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多数单克隆抗体可诱导免疫反应,免疫毒性是免疫调节类单克隆抗体主要担心的毒性反应。本文总结了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毒性特征、免疫毒性的相关因素,非临床免疫毒性研究与评价的考虑要点。建议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应根据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特征,对药物的免疫毒性进行逐步分层研究,当需要追加试验时,应追加研究;还应体内外研究相结合,动物种属和人体离体细胞相结合,多途径进行研究。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免疫毒性 免疫原性 非临床研究
  • 简介: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第一个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MuromonabCD3,由WHO在1988年首次公布。其后,随着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研发热潮的到来,WHO对该类药物的INN命名规则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至2014年6月,WHO陆续公布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建议INN(ProposedINN,以下缩写为p-INN)已经达到329个。

  • 标签: 抗体类药物 单克隆 名称命名 通用 INN WHO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诸多企业正在积极地进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和申报。作为一种大分子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理性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小分子药物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单抗具有的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非线性药动-代谢、时间依赖性、较长的半衰期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使得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存在了一系列的挑战。合理的应用模型和仿真技术可帮助研究者充分发掘数据信息、预测临床试验结果、指导临床试验设计以及优化给药方案等,其中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目前已有一些探索。本文将通过对单抗药物药动学特征的介绍,探讨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模型在单抗药物研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帮助研究者科学、高效地进行单抗类药物的研发。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药代动力学 靶点介导的药物处置
  • 简介:利用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治疗肿瘤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方向,单克隆抗体是目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疗效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单克隆抗体治疗 反应例 治疗难治性
  • 简介:目的建立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探讨其特异性。方法用IL-2和美洲商陆(PWM)体外刺激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再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获得3株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同时进行免疫组化及细胞免疫化学研究。结果3株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AF3,CB7,CH1,可以和肝癌组织发生强阳性反应,和胃癌有微弱阳性反应,和其他3种癌组织无反应,3株单抗均能和肝癌QGY-7703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与胃癌细胞有微弱阳性反应,与其他3种癌细胞反应为阴性。结论通过人-鼠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能分泌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与细胞免疫化学证实该单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 标签: 细胞免疫化学 肝癌 免疫组化 人源性抗肝癌单克隆抗体
  • 简介:临床上,很多疾病可引起高丙种球蛋白血症(HGG)。因丙种球蛋白大多发球免疫球蛋白(lg),具有抗体活性,因此,又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HIG)。此球蛋白分为两各:多克隆HGG或(HIG),呈现多种lg增高,如lgG、lgA和lgM;单克隆HGG或(HIG);只呈现某一种lg增高,可为lgG,或lgM或lgA。后者在消化、

  • 标签: 单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过去的几年中建立了一些非侵入性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方法,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培养的Hp菌体抽提物作为抗原检测血清总抗体或尿素酶抗体。近年国外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多克隆单克隆基因蛋白作为抗原,并结合到固相载体上,同时应用酶标记抗人IgG(或IgA)可以检测相应的血清—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基因克隆 Cag-A HSP-58 UreaA UreaB
  • 简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克隆氏病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理论,作者采用经遗传工程产生的抗人类TNFα抗体(CDP571),静脉输给轻至中度克隆氏病患者,观察其对克隆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31例克隆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CDP571治疗组21例,给予

