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行脉冲回波超声成像装置存在固有缺点直接影响了超声成像装置轴向分辨率,使得成像系统产生随机相位噪声或斑纹噪声。本文分析了产生随机相位噪声或斑纹噪声原因及其对成像系统轴向分辨率影响,并给出了一些斑纹噪声模拟和实验结果。

  • 标签: 脉冲回波背向散射 轴向分辨率 斑纹噪声
  • 简介: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蛋白(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inducedprotein,TGFBIp)是一个多功能细胞外基质分子,在细胞黏附、迁移、增殖、分化中起十分重要作用[1,2]。近期KimHJ等[3]及RowleyJW等[4]研究显示,TGFBIp可作为一种血小板来源蛋白,在血小板活化、促进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制备抗TGFBIp单克隆抗体将更好地理解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形成,为发展新抗血栓治疗提供有价值手段。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动物1.1.1主要试剂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 单克隆抗体 诱导蛋白 制备 血小板活化 PROTEIN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VI型胶原蛋白(collagenVI,CⅥ)对人后纵韧带细胞增殖和成骨转化影响.方法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手术切除后纵韧带未骨化部分和非OPLL患者因外伤手术切除正常后纵韧带,原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分别记作O细胞和N细胞;两种细胞均采用0、6.25、12.5、25、50、100g/mlCⅥ刺激;CCK8法测定刺激后两种细胞1~7天光密度(D)值,评价CⅥ对细胞增殖影响;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对不同浓度CⅥ刺激细胞进行诱导骨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成骨细胞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Ⅵ对两种细胞增殖均起促进作用,且随着CⅥ浓度增加,其对细胞增殖促进作用随之增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后这种作用会保持不变或减弱,同一时间点内50g/mlCⅥ刺激时两种细胞D值最大;BMP-2诱导后两组细胞有CⅥ刺激ALP、RunX2和OC基因表达均高于无CⅥ刺激对照组(P〈0.05);在无CⅥ刺激情况下,O细胞基因表达高于N细胞(P〈0.05).结论CⅥ能够促进人后纵韧带细胞增殖和成骨转化,而来自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细胞则更易被促进增殖和诱导骨化,CⅥ可能具有促进后纵韧带细胞成骨功能.

  • 标签: Ⅵ型胶原蛋白 后纵韧带骨化症 细胞增殖 成骨转化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抗体对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过程作用,探索减少纤维化和促进骨骼肌再生方法。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鼠龄6个月,体质量约250g。随机分为PRP抗体组(A组)、PRP模型组(B组)和模型对照组(C组),每组10只。3组全部采用0.5%布比卡因溶液注射大鼠胫骨前肌制作骨骼肌损伤模型,造模后第2天,A组于损伤处注射PRP联合TGF-β1抗体,B组单独注射PRP,C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实验第14天全部处死、取材,进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PAX-7表达情况。结果在Masson染色中发现,3组损伤骨骼肌都出现纤维化改变,但是A组比B组和C组更少表达纤维化程度(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A组TGF-β1表达水平[灰度值(0.13±0.01)]也比B组(0.15±0.02)和C组(0.19±0.02)明显减少(P〈0.05),而A组PAX-7表达水平[灰度值(0.25±0.02)]则比B组(0.22±0.03)和C组(0.19±0.02)明显增加(P〈0.05)。结论PRP联合TGF-β1抗体可以明显抑制骨骼肌损伤后胶原纤维表达,同时增强骨骼肌卫星细胞活化和增殖,更好促进损伤骨骼肌修复。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转化生长因子 骨骼肌
  • 简介: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共同主办第七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5月25—26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召开。中国第三届数字骨科学术会议将于同期召开。本届大会由戴魁戎院士和王岩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将设一个主会场,八个分会场,围绕关节、创伤、脊柱、骨病、骨科基础研究、数字骨科、骨科康复等专题进行讨论。邀请国内、港台、亚太、欧美骨科领域著名专家,包括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世界华裔骨科学会、国际华人骨科研究会等国际学会主席和秘书长,通过特邀演讲、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形式介绍骨科最新技术和理念。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 骨科康复 学术活动 国际 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经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不同类型髋臼骨折与手术策略。方法对我院2000年~2012年经改良Stoppa手术入路治疗20例髋臼骨折病例在手术创伤和术后功能恢复方面进行回顾综合分析。结果骨折复位程度按Matta标准评价: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5例。随访6~36个月,疗效评价按照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选择改良Stoppa手术入路简便、高效、创伤小,是提高髋臼骨折疗效、恢复骨盆功能较好手术途径。

