCLS规定的培养基、操作方法、药敏纸片和判定标准进行。为了监控试验过程的质量,必须做好药敏质控。

  • 标签: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纸片扩散法 其质量控制
  • 简介:人际敏感性最早源于Boyce和Parker提出来的“interper鄄sonalsensitivity”,指一种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的过分觉知和敏感[1]。目前关于人际敏感性有着不同的看法。Marin[2]认为人际敏感性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持续关注消极评价,这种特质使个体对人际冲突、指责、拒绝等保持警觉和敏感。Otani等[3]指出人际敏感性的特征是过分敏感及恐惧实际层面的批评或拒绝。赖运成将人际敏感性作为一种对他人行为、认知及情绪情感反应过于灵敏的人格[1,4-6]。

  • 标签: 人际冲突 敏感性 大学生 编制 人格特质 情感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性以及对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本科2015年4月—2017年1月间诊疗的痤疮患者61例,根据乳酸激发试验敏感性测试结果分为敏感性组(26例)和非敏感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并口服丹参酮胶囊及其他药物治疗四周后,停药观察两周。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敏感性的恢复情况。结果皮肤敏感性患者占42.6%(26/61)。治疗后,敏感性组的有效率42.3%,非敏感性组的有效率94.3%,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均有所改善,非敏感性组的皮肤含水量、皮肤油脂和TEWL恢复程度高于敏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痤疮患者皮肤的敏感性发生率比较高,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敏感症状有所缓解,非敏感性皮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痤疮 皮肤敏感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离培养技术与药物敏感试验技术。方法选取2015年3月~12月收治的感染性腹泻住院患者43例便分离培养技术与药物敏感试验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粪便,检出致病菌18株,其中贺氏菌属16株,肠炎沙门氏菌1株,绿脓杆菌1例。结论腹泻病原菌种类繁多,实验室不可能对所有可能引起腹泻的病原菌都进行培养。为保证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对患者进行腹泻病原菌常规培养。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分离培养技术 药物感试验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以及临床诊断方法,以为慢性咳嗽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编制提供参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咳嗽病60例患者,结合病因差异推行个性化治疗办法。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确诊56例,确诊率为93.3%,其中单一病因咳嗽81.7%(49/60),二重病因10.0%(6/60),三重病因1.6%(1/60)。56例患者一经确诊后就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52例患者咳嗽症状得到临床控制(92.9%),其余4例为显效(7.1%)。结论解剖学诊断程序与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是慢性咳嗽确诊的主要方法,结合咳嗽病因的差异性编制治疗给药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该检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分布 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石嘴山市2015年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同时为实现《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相关目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WHO推荐的早死概率计算方法,计算2015年石嘴山市四类慢性病分性别早死概率,同时以《规划》目标——到2020年,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较2015年降低20%1为目标,衡量我市应该达到的指标要求。结果石嘴山市2015年早死概率为14.75%,其中男性早死概率为22.50%,女性早死概率为13.48%。以2015年为基准,到2025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应降至11.8%。结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争取2025年实现慢性病早死概率降低25%的目标。

  • 标签: 慢性病 早死概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Survivin表达情况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放射治疗,将其放疗敏感性作为依据,将其分为放疗不敏感组与放疗敏感组两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urvivin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和晚期乳腺癌的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放疗不敏感组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放疗敏感组;放疗前后,放疗不敏感组的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结论Survivin表达情况与放疗敏感性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以将其用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乳腺癌 Survivin表达情况 放疗敏感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清洁对肠镜检查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2017年8月—12月100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病例,根据肠道清洁评分将所有病例分成2组,准备充分组(0~1分)及准备欠佳组(2~4分)。发放疼痛评估调查表,对患者术中疼痛进行评估后,统计学分析肠道清洁对肠镜检查患者疼痛的影响。结果肠镜检查过程中,肠道准备充分、肠道清洁较高的病人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清洁的有效提高能够降低肠镜检查受检者疼痛

  • 标签: 肠镜检查 疼痛度 肠道准备 肠道清洁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及忠诚之影响因素,并将顾客满意与忠诚度量化,以作为指标,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更好适应居民需求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横断性研究方式,采用“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中的满意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ACSI与ECSI两项指标模型,在深圳市龙岗区6个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口处对社区居民进行拦截调查,每区调查约100名社区居民,共收得合格问卷603份。结果ACSI模型对于顾客满意之解释力达65%,对于顾客忠诚之解释力则达41%;ECSI模型对于顾客满意之解释力达66%,对于顾客忠诚之解释力达40%。结论普遍应用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之ACSI与ECSI两大指标模型,同样适用于医疗产业,且两者对于顾客满意及忠诚之解释力大体相同。

