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以超声、检验和临床等多项指标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恶性病变的综合预估模型。方法对662个经手术证实病理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超声、检验及临床信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估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的诊断效能。结果建立的模型为:Z=-3.60+1.40X2+2.47X3+1.05X4+0.57X9+0.07X10+1.02X12(X2为结节内部偏心锐角结构,X3为微钙化,X4为囊实交界面,X9为实性部分回声,X10为促甲状腺激素,X12为性别);M=eZ/1+eZ(M为结节恶性概率,e为自然常数2.72)。用该模型对262个验证组进行预测,准确率为96.95%,敏感为100%,漏诊率为0%,特异为96.68%,误诊率为3.32%,阳性似然比为30.12,阴性似然比为0。该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说明其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该预估模型对预测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据M值(M≥0.5预测结节为恶性,<0.5为良性)对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进行评估。

  • 标签: 甲状腺囊实性结节 回归分析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胰腺癌多细胞团簇做化疗药物敏感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胶原凝胶微滴三维培养胰腺癌细胞株SWl990、PCT-3和ASPC-1细胞。在形成多细胞团簇后,采用CD-DST法和CCK-8法测定其对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5-FU)、健择(GEM)及奥沙利铂(OXA)3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与分散细胞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形成多细胞团簇的3种胰腺癌细胞对不同浓度5-FU、GEM及OXA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均较分散细胞的敏感性显著下降(P〈0.05)。50μg/m15-FU对SW1990、PCT.3、ASPC-1多细胞团簇的抑制率分别为(53.96±4.32)%、(58.49±5.98)%、(49.57±4.36)%;25μmlGEM对SWl990、PCT-3、ASPC-1细胞团簇的抑制率为(53.02±4.06)%、(61.90±4.89)%、(38.09±4.88)%,10μg/mlOXA对3种细胞团簇的抑制率为(57.33±6.27)%、(50.90±4.90)%、(47.26±4.29)%,均显著低于对分散细胞的抑制率(P〈0.05)。结论肿瘤细胞形成细胞团簇后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耐药性增加,更符合体内状态。

  • 标签: 胰腺肿瘤 球形体 细胞 药物筛选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表观健康人群血脂含量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分析血脂与载脂蛋白的相关性,为建立血脂参考范围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贝克曼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701名20~60岁的表观健康体检者进行TC、HDL-C、LDL-C、TG、LP(a)、ApoAI和ApoB的测定,同时收集年龄和性别信息,对数据进行趋势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脂四项随年龄呈单向变化(P〈0.01),TC、LDL-C和TG血清含量随年龄递增,HDL-C随年龄递减,在男女分层和总人群中,血脂含量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一致。血脂四项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TC、LDL-C和TG血清含量高于女性,HDL-C含量低于女性。相关分析发现,TC、LDL-C和ApoB呈强的正相关(r〉0.7,P〈0.01),HDL-C与ApoAI也存在强的正相关(r〉0.7,P〈0.01)。结论表观健康人群具有血脂增龄现象,血脂含量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临床建立参考范围时应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同时发现载脂蛋白与血脂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载脂蛋白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脂蛋白 载脂蛋白 血脂增龄
  • 简介:敏感性病是指对紫外线和有时对可见光的异常敏感。光敏感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过度日晒伤反应,水疱、结痂,丘疹样、湿疹样或荨麻疹样瘙痒性的皮疹,罕见为重症光损害伴早期皮肤癌。本文全面综述了先天性和获得性光敏感性疾病,重点介绍全科医师有可能见到的光敏感性疾病。

