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张爱玲多次在文章中论及绘画艺术,她在画论中透露出的虚无主义的观念其实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基调。为了抵抗生命意识中本体性的虚无,张爱玲特别注重运用刻摹细节和意象化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现实存在——以这种“近人情”的叙事伦理表现上海现代空间时,恰好可以获致“参差的对照”的效果。而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由张爱玲的“观看”审视其“书写”,也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研究角度。

  • 标签: 张爱玲 绘画 叙事伦理 现代性空间 观看 书写
  • 简介:分析了现代话语建构中民间叙事的功能及其局限,认为在现代独特的演进历程中,民间叙事不仅以自身方式顽强存在和发展着,而且以其贴近个体基本生存与生命层面的本质特征,构成了对中国文学现代话语的解构与反思,显示出强大的功能意义,对现代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向产生影响。

  • 标签: 民间叙事 现代性话语 功能意义 局限
  • 简介:朱玛拜小说中的动物叙事蕴含着复杂的现代意味。他善于将人和动物作为主角交替叙述,在对动物阴暗化和消极化的描述中揭示现代人的迷茫、焦虑和异化;在描绘人和自然的冲突中反思生态伦理,试图对现代的寓意作出合理阐释。

  • 标签: 朱玛拜 动物叙事 现代性
  • 简介:基于乔纳森·克拉里视觉考古学的理论视域,我们选择塞尚的《松石图》作为视觉技术层面研究的案例,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观察者位置中作品的诸多变化,进而探掘出各个历史时期迥然有别的视觉机制与知识秩序。视觉认知考古学分析为近现代美术作品认知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路向与现实可能。我们对于塞尚的《松石图》叙事的理解,既不能简单地从艺术史角度出发,也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视觉史层面,而要在揭示历史断裂过程中,挖掘作品经典与现代叙事的内在悖论。

  • 标签: 塞尚 《松石图》 视觉考古学 现代性 叙事
  • 简介:"现代"是中国艺术家们在建设本土艺术当下的一种思考.关于当代艺术的"建设方案",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人和艺术家们的强烈民族信心和人文情怀."现代"即不是简单的回归本土文化资源,更不是对传统复古的认同,对中国艺术的现代是否要跟在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之后摹仿的做法,也是否定的.围绕中国艺术现代的思考和讨论,不仅显示出讨论的广泛和思想,更显示了中国艺术家们对本土艺术生发前景的关心和重视.

  • 标签: 现代性 地域性 创新
  • 简介:与本雅明笔下的巴黎“拱廊街”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残雪的《黄泥街》似乎呈现了一幅反现代的“破烂中国”的图景。残雪对黄泥街居民生活的描述令人想起启蒙以降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一个刻板印象:“停滞的社会”。本文试图从“现代”与“反现代”的悖论关系出发,以残雪的《黄泥街》为样本揭示现代在当代中国展开的复杂

  • 标签: 现代性 反现代性 停滞的社会 反现代性的现代性
  • 简介:现代现代国家建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现代现代国家的文化规定,现代国家是现代外在表现形式。在当今世界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因各国国情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差异,因而在现代国家的建构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现代具有中国的文化特点,中国现代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在总体上有相适应的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两者之间的协调必将促进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获得更大的发展。

  • 标签: 现代性 现代国家 西方 东亚 中国
  • 简介:高等师范现代汉语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使之实用,使之具有现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形式分析与语义分析的关系、句体教学与超句体教学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

  • 标签: 现代汉语 教学 现代性 实用 静态 动态
  • 简介:摘要郑愁予的《错误》一诗作为现代诗的经典之作被广为传诵。诗中古典意象的巧妙运用和诗词闺怨的主题都充满了古典气息,但诗歌本身蕴藏着深厚的现代。本文将从诗歌的写作手法以及对传统闺怨主题的突破上,去挖掘它的现代

  • 标签: 郑愁予《错误》 写作手法 闺怨主题 现代性
  • 简介:现代隐喻学研究不同于传统隐喻学研究,它的目的是将单一的修辞学垦拓为诗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和思维科学综合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在新的视野中,隐喻的优势应当演化为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化修辞、再造的一个审美的精神世界、新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隐喻还是一种文化代码,是一种符号的生产和再生产。