  • 标签: 髋臼骨折 切口 复位 内固定 手术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获得随访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4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髋,混合型假体36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含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患肢长度短缩10~2.0cm,6例短缩2.0~4.0cm,2例短缩4.0~6.0cm.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片测量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假体、预估颈长和截骨平面;术中正确磨削髋臼,寻找最佳旋转中心,结合透视及特殊试验修正截骨平面,调节假体颈长,达到均衡双下肢长度目的.结果全部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30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术前等长30例中术后出现5例手术侧延长1.0~2.0cm,1例延长2.5cm.术前不等长18例中,术后恢复等长10例,6例手术侧延长1.0~2.0cm,2例术前重度短缩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仍然短缩2.0~3.0cm.术后肢体等长35例Harris评分平均92.3分,术后肢体不等长13例Harris评分平均8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设计.手术技巧以及假体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肢长度,术后肢体不等长降低了患者满意度.应重视术前测量及术中综合评价方法运用,重视软组织平衡技术和肢长调节,掌握全髋置换术中均衡下肢长度手术技术,进一步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下肢长度
  • 简介:探讨经络本质。基于生物光子相干性理论,通过简化模型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比较。生物体内光子辐射场可产生强干涉现象。提出经络干涉假说:生物机体光子辐射场具有非局域相干性,在机体内发生干涉现象,其干涉聚束构成一个整体立体性网络,在生物体表(相当半反射面)形成强弱相间条纹(聚束)即经络。它携带着相关脏器生物信息,将机体内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

  • 标签: 经络 生物光子 干涉 假说
  • 简介:我们对200名患有心脏病和心血管症状病人短时心率变异性分析(HRV),对照其时域及频域分析指标,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负性相关关系。并根据频域分析中低频峰和高频峰比值(LF/HF)正常范围来确定时域分析中每5mi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正常标准,发现LF/HF正常范围内,同时测出SDANN多在30ms以上,不同于通常认为50ms以上正常标准。由此可以认为短时HRV时域分析正常标准可定为>30ms。

  • 标签: 短时心率变异性 心脏病 心血管病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治疗作用。方法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均为初产妇,单胎,平均年龄28岁。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后,2例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复,1例死亡。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有效和安全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 简介: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滤泡状结节术前诊断中价值。方法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15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3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3.7岁。采用二维和彩色超声检查,重点分析甲状腺肿块内部和边缘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特征、搏动指数及血流频谱形态。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腺瘤89例,滤泡状腺瘤44例,滤泡状癌22例。内部回声杂乱及内部微钙化两项指标对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有较重要意义。3级及4级血流信号、舒张期血流速度减低和PI〉1.0等特点为甲状腺滤泡状癌较特异征象。诊断灵敏度是88.8%,特异度是74.3%,准确度81.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滤泡状结节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甲状腺滤泡状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在静脉肾盂造影应用中以满足图像诊断质量和X射线曝光参数(kVp、mAs)优化组合,使X射线剂量控制在最低,降低被检者有害X射线辐射量。方法对3组不同体型厚度(18cm、22cm、26cm)被检者,对每组分别以常规摄影条件,增加kVp、降低mAs进行摄影。以kVp与mAs组合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要求,剂量最低参数作为最优参考曝光参数。用体模替代3种被检者体型厚度,用同样摄影曝光参数,分别测量体表、体后及有关被检者器官组织吸收X射线剂量。结果与常规摄影相比,被检者X射线吸收剂量平均降低了31.97%,面积乘积剂量平均降低了34.57%,有效剂量降低了33.98%。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用CR成像技术与投照参数优化组合,对降低被检者X射线吸收剂量是行之有效,为其他投照部位用CR或数字X射线摄影(DR)数字成像参数优化组合研究提供了指导性方法,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计算机X射线摄影 静脉内肾盂造影术 图像质量 X射线剂量
  • 简介:建立基于Access软件进行CT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整理我院开展CT介入治疗以来患者病案资料547份,并对有条件随访患者进行随访;利用Access软件建立进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在Access软件平台上成功建立了信息容量大CT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并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录入,资料统计查询也能做到全面准确。基于Access软件CT介入治疗数据库功能强大,有利于医学信息快速存储和统计查询。

  • 标签: CT 介入 穿刺活检 ACCESS 数据库 随访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遗传规划(geneticprogramming,GP)和进化策略(evolutionstrategy,ES)学习方法,命名为遗传规划-进化策略(GPES),建立更准确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纳入247例汉族患者。GP进化复杂特征提取,ES进化模型系数,组成模型,得出预测华法林维持剂量,与线性回归模型、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模型,及三种机器学习方法相比较。GPES均方误差(MSE)(1.68×10^-2)和预测值在真实值±20%范围内比例(20%-p)(53.33%)表现最优;其平方相关系数(R^2)(69.45%)为次优;GPES在上述3个指标在测试集与训练集中差值δMSE(0.43×10^-2)和δ20%-p(0.92%)绝对值最小,δR2(-10.64%)绝对值为次小。GPES总体表现最优。因此,本研究方法GPES提高了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趋势相关性、精度、可用性与泛化性。