  • 标签: 克隆氏病 CDP571 抗体治疗 发病机理 遗传工程 安慰剂
  • 简介:目的: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及其母亲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及其母亲血清中CMV-IgM、CMV-IgG;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患儿尿及其配对母乳中CMV-DNA。结果:58份患儿母亲的乳汁中,有46例阳性(占79.31%),46例阳性母乳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39例(占84.78%),12例母乳CMV-DNA阴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5例(占41.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母亲血清IgG阳性及通过吸食感染的乳汁是婴儿获得CMV感染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抗体 CMV-IgM CMV-IgG PCR 母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然流产患者封闭抗体及免疫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12月为期限,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封闭抗体及免疫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封闭抗体,参与研究的135例患者中有118例患者检测结果呈阴性,占比87.41%;对118例封闭抗体结果呈阴性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3个疗程中转阳患者分别有11例、33例和56例,分别占比9.32%、27.97%和4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阳的100例患者成功妊娠并分娩81例,占比81.00%,未转阳的18例患者成功妊娠并分娩12例,占比66.67%,前者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可以助力自然流产患者封闭抗体转阳,从而显著提升患者的成功妊娠及分娩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自然流产患者 封闭抗体检测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3月我院120名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这120名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60例/组。对照组实习学生采用常规的带教模式,而实验组的所有实习学生采用循证教学的法进行带教,在带教1个月后,对比两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理论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满意度。结果:在理论知识考核方面,对照组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平均得分为(81.32±4.13),实验组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平均得分为(90.67±4.44),实验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操作考核方面对照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得分为(84.02±3.45),实验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平均得分为(92.67±3.56),实验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带教满度方面,对照组评分好评率为98.33%,实验组评分好评率为70.00%,实验组实习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免疫学检验 自身抗体检测 实践带教 循证教学法 带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的价值。方法:筛选输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4月~2021年4月,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未实施不规则抗体,观察组实施不规则抗体,分析观察组抗体阳性检出率,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女性、输血次数>2次、存在妊娠史者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40.00%)(X2为5.094,P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测 输血安全性 输血次数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结核抗体对临床上诊断结核病的意义。方法80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80例普通肺炎患者(肺炎组)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清结核抗体,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肺结核组检测出阳性70例,阴性10例,敏感性为87.50%,诊断准确率为87.50%。肺炎组检测出阳性15例,阴性65例,特异性为81.25%,诊断准确率为81.25%。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血清结核抗体可以有效的对肺结核进行诊断和鉴别,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 诊断 结核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肌钙蛋白I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4月-2012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68例,分别于确诊及确诊后24h内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阳性组(13例)及阴性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确诊时及24h血清cTnI水平,同时采用Gensini积分和SYNTAX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别记录、比较两组于确诊7d及随访180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评价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远期的心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确诊时cTn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24hcTnI阳性组水平[(13.57±7.38)μg/L]明显高于阴性组[(7.37±9.24)μg/L](P〈0.01);两组中多支病变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阳性组Gesini积分(85.54)、SYNTAX积分(15.73)明显高于阴性组(Gesini积分52.73,SYNTAX积分9.99)(P〈0.01),PCI术后7d与180d两组患者的左室重构指数、LVEF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可能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cT-nI的浓度,并导致cTnI峰值的延迟;而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阳性往往提示患者血管病变较重,心肌梗死时累及范围较广,梗死面积较大。远期随访结果提示,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影响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肌钙蛋白Ⅰ 自身抗体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常见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探讨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在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7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阳性率65.1%,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蛋清/蛋黄最高。不同年龄组过敏食物比较有一定特异性。结论:对慢性荨麻疹以及其他慢性病的病人应做食物不耐受抗体检测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食物不耐受 IGG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RBD抗体,以及研究IgG、IgM、IgA、总抗体与抗RBD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种1剂次或2剂次志愿者血清样本47例,以及166例完成2剂次接种后的随机血清样本。使用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类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三种方法均能有效检出抗RBD抗体,在不同种类的抗体中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相关性最高,IgA最低。 结论 化学发光法因便捷、自动化是抗RBD抗体首选方法,IgG和抗RBD抗体相关性最高,在无法检测抗RBD抗体时可用IgG替代。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抗RBD抗体 抗体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35例TAO患者为TAO组,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无突眼患者3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结果TAO组与对照组的TGAb分别为(0.26±0.02)IU/L和(0.27±0.01)IU/L,TPOAb分别为(0.10±0.01)IU/L和(0.10±0.01)IU/L,TRAb分别为(27.54±4.62)U/L和(11.48±3.55)U/L.TAO组与对照组TGAb、TPO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TRA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Ab、TPOAb对TAO的诊断意义较小;而TRAb对TAO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访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HIV抗体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数量为80例,起始时间2021年8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8月份,抽取患者的血液标本数量3-4ml,患者行人工溶血游离血红蛋白值分成三组,分别为甲组、乙组和丙组,范围为60mmol/L以下;60-110mmol/L;110mmol/L以上,甲组乙组均为30例,丙组为20例;所有患者通过不同的检查方法后分析其RUL值。结果:ELISA存在差异,P<0.05,在CLIA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患者行HIV抗体查时,使用ELISA实验方法若存在溶血,对检测结果会造成影响,而CLIA实验方法不会受到溶血标本的影响,准确率更高。

  • 标签: 溶血标本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HIV抗体检测结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