  • 标签: 隐喻 审美性 政治化 认知
  • 简介:电影《画皮》的成功与导演陈嘉上的现代执导理念息息相关,这是以新时代的价值观、爱情观、审美趣味和商业意识对原著进行的创新改编,将封建志怪小说,改编成了具有现代内涵的爱情大片。

  • 标签: 画皮 改编 现代性 爱情
  • 简介:被后世称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的刘基,出生于温州文成县南田区。刘基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杰出人物,既见著于青史,又在存在于黎民百姓的口碑之中,因此,刘基之于历史,已化成了文化的因子,存在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

  • 标签: 民族文化 文化史 文成县
  • 简介:康德在对传统的批判过程中,彰显了现代的基本观念与原则。其关于“审美无功利”与“自由美”的命题涵盖了艺术的自律诉求,成为审美现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康德在强调审美主体自由自觉的基础上,其审美理想的二律背反定律与“依存美”的的概念触及到审美观代中人道主义的深刻内涵。

  • 标签: 康德 艺术自律 主体性 审美现代性
  • 简介:每个人都处于空间之中,但是,当下社会中人的空间感受在发生变化,这种对于空间的当下性感受正成为空间问题的主要内容。空间问题,包括时空压缩、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方式变化、阶级(阶层)划分标准的变迁以及时尚的流动等内容。空间问题已成为现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空间的反思即是对现代问题某一个侧面的反思。

  • 标签: 空间 现代性 反思
  • 简介:现代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至今仍是讨论不休的话题。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带来的科技、工业化发展对社会历史和人的生存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归根到底现代是以人为核心,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遇及如何救赎也成为被关注的话题。

  • 标签: 现代性 生存境遇 以人为核心 反馈 反思
  • 简介:新批评派的诗学又被称为“张力诗学”,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统治了英美学术界,被认为是和现代主义诗歌相配套的诗学理论。既然如此,张力诗学必然和其提倡的现代主义诗歌一样,张扬审美批判精神。事实也是如此。但由于很多研究者对张力诗学的简单化处理,这一特征往往被忽视。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两位在新批评派中有代表的理论家——兰色姆和布鲁克斯的诗学主张,揭示出包含在张力诗学中审美批判精神。

  • 标签: 张力诗学 形式主义 审美批判
  • 简介:审美现代作为现代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诞生起就扮演了一种“秩序中他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使其具备鲜明的批判色彩,为了保持这种批判品格,审美现代呈现出“双重自反”特征:一是结构自反,矛头指向现代;一是自我自反,矛头指向其自身。这两种自反的辩证关系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 标签: 审美现代性 结构自反性 自我自反性 现代性 批判精神
  • 简介:现代"和"现代化"分别源于两个不同词性的词"modern"和"modernize"。作为概念使用时,二者在内涵上亦有不同。现代现代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时社会各个方面展现出来的特性。现代化的进程制约着儿童观和儿童文学的发展。追求儿童文学的现代必以儿童全面协调发展为航向、以儿童的生命发展特性为出发点,使儿童文学朝着多元的趋向发展,这样才能反过来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 标签: 儿童文学 现代性 现代化 儿童观 人的现代化 多元发展
  • 简介:主要出于道德方面的顾虑,性问题长期以来不为传记家所重视。20世纪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相关实践以及人类生活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传记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方面,现代传记家从""这一独特的角度讲述了更为生动的人生故事,传达了更为复杂的人生经验。另一方面,传记家在处理关于传主的性问题时也要更加谨慎,恪守相应的叙事伦理。

  • 标签: 现代传记 精神分析
  • 简介:近代中国,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兴起并发展的民族主义,在以康、梁为首的保皇派,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及众多留学生的宣传下,也在海外华侨社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华侨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教育救国”思想的感召下,许多人选择回乡办学,这种热情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达到了高潮。而无论北洋政府,还是南京政府,对此都持鼓励、支持的态度,这也是侨办教育持续并达到高潮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教育救国” 现代性 华侨社会 爱国热情 南京政府 近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