  • 标签: 先天性光敏感性疾病 获得性光敏感性疾病 紫外线 可见光 临床表现 精神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α—adducin基因Gly460Trp与盐敏感性高血压及其肾损害、血浆肾素活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汉族EH组150例,正常血压(normaltensive,NT)对照组150例。采用改良的Sullivan’s法将15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盐敏感性(SS)和非盐敏感性(NSS)高血压病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分析检测α—adducin基因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RA、血尿β2-MG及尿ALB。结果(1)α—adducin基因TrpTrp和Trp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SS和NSS组:α—adducinTrpTrp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SS组(P〈0.05)。在EH和SS组,PRA水平与α—adducin各基因型间未见有显著变化(P〉0.05);(2)SS组晨尿β2-MG及尿ALB/Cr显著高于NSS组(P〈0.05),血β2-MG在SS和NSS组无明显差异;在SS组中α—adducinTrpTrp基因型组,尿β2-MG及尿ALB/Cr显著高于GlyTrp、GlyGly基因型组(P〈0.05)。结论(1)α—adducinGly460TrpTrpTrp型基因与盐敏感性高血压有显著相关,与PRA水平无相关性;(2)α—adducinTrpTrp型基因与盐敏感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相关,可能是盐敏感性高血压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盐敏感性高血压 α—adducin基因 Β2-微球蛋白 尿微白蛋白 血浆肾素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MTT法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在胰腺癌化疗药物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取156例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以MTF法检测吉西他滨(GEM)、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11)、顺铂(DDP)对癌细胞的抑制率。按照实体瘤体外敏感标准,以抑制率〉70%为高度敏感,50%~70%为中度敏感,〈50%为不敏感(耐药)。结果156例胰腺癌标本经病理证实为导管癌135例、腺鳞癌13例、黏液腺癌8例。胰腺导管癌对6种药物均高度敏感;胰腺黏液腺癌和腺鳞癌对5种药物(分别除L.OHP和GPT-11外)高度敏感。GEM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率高于MMC、L—OHP及CPT-11(P〈0.05),与5-Fu和DDP无显著差异。其他5种药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的胰腺癌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高低排序不同,导管癌对药物敏感性依次为GEM〉DDP〉5-FU〉CPT-11〉MMC〉L—OHP;黏液腺癌为GEM、CPT-11〉DDP、5-FU、MMC〉L—OHP;腺鳞癌依次为L—OHP〉GEM〉5-FU、MMC〉DDP〉CPT-11。结论MTr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有助于胰腺癌化疗药物的正确选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比色法 药物监测 肿瘤化疗
  • 简介:1990年,Day等首先提出QT离散(QTd)的概念,他们将心电图12导联中最长与最短QT问期之差定义为QTd,并认为这是反映心肌区域性复极差异的定量指标,具有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危险性的意义。

  • 标签: QT离散度 恶性心律失常 12导联 定量指标 QTD 心电图
  • 简介: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与复极过程的心电位变化,是心肌电生理、心脏几何学、躯体学、组织阻抗和生物信息各方面相互联系的综合反应。该值在各个导联上存有差异。1985年Campbell等发现这些差异的规律性,并提出了QT离散(QTdispersion,QTd)这个概念。1990年Day等进一步证实了QTd这个概念,认为它代表了心室肌区域性复极化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随着QTd在临床各领域的广泛研究,其临床价值备受人们的关注。通常正常人生理性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所造成的QTd很小,而在病理状态下,QTd就会明显增大。本文现就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其临床应用 QT离散度 心室肌除极 临床价值 心肌电生理 心脏几何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异质性和多种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1年至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64例(维吾尔族50例,汉族114例)和对照组71例(维族35例,汉族36例),进行葡萄糖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运用稳态模式法评价胰岛素敏感性(HOMAIS)。结果(1)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维族(204.02±180.43)vs(409.14±181.06),汉族(258.09±105.66)vs(479.09±200.97),P<0.05];冠心病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增多[维族(54.0%vs25.7%),汉族(66.7%vs22.7%),P<0.05]。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维族(52.0%vs0.0%),汉族(64.0%vs0.0%),P<0.01]。冠心病组1h胰岛素水平下降和2h血糖水平升高(P<0.05)。其余各项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无论在对照组或冠心病组内维、汉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存在体质量[(78.06±12.69)vs(72.32±12.03)kg]和体质量指数[BMI(27.29±3.53)vs(25.61±3.42)kg/m2]的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中维、汉两个民族各种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个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危险性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看出,饮酒、糖尿病、高血压与冠心病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住院患者中维、汉民族冠心病存在较低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较高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患病率;维族冠心病患者肥胖显著。该地区饮酒、糖尿病、高血压是维、汉民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吾尔族 汉族 冠状动脉疾病 胰岛素敏感性 代谢疾病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明确住院共病老年人衰弱状态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60岁住院共病患者440例。根据衰弱状态将患者分为衰弱组150例及非衰弱组290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共病、衰弱状态及老年综合征情况。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Mantel-Haenszelχ^2检验分析衰弱分布趋势。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向后逐步法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440例患者总体存在5(4,7)种慢性疾病,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为(5.59±1.82)分。入选患者衰弱患病率为34.1%(150/440),衰弱前期占60.0%(264/440)。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随年龄和CCI评分升高,衰弱患病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五要素中,体质量下降发生率随年龄和CCI评分增加而增加,握力下降和疲乏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衰弱患者比较,衰弱组患者年龄增大,学历较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尿失禁、高跌倒风险、功能依赖的比例显著升高,但多重用药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OR=2.178,95%CI1.252~3.790)和功能依赖(OR=1.942,95%CI1.029~3.668)是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共病老人中普遍存在衰弱,且衰弱的患病率与年龄和共病严重程度呈趋势性增加,抑郁和功能依赖与衰弱状态密切相关。