  • 标签: 华法林 精准医疗 剂量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进化算法
  • 简介:自从1981年美国报道了首例艾滋病人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认识并蔓延开来。近年来又以惊人速度迅猛增多,几乎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尤其是对于属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感染机会明显增大。特别是对于手术医生中骨科医生,因手术操作动作大,技术要求高,力量也相对大,骨折端锋利易刺破皮肤等因素,被感染机会也相应比普通医生增高了许多。虽然意外损伤感染率有报道为0.33%,但是目前艾滋病无有效治疗方案,一旦感染,将给自己、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所以治疗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较为关键。

  • 标签: HIV感染者 手术医生 骨折病人 防护 艾滋病人 骨科医生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A2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探讨A2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策略。方法自1999年1月~2010年4月对23例A2型高龄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男8例,女15例,年龄75~99岁,平均年龄78.5岁。按AO分型:A2.1型8例,A2.2型12例,A2.3型3例。致伤原因:跌伤19例,车祸伤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卧床时间及治疗效果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23例高龄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其中1人术后3个月死于癫痫。22例随访8~18月,平均12月,术后8个月Harris评分,优17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A2型骨折能达到即刻稳定目的,可满足肢体早期负重活动,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对于高龄患者治疗是一种好选择。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患者
  • 简介:临床检验设备管理是指仪器设备购置、验收、作业指导书、标识、使用、维护、核查、存放、停用、记录、报废等各种活动。文章阐述临床检验设备管理员负责临床检验设备申购、使用、维护维修和检定校准及报废管理,并负责建立和保管临床检验设备档案、核查归口;各专业组管理员负责编制作业指导手册,保管该组所配置临床检验设备;关键临床检验设备由检验科主任授权专人使用。严控临床检验设备申请购置制度,落实安全维护人员制,对临床检验设备维修、检定实行制度管理,各环节详细记录,保证临床检验设备正常运行。

  • 标签: 医疗设备 设备管理 临床检验 维护保养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钛合金-骨界面的力学及生物学特性,从力学生物学角度探讨不同钛合金-骨界面对骨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钛合金内植物与骨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分析材料属性变化对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性能变化影响.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运用Micro-CT分析技术及组织切片观察不同钛合金-骨界面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结果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模型理论推导和分析提示TAV-骨界面的相对位移约是Ti2448-骨界面的相对位移1.8倍.动物实验结果提示:Ti2448-骨界面周围骨质骨矿含量及骨质量均优于TAV-骨界面周围骨质.结论对于钛合金-骨界面而言,相对位移可能是力影响骨细胞功能作用因素,较小相对位移更有利于界面骨细胞增殖,通过降低材料弹性模量,能够有效减低钛合金-骨界面相对位移,是实现钛合金-骨界面的更好愈合可行方案.

  • 标签: 钛合金-骨界面 力学生物学 相对位移 弹性模量
  • 简介:目的 开辟简便、安全、疗效可靠、无损伤、痛苦小子宫肌瘤栓塞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PVA加明胶海绵经Cobra4F超滑导管行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3个月复查肿瘤缩小16.78%,6个月缩小21.40%,一年内缩小25%~5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好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肌瘤 栓塞 介入性放射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LC)肠道细菌移位(BT)与多器官组织病理及功能变化相关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鼠龄3个月左右,体质量(250±20)g。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10只),LC组(LC组,30只)。LC组采用改造复合病因诱导大鼠LC模型,将肠系膜淋巴结匀浆进行细菌培养,以细菌培养结果分为BT阳性组和BT阴性组;留取股动脉血检测肝、肾功能及血氨;行肝、回肠、肾、脑组织病理学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成功复制了LC大鼠模型。NC组大鼠未发生细菌移位;LC组大鼠细菌移位率为69.23%,其中大部分为大肠埃希氏细菌(88.9%)。BT阳性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氨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BT阴性组(P均〈0.05)。与BT阴性组比较,BT阳性组有更为显著肝、脑及回肠组织病理改变。结论BT是LC常见病理生理变化,其发生与肠道屏障功能减弱、明显肝功能减弱、潜在增加发生肝性脑病可能性相关。

  • 标签: 肝硬化 细菌移位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