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鼠源性单抗,最初鼠源单克隆抗体药物治愈疾病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医药界在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因此,此药物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着重分析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及其市场动态等。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药物 市场动态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ALL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ALL细胞株Jurkat及Reh为研究对象,用浓度分别为0和lμg/ml的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ab16890)及胰岛素(10-8mol/L)共培养两种细胞株各48h,收集两组细胞,以70%乙醇2ml4℃固定24h,上机检测两组的细胞周期。结果以1μg/ml的ab16890及胰岛素共同作用于Jurkat及Reh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5),说明加药后使两种细胞株均阻滞在G0/G1期。结论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ab16890)可诱导两种ALL细胞株凋亡并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

  • 标签: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老年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B细胞淋巴瘤28例分为两组,一组为R-CHOP组15例,另一组为对照组CHOP组,4-6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RCHOP方案组总缓解率为73.3.%,对照组CHOP方案治疗总缓解率为46.2%,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增加。结论抗CD20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治疗老年B细胞淋巴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老年人 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 联合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探究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48例、联合组48例,单一组采用CHOP方案,联合组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8%、8.3%,单一组依次为83.3%、18.8%,联合组较单一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临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采用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 标签: 疗效 老年 CHOP方案 淋巴 利妥昔单抗体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脏疾病,为了降低疾病的危害及致死、致残率,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就尤为重要。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早期诊断有多种方法,携IL-8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声学造影剂不仅能够早期识别心梗区域还可减轻心梗的发展,可为早期确诊心梗并对其危险分层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手段。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 携IL-8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性声学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在HIV抗体中比较快速法与酶标法的敏感性,观察快速法能否用于HIV抗体的初筛。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和胶体硒法(ICA)对同一阳性标本的不同稀释度作检测,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三种方法的敏感性不同,ELISA敏感性最高,PA次之。结论快速法不适于HIV抗体的初筛,即使要使用,应以ELISA的结果作为最终报告。

  • 标签: 快速法 ELISA HIV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69例长期反复输血又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析抗体产生的规律,观察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43.48%,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与输血前是否滤除白细胞有关。结论尽量减少输血次数、每次输血前滤除白细胞可降低血,板抗体阳性率,有效预防免疫性血小扳输注无效的发生。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抗体 白细胞滤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800例农村已婚计划怀孕妇女血清抗风疹病毒IgG(RvIgG)抗体,筛查风疹病毒易感人群,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抗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2478例,阳性率88.5%;RvIgG抗体阴性322例,阴性率11.5%。讨论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获终生免疫力。RvIgG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有免疫力;RvIgG阴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无免疫力,在孕期易感染风疹病毒。因此在孕前开展抗风疹病毒IgG抗体对计划怀孕妇女风疹病毒感染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风疹病毒IgG抗体 ELISA 孕前 出生缺陷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三种丙肝抗体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比较,寻找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筛查的方法,以减少临床的漏诊和误诊。方法采用金标法,酶联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79例临床标本,通过检测结果比较方法学的差异。结果金标法特异性为95.5%灵敏度为93.6%,酶联法特异性为97.0%灵敏度为97.5%,电化学发光法特异性为98.5%灵敏度为100%,结论电化学发光检测丙肝抗体的特异性、灵敏度明显高于金标法和酶联法,可作为体检、临床输血、术前筛查丙肝抗体的筛查。

  • 标签: 丙肝抗体 a金标法 酶联法 电化学发光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掌握龙口市艾滋病感染的人群特征,有效监控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制定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对策和措施、全面遏制龙口市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的严峻形势。检测对象是2003—2011年龙口市术前病人、孕产妇、羁押人员、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有偿献血(浆)人员,出入境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自愿咨询检人员等人群。方法HIV抗体初筛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硒标法。结果HIV感染者人群检出情况2003—2011年重点人群累计检测血清样本124097份,共检出48例。结论做好各类人群的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感染者追踪工作,是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

  • 标签: 龙口市艾滋病 检测 感染途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和分析本区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规定的检测流程与方法,对2010-2014年本区不同人群HIV抗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4年共检测各类人群HIV抗体82161份,共报告HIV抗体阳性33例,阳性率为0.040%。其中性病门诊、医院其他就诊者、VCT门诊和看守所羁押人员阳性率比较高,分别为0.33%、0.28%、0.21%和0.17%。HIV以性传播为主,占87.9%。结论本区的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今后应加大监测范围,适当增加VCT门诊和检测点,尽早地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及时进行宣教与干预,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

  • 标签: 溧水区 HIV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53例(将其分为Graves病组、HT组以及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组)经确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与来我院体检的75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FT3、T3、FT4、T4、TSH、TPOAb以及TGAb的含量。结果TPOAb、TGAb水平及阳性率甲状腺各组均比对照组高(P<0.05),但TPOAb、TGAb水平高低不能反映病情程度。结论血清TPOAb、TGAb水平检测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状腺疾病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结果和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地总结本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结果,收集患者临床表现。结果114例SLE患者中ANA阳性率为93%,抗ds-DNA阳性率为45.6%,抗Sm抗体阳性率为24.6%。抗ds-DNA阳性和阴性时临床表现不同。结论临床表现为SLE特征并加做自身抗体能尽快确诊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 标签: 自身抗体 临床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式磁珠技术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应用。方法选择血液样本共100份,使用Luminex100流式磁珠仪以及Labscreen流式磁珠试剂盒进行PRA检测。结果在所有血液样本中,阳性20例,阳性率为20%;其余80例血液样本均显示阴性。其中20例阳性血液样本中,8例有输血史,12例有妊娠史。结论为了能够保证输血安全,在对患者进行输血的同时应当详细询问患者输血史以及病史,对于有输血反应者以及曾经有过输血史的患者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严格行交叉配血。

  • 标签: 流式磁珠 群体反应 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抗体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到我院诊治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封闭抗体阳性者18例,阳性率为11.25%;封闭抗体阴性者142例,占88.75%。对其进行免疫治疗,记录观察治疗1疗程、2疗程后患者体内封闭抗体的变化和妊娠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体内封闭抗体量明显增多,阳性率明显升高;妊娠人数显著提高,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封闭抗体对免疫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有显著作用,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封闭抗体 反复自然流产 免疫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能否代替13C呼气试验及尿素酶试验。方法选取我院体检中HP抗体阳性的患者100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无创检查13C呼气试验,对照组给予有创胃镜检查,取检后行尿素酶试验。结果两组患者均为HP抗体阳性的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假阳性率分别为8人、9人,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不能代替13C呼气试验及尿素酶试验作为常规体检项目,但13C呼气试验与尿素酶试验想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东兴区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儿童指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麻疹病毒抗体。结果全区共采集41528名儿童的血液样品,经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达到97%以上。各乡镇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东兴区麻疹防控工作扎实,但仍需继续努力,建议对麻疹抗体阴性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 标签: 东兴区 麻疹 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10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结果,探讨麻疹流行规律,为防治麻疹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7年共麻疹疑似病例血清1507份,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为33.51%。发病特点是麻疹阳性主要分布在8岁以下,散发为主,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在3-8月份,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89.70%,2006年高发,麻疹阳性率为53.90%,2009、2010年低发,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结论通过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麻疹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说明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麻疹疑似病例 IgM抗体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