  • 标签: 老年人 住院病人 共病 衰弱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临床分离的3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公司的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用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按CLSI(2013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主要来源于痰液,共248株(80%),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亚胺培南为56.77%、美洛培南为57.4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动态监测耐药性变迁,辅助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基因BRC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用含多西紫杉醇化疗方案(TEC)对该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分析其与多西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进展率分别为22.6%、71.7%、5.7%、0%;乳腺癌患者BRCA1表达阴性患者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稳定率、进展率分别为11.8%、58.9%、27.4%、2.0%,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CA1表达水平与含多西紫杉醇的化疗方案(TEC)的化疗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BRCA1可能作为一项预测紫杉醇类疗效、筛选乳腺癌化疗药物、指导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新指标.

  • 标签: 乳腺癌 BRCA1基因 多西紫杉醇 化疗敏感性
  • 简介:目的观察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对胰腺癌BxPC3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后的BxPC3细胞分为单纯BxPC3细胞组、脂质体处理组、错配siRNA转染组和VEGFsiRNA转染组.以5、10、20、100、200nmol/L的VEGFsiRNA转染BxPC3细胞.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ELASA法检测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吉西他滨对各组细胞生长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xPC3细胞Akt蛋白的磷酸化.结果VEGFsiRNA转染后,BxPC3细胞VEGFmRNA和蛋白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下调,但对BxPC3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用0.2μmol/L吉西他滨处理细胞48h后,BxPC3细胞组、错配siRNA组及5、10、20nmol/LsiRNA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9±0.3)%、(17.3±0.3)%、(28.8±0.4)%、(52.2±0.3)%、(75.4±0.4)%,抑制率与siRNA浓度相关(r=0.928).同时,siRNA转染后细胞Akt蛋白的磷酸化被明显抑制.结论VEGF基因在胰腺癌BxPC3细胞耐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蛋白磷酸化有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RNA 小分子干扰 化疗敏感性 AKT
  • 简介:目的探讨RNA干扰下调叉头转录因子M1(ForkheadboxproteinM1,FoxMl)基因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对胰腺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设计合成3个FoxM1siRNA,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后采用定量PCR方法筛选下调FoxM1mRNA效果最好的siRNA;然后以该siRNA转染Panc-1细胞后,分别以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FoxM1mRNA表达情况;以不同浓度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后,分别以MTT法检测吉西他滨(20nM,Gemcitabine)对各组细胞生长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Akt磷酸化情况。结果3个siRNA均明显下调FoxM1mRNA水平,以S3效果最好。MTT结果显示,Con-A+Gem组、Con—B+Gem组、siRNA(3.125nM)+GemsiRNA、siRNA(6.25nM)+Gem、siRNA(12.5nM)+Gem组抑制率分别为17.78%、17.56%、35.39%、52.81%及70.98%。蛋白质印迹检测发现,siRNA转染组Akt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结论FoxM1基因siRNA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通过下调Akt磷酸化水平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胰腺肿瘤 叉头转录因子M1 化疗敏感性 AKT
  • 简介:目的探讨circ_0074930与结直肠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T29、SW480、SW620、LOVO和HCT116这5种细胞株进行梯度照射,通过细胞存活率(SF2)值检测放疗敏感性差异,微阵列扫描HT29和HCT116细胞间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通过siRNA抑制circ_0074930表达观察对HT29细胞增殖能力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irc_0074930的下游miRNA并用莹光素酶报告基因法验证。观察抑制和过表达miR-1238对HT29细胞增殖能力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由低至高(即SF2值由高至低)依次为HT29(0.81±0.02)、SW480(0.70±0.03)、SW620(0.62±0.03)、Lovo(0.51±0.02)和HCT116(0.42±0.03)。circ_0074930在HT2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是HCT116细胞中的7.6倍。siRNA抑制circ_0074930表达后可降低HT29细胞增殖能力和增强HT29细胞放射敏感性。miR-1238可与circ_0074930靶向结合。过表达miR-1238可降低HT29细胞增殖能力和增强细胞放射敏感性,抑制miR-1238表达可促进HT29细胞增殖能力和降低细胞放射敏感性。结论circ_0074930可通过抑制miR-1238活性,降低HT29细胞放射敏感性及促进HT29细胞增殖。

