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剖宫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横切口组)59倒和B组(纵切组)59例,后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h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2组术后24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壁纵切较横切口在割宫产中的效果更好,综合优点较多。

  • 标签: 腹壁横切口 纵切口 剖宫产中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切口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中选取665例开展研究,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3例,对照组332例,对照组采用横切口手术,观察组采用纵切手术,对比两组的中出血量、新生儿发生窒息状况、分娩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紧急情况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次数较少,分娩时间较短,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紧急情况手术时间较短,各项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壁纵切在二次剖宫产中有较好的效果,新生儿窒息发生次数少,分娩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紧急情况手术时间短,有显著的临床运用价值,非常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腹壁 横切口 纵切口 二次剖宫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及减轻第二次剖宫产病人的粘连、痛苦及医生的操作难度。方法对四川省德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第二次剖宫产的248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粘连、手术操作时间、手术难度、手术失血等进行比较。结果腹壁纵切的118例有12例腹腔粘连,且粘连较轻、手术操作容易、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少;腹壁横切口130例有64例腹腔粘连、粘连较重、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手术失血较多,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壁横切口第二次剖宫产比腹壁纵切剖宫产粘连发生率高,手术操作困难些、手术操作时间长些、手术失血多些、病人相对痛苦些。

  • 标签: 剖宫产 粘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油田总院近年来针对产科剖宫产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切口护理,对患者饮食、康复指导,及时消除术后切口疼痛,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结论通过对本院1185例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患者切口愈合好,均痊愈出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 腹部切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横行切口剖宫产的临床可行性,提高对腹壁横行切口剖宫产的应用临床。方法对32例足月妊娠行腹壁横行切口剖宫产和32例传统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对比。结果与传统剖宫产比照,胎儿娩出、手术时间缩短。结论腹壁横行切口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减少,腹壁切口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方式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皮肤和皮下组织缝合方式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2600例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3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即间断缝合皮下脂肪4-5针,观察组皮下脂肪不予缝合。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98.85%,显著高于对照组95.78%(P<0.01);观察组脂肪液化切口裂开1.15%(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3.46%;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皮下脂肪不予缝合,对预防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省时、易行、疗效好、简单的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皮下脂肪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随着今年来剖宫产在妇产科应用几率不断增加,与之对应的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加。在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处理时频繁的换药与清创消毒处置对于患者而言不仅十分痛苦,而且方法繁琐费时费力增加护理成本。目前业界在应对有关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方面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新式切口缝合方式。以剖宫产腹壁横切口新式间断缝合拆线法与皮内连续缝合拆线法为代表的新型缝合方式在美化切口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出现。

  • 标签: 剖宫产术 美化切口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改良与传统剖宫产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等方面的比较。方法将90例有剖宫产指针的孕妇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对照组(采用胶纵切子宫下段剖宫产),两组均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术后均用抗菌药预防感染。观察记录两组在剖宫产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纵切子宫下段剖宫产效果好,并发症少。

  • 标签: 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 腹式纵切口剖宫产术 子宫下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再次剖宫产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三种剖宫产再次剖宫产各200例,其中新式剖宫产200例作为研究1组;改良新式剖宫产200例为研究2组;下腹纵切子宫下段剖宫产(改良)2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腹壁切口情况,腹腔粘连情况,有无切口疝,开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结果两组研究组切口愈合为1类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腔粘连研究1组高于研究2组及对照组,而研究2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开时间对照组明显少于两组研究组,胎儿取出及手术时间两组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面三种情况有显著差异。结论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脏,壁层腹膜可增加盆腹腔粘连,导致再次剖宫产难度,笔者认为新式剖宫产要缝合脏壁层腹膜可减少粘连。

  • 标签: 不同术式 剖宫产 再次剖宫产 腹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在产科剖宫产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妇产科待产产妇中随机抽取64例,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32例,选择传统子宫下段经剖宫产的手术方式,一组为对照组32例,手术方式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两组手术的质量、术后产妇及新生儿的状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所用手术时间,采用改良横切口剖宫产要比传统出血要少;娩出时间也是改良横切口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新生儿评分较高。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能够显著提高手术质量及效率,对产妇身体损伤相对较小,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弱,是一种可推荐的临床剖宫产运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改良横切口 剖宫产术 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输卵管结扎术后切口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计划生育服务站1925例经腹腔双侧输卵管结扎患者切口实施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健康咨询和心理护理,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对切口进行严密观察与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结论通过对本站1925例结扎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站,既减轻了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风险,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避免了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腹 结扎术 切口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疤痕子宫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组65例患者首次剖宫产为新式剖宫产,对照组49例患者首次剖宫产为采用传统。比较二次剖宫产的进时间、中出血、盆腔粘连、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进时间、中出血量、盆腔粘连等情况均差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恢复与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采用不同对患者再次手术有较大影响,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合理,以减少对患者的影响,也为有再次生育需求的患者再次手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 标签: 首次剖宫产 不同术式 再次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剖宫产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直肌,横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与同期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疼痛轻、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术后并发症 改良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在我们医院选取需要再次进行剖宫产的产妇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展开分组,可以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均包含36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传统纵切剖宫产,观察组改良横切剖宫产。比较两个小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存在差异(P<0.05);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对照组比观察组差,两个小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用改良横切剖宫产,能够改善手术相关指标。

  • 标签: 不同剖宫产术式 再次剖宫产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