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弱视视功能软件在视功能敏感评估、三级视功能检查及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对屈光度异常患者辅助治疗和视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50例屈光性异常弱视患者,根据患者到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奇偶数分组,每组中有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敏感、同时视、立体视以及双眼融象情况进行比较,结合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采用弱视视功能软件和常规弱视检查法对患者同时视、立体视以及双眼融象情况进行检测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6个月后患者同时视、立体视以及双眼融象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视力水平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视力从治疗前的(0.4±0.12)提升到了治疗后的(0.7±0.08),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只有稍微改善,从治疗前的(0.38±0.13)提升到了治疗后的(0.54±0.13)。通过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是88%;对照组有效率是68%。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弱视视功能软件对于视功能敏感、三级视功能检查及辅助治疗和康复训练是有效的。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加强对病人的视功能检查、康复训练和评价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从而更好地帮助视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 标签: 弱视视功能软件 视功能敏感度 三级视功能检查辅助治疗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敏感指标在剖宫产患者护理质量和满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产科剖宫产患者162例,年龄23~45岁,均为初产妇。将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1例。结果2组护理敏感要素指标对比:观察组各项敏感指标评价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健康教育知晓率及疼痛管理满意比较:观察组各项敏感指标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体护理满意比较:观察组满意95%(非常满意20例,满意57例,一般3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非常满意14例,满意48例,一般17例,不满意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护理敏感指标 剖宫产患者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出入院流程分布式管理对于提高医院友好的影响。 方法 :总结分析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出入院的流程分布式管理方法,对比改造前后患者就医满意。 结果 :随着护士站出入院信息化流程开展时间延长,使用率明显提高,且改造后患者的 手续办理繁琐满意、缴费效率满意、服务态度满意高于改造前( P < 0.05 )。 结论 :出入院流程分布式管理应用于护士站中,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医院友好、患者满意

  • 标签: 出入院流程 分布式管理 医院友好度
  • 简介:如果把皮肤比喻为人的性格,那么最难缠的就是过于敏感的人,敏感性皮肤对所有的一切都那么难适应,动不动就会皮肤脱屑,出现红斑或湿疹、皮疹,感觉有发烫、烧灼、针刺或瘙痒等。根据皮肤科医师的说法,医学上并没有所谓“敏感性皮肤”这样的病名,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皮肤护理 手册 皮肤科医师 皮肤脱屑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病区2021年SAP患者的敏感指标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21年12病区收集的61例留置胃管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四个季度的发生率,对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敏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采用连续性鼻饲喂养方式与间断性鼻饲喂养方式对SAP影响差异较小(P>0.05);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照顾者年龄及受教育水平、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评估,对SAP影响较大(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病区2021年SAP患者的敏感指标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21年12病区收集的61例留置胃管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四个季度的发生率,对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敏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采用连续性鼻饲喂养方式与间断性鼻饲喂养方式对SAP影响差异较小(P>0.05);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照顾者年龄及受教育水平、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评估,对SAP影响较大(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策略和效果,为临床提供质量监测工具。方法 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模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急诊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构建相对应的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严格按照相关指标内容有序推进各项护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显著提升。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值得急诊护理实践中有效推行。

  • 标签: 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构建策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本院儿科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质控参照数据,将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数据与其对比,观察比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变化及患者对其满意程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儿科护理质量指标均明显改善,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提高。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

  • 标签: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适合临床手术的护理敏感指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结合国内外护理研究理论成果及国际数据库系统,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内部、专家询函,确定科学的测量方法及关键指标。结果:构建了一个涵盖多种内容的手术室敏感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大于0.80,指标变异系数小于0.3,结果真实有效。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敏感性、专业性,对手术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 专科护理 质量 敏感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重症医学科管理、质量、安全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研究期间对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B组患者在护理敏感指标的监测下开展护理工作,并对护理成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期相关研究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发现由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科室因素的影响,两组中均有患者出现意外事件,但是组间数据对比提示B组意外事件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研究发现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健康状况往往不容乐观,但是由于患者症状表现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护理需求往往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应用敏感指标指导护理工作开展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因素的干扰,确保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

  • 标签: 护理敏感指标 重症医学科 重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血透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本院血透室护理安全质量监测提供行动方面的指导,帮助护理管理者明确质控任务与目标。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统计病例资料、护理不良事件,搜集国内外护理专家历年的研究成果,做好分析讨论、专家函询,从中筛选合适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结果 归类各项指标,构建血透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共11项,结构、结果指标分别1项、10项;问卷回收率100%,咨询指标、谐系数依次是0.12~0.17、0.10~0.14,有较高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本研究最终构建起来的血透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有较高的科学性、实用性,能够为血透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估提供有力的参考。

  • 标签: 血液透析 质量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中构建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作用。方法:对象以40名神经外科专家为例,通过建立敏感性护理指标体系,并经二轮专家学者函询后,对构建流程及结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进而解析专家学者心态、意见的协同统一性、威信程度等。结论为:本组函询问题的第一轮回收率百分之一百点零,内容填写完善率百分之一百点零;第二轮回收率100.0%,填写完整97.0%。第一轮专家函询CV、Kendall’W等均>于第二轮,而权威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治疗在老年骨髋骨折合并肺炎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受移植骨折的老年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循证治疗。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进展进行相应的分析,本文将在数据库当中以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等相关关键词为索引词进行相应文献的提取与研究,在对文献出版年限进行充分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作为研究基点,深度挖掘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结构构建、应用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等相应内容,并进行最终的归纳总结。希望本文对于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研究进展的分析可以为医疗护理领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发展提供帮助,为敏感指标的规范构建提供助力。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护理质量敏感度指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循证理念,构建急性脑卒中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并对指标应用效果予以测评。方法:该研究是顺利进行,需以循证理论为依据,借助专家询问法等多种方式,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建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性指标,确保在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依据量表相关流程开展工作,并对最终结果予以统计和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高发性病症,而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敏感性指标的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可在提升专科护理质量的根本上将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明显提高。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予以检测,过程中更应该将敏感性指标作为重点,需对其可行性进行对分析,继而确保护理措施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对护理质量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专科护理 护理质量 循证构建 敏感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血管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方法及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血管外科2018年~2021年发生、非惩罚性上报的25例不良事件,观察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责任人的工作年限分布及班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实施相应护理对策。观察实施后1年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建立并运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血管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较实施前减少。结论:血管外科建立并运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管外科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母婴安全与健康,敏感指标的管理是评估和改进护理质量的关键,帮助识别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成为提升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这些系统可以整合数据、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从而确保产科护理工作达到更高的质量水平,保障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 标签: 产科护理 质量 敏感指标 管理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对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住院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参照组(n=30)应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组(n=30)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专科评估准确率、风险评估正确率、护理专科诊断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康复训练遵从率均较参照组更高,且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老年 住院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