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用于产科剖宫产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用于产科剖宫产的效果观察

万慧芳

湖北监利县妇幼保健院433300

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在产科剖宫产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妇产科待产产妇中随机抽取64例,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32例,选择传统子宫下段经腹剖宫产的手术方式,一组为对照组32例,手术方式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手术的质量、术后产妇及新生儿的状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所用手术时间,采用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要比传统术式出血要少;娩出时间也是改良横切口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新生儿评分较高。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质量及效率,对产妇身体损伤相对较小,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弱,是一种可推荐的临床剖宫产术运用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产科

剖宫产术是一种应用于妇产科的常见手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剖宫产,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剖宫产。在目前的许多剖宫产手术中,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比较常见的手术方式,但切口撕伤以及腹膜黏连等的状况也比较严重。近些年来,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被许多产科医生所推崇而应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于传统剖宫产术,在切口方式、脂肪分离、肌肉与腹膜分离方面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改进,既保证了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产妇身体的损害。本次以选取的64例待产妇的手术过程资料为依据,来观察并讨论在产科剖宫产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产妇资料来源于在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待产妇,共计64例,年龄均在22~35岁,孕周介于37~41周,观察组32例产妇年龄平均(28.1±3.5)岁,孕周平均(38.9±0.6)周;对照组32例,年龄平均(29.0±3.6)岁,孕周平均(39.2±0.6)周。待产妇中,有18例是二次妊娠,有46例是初次妊娠,较为紧张,已做好心理辅导。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孕周、年龄等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进行常规护理,术前前一天24点之后禁食。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硬膜外麻醉联合腰麻,对照组选择传统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一般做横行切口,位置选在耻骨上三横指,切口长度13~15cm,切开并分离皮下脂肪,横向剪开腹直肌,拉开暴露腹膜,然后挑起刺破后显露子宫,常规剖宫娩出胎儿后缝合。观察组采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常规不同是,切口选在耻骨上两横指处,在切开皮肤、脂肪层后,采取的是腹直肌分离,以减轻切口张力为目的,酌情剪开腹直肌,在暴露子宫后,在子宫下段上三分之一处做一3cm切口,由此呈两侧撕开,在刺开羊膜吸净羊水后撕开10cm~12cm娩出胎儿、胎衣等。最后进行逐层缝合,腹膜反折连同子宫全层采用连续褥式或套索缝合,不缝合腹膜,仅拉至切口处,缝合筋膜、皮下组织和表皮依次使用连续缝合、间断全层缝合,注意术后防止感染,常规使用抗生素。

1.3观察项目和指标主要观察手术所用时间、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并发症状况、刀口愈合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术后部分状况的比较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所用手术时间,P<0.05,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出血量方面看,采用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要比传统术式出血要少,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娩出时间也是改良横切口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观察组新生儿的评分为9.12±0.69;对照组新生儿的评分在7.18±0.91,观察组评分较高,两组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剖宫产术是一种应用于妇产科的常见手术,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剖宫产,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剖宫产。剖宫产术的手术术式现在有许多,优缺点各异。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作为一种近几年兴起并被广泛应用的剖宫产术式,以其切口位置比较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术后恢复快、不易留下疤痕而被受青睐。有资料表明,该手术方式在切口时,避开腹部神经,手术疼痛感较小,且不易造成肠粘连。本次试验,观察组,即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应用组,手术时间要比对照组短很多,这对于产妇恢复具有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手术时间的长短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对照组出血量较多,身体损伤比较大,还可能在术后产生压疮等,影响产妇的恢复。在娩出时间方面,观察组要平均短7~10分钟,一方面可以缩短手术总体时间,另一方面对于新生儿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要高于对照组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质量及效率,对产妇身体损伤相对较小,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弱,是一种可推荐的临床剖宫产术运用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永梅.改良剖宫产术135例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5):538-539.

[2]毛宏志,武天翔,关春爱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687.

[3]刘银芝,李英.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3):442-445.

[4]黄立春.改良横切口剖宫产术75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