  • 标签: 医院 顾客满意度 顾客忠诚度 ACSI ECS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成立科室敏感指标研究小组,建立科室敏感指标,形成吞咽障碍专科护理指标及评价标准,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吞咽障碍专科护理指标及评价标准使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是27.5%、67.5%,吞咽障碍结局改善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运用Pearson卡方进行分析,χ2=38.496P=0.000,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无并发症方面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earsonχ2=48.139P=0.000,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中误吸、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例数均有明显下降,统计分析分别为Pearsonχ2=28.380,P=0.000、Pearsonχ2=5.760,P=0.016、Fishers’s精确检验(无卡方值)P=0.036,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在护理满意方面比较,护理满意明显提高,一般满意和不满意明显下降。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满意一般不满意Pearsonχ2=32.837P=0.000,满意一般Pearsonχ2=28.017P=0.000,满意不满意Pearsonχ2=8.624P=0.003,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一般不满意Fishers’s精确检验(无卡方值)P=1.000,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够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结局。

  • 标签: 敏感指标 脑卒中 吞咽困难
  • 简介:您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自信是正确的吗?如果我再一次郑重其事地问您,您可能就会歪着头想一想吧。现在,请回答下面的测验。

  • 标签: 心理测试 温柔度 测试方法 人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菌株来源,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DL-96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用WHONET5.6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其来源与科室分布。结果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66株,其中分离科室居于前两位的是呼吸科、ICU,分别是63株和32株。标本来源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最多的标本是痰液及分泌物,其中痰液138株,所占比例为83.2%;分泌物12株,所占比例为7.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院内ICU、呼吸科。菌株来源最多的就是痰液,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菌株来源
  • 简介:摘要肿瘤化疗工作一直都是临床上重点讨论的话题。相对而言,肿瘤是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多数临床治疗手段,只能是不断的控制肿瘤的恶化速度,并且积极的维持患者正常身体指标。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患者身体的恶化,肿瘤化疗敏感性的调控越来越难,导致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持续下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肿瘤化疗敏感性调控,可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近年来,不断的有研究成果证实,免疫调节分子,在肿瘤化疗敏感性调控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日后可深入研究与分析。

  • 标签: 免疫调节因子 肿瘤化疗 敏感性 调控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在综合医院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本课题研究共有875例小儿内科患儿被入选为研究对象,患儿均为曾于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诊治,将入选患儿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性护理方式,观察组则根据预先选择的儿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来进行监测和管理,随后对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口服药物服药延迟率、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口服药物服药延迟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指标数据得到显著下降,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儿科的护理过程中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对预防相关疾病并发症及提高护理满意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综合医院儿科 护理质量 护理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个普通病区中的200例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优质护理持续改进,观察并对照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具有明显得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优质护理 持续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其进行病原体检查与药物敏感试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病原菌特征及药物敏感性的具体情况。结果在所选患者分离出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也比较多见。这些细菌对于绝大部分的抗生素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但是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我院所在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在临床治疗中应合理选择抗生素,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药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常规MRI及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价值,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4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常规MRI及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检查,检查后对比并分析其结果。结果本次入选的血管畸形患者包块脑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动静脉畸形等情况,SWI在本次研究中所用的多种方法中,清晰程度、准确程度均相对较好。结论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常规MRI及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均具有一定价值,但SWI在准确和清晰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诊断 常规MRI 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与心肌酶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者8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入院时CK、CK-M,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CK、CK-M逐渐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检出率、心电图检出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8例传导阻滞(9.52%),6例患者30~55天恢复正常,2例患者1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4例病理性Q波(4.76%),持续时间较长,3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24例ST-T改变(28.57%),持续时间短,1例2天内恢复正常,19例1周内恢复正常,但是容易反复,4例30天左右恢复正常;48例心律失常(57.14%),34例7~20天好转,6例持续1个月。结论与心电图比较,心肌酶对诊断早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高,但是诊断后期病毒性心肌炎的敏感性较差。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酶 病毒性心肌炎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