  • 标签: 环状RNA 结直肠癌 放疗敏感性
  • 简介:目的应用硫化磷酸修饰的碱基特异性引物和高保真DNA聚合酶所构成的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中DBC2基因7776C〉T突变频率。方法设计2对分别与DBC2基因7776位点突变碱基(C)和野生碱基(T)配对的硫化磷酸修饰的引物,硫化磷酸修饰等位基因位点特异性引物与组织DNA样本完全配对时,能被高保真聚合酶延伸,而硫化磷酸修饰等位基因位点特异性引物与组织DNA样本不完全配对时,不能被高保真聚合酶延伸。用此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对85例乳腺癌组织DNA样本及1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DNA样本进行PCR检测,并利用凝胶成像系统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利用分子开关技术在85例乳腺癌组织DNA样本中检测出DBC2基因7776C〉T突变率为2.4%(2/85),10例乳腺纤维腺瘤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快速检测乳腺癌DBC2基因7776C〉T突变。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技术可在单碱基水平对相关基因突变进行特异性检测,提示其在乳腺癌等基因突变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DBC2基因 乳腺肿瘤 分子开关 基因突变 7776C〉T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院内病原茵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1日至9月30日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142株进行药敏试验,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4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9株,占62.68%,以大肠埃希茵、铜绿假单胞茵、肺炎克雷伯、奇异变形杆菌居多;革兰阳性菌53株,占37.3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革兰阴性杆菌对广谱青霉素的耐药率比较高,特别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中的头孢哌酮耐药率达100%,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肺炎克雷伯茵对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均超过50%;铜绿假单胞对哌拉西林及哌拉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5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16.7%,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8.3%;奇异变形杆菌对三代头孢耐药率较低,但是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也达到了50%。革兰阳性菌中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很高,金葡茵为97.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100%、粪肠球菌为75%;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3.5%、66.7%、75%;苹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结论细菌多重耐药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感染患者病原茵监测和药敏试验,对减少抗茵药物滥用、降低病原茵耐药性、提高患者治愈率至关重要。

  • 标签: 医院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病例:女.77岁。因“纳差伴恶心10d”于4个月前收任我院急诊科。入院前10d,患者出现明显纳差,伴有恶心小适.来院当日出现少尿,无明显咳嗽、咳痰,尤发热,无气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粒细胞缺乏
  • 简介:目的探讨鸭流感病毒受体分布特点及其作用。方法应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鸭呼吸道和消化道流感病毒SA受体的分布,用荧光素Alexa488标记禽流感病毒H9N1、人流感病毒H1N1,观察这两种病毒与鸭呼吸道、消化道各解剖部位结合特点。结果SAα-2,3Gal受体在鸭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次级支气管、副支气管和消化道结肠呈高密度分布,而SAot-2,6Gal受体缺乏或仅极少量表达。禽流感病毒H9N1能与鸭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皮细胞结合,而人流感病毒H1N1与副支气管和结肠未见结合反应,仅极少量与气管、支气管、次级支气管结合。结论水禽类鸭流感病毒SA受体的分布以SAα-2,3Gal受体为主,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均呈高密度分布,有利于各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其复制、基因重配。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受体 唾液酸
  • 简介:目的: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T(c-TnT)已经被证实不适合检测早期和短暂心肌缺血。近来我们报道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清链道酶Ⅰ活性突然升高作为诊断标准。为了评价血清链道酶Ⅰ活性能否用于早期心肌缺血的标志,我们调查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诱发短暂心肌缺血的患者血清中链道酶Ⅰ活性水平的变化。方法和结果:在24个连续性经历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和12个经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CAG),在手术前、术后即刻及3h、12~24h检查血清链道酶Ⅰ活性和磷酸肌酸激酶MB(CK-MB)和肌钙蛋白T(c-TnT)的活性。24个PCI病人中,有21个术后3h血清链道酶Ⅰ活性比基础值明显升高。PCI术后3h血清链道酶Ⅰ活性比基础值平均百分比差异是35.9+/-37.5%。即使在16个PCI术后病人磷酸肌酸激酶MB和肌钙蛋白T在正常范围,13个PCI术后血清链道酶Ⅰ活性比基础值升高。在CAG病人组,CAG术后血清链道酶Ⅰ活性水平的每次测定值都保持不变。结论:血清链道酶Ⅰ活性的升高可用于检测短暂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

  • 标签: 磷酸肌酸激酶MB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短暂心肌缺血 心肌标志物 活性水平 早期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