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说《当代英雄》是19世纪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代表作,它不仅在内容、题材上有所创新突破——塑造了“多余人”毕巧林的人物形象,而且在叙事手法上也有别于其他传统小说。从小说的叙述逻辑层面看,小说的叙事时序呈现多元化跳跃叙事视角也出现了多重转化。这使《当代英雄》具有现代的叙述艺术高度。

  • 标签: 《当代英雄》 叙事手法 现代性
  • 简介:现代既是一种时间概念,又是一种价值观念。现代的发展史即现代的反思史,现代问题之浮出水面是必然的。后现代现代的新阶段而非终结。我们应该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解构与建构一种现代的诊疗学方案。

  • 标签: 反思 现代性 后现代性 现代性问题
  • 简介:现代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和组织的模式,集中体现着现代社会理性化运行的机制和规则。把现代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应当穿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想的产生,现代这种具有广泛涵括的发展模式是否将自然归于终结,这只是一种单向型的结论。后现代或者可以看作是反思现代,是后期现代的特征之一。

  • 标签: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未来
  • 简介:马克思站在现代的门槛上对现代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批判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通过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批判了以理性原则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的近代哲学;在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役经济。总之,马克思抛弃了纯粹哲学的态度,从实践出发,揭示实践的历史本质和批判本质,对现代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根本的批判。

  • 标签: 马克思 现代性 意识形态 后现代性
  • 简介:现代女性视野中,张爱玲的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对现代小说形象的一种丰富。在新旧跌宕之中,张爱玲用一种现代的视角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解构,同时她又以悲凉作为现代女性的命运归宿,这种现代意义指向性下的创作及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对当下乃至现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张爱玲 现代性 女性 母亲 悲凉
  • 简介:当代中国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建构的新时期,前现代价值体系、现代价值体系和后现代价值体系互相杂陈.如何建构现代?人文奥运与现代契合,现代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种人文精神,它们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我国传统道德缺乏个人主体精神和公平、公正的理念致使现代建构出现困惑。我们应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建构现代的公平、公正理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标签: 人文奥运 现代性 建构
  • 简介:网络文化是一种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的新型文化形态,自形成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烙印。网络显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因而网络文化不可避免的具有虚拟和开放。同时也因这两种特征而具有了边缘和去中心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虽然很难对其做精确的定义,但其典型特征却毋庸置疑:批判传统和正统,否定权威;消褪历史意识;主体性与个人风格的丧失、距离感、消失感;解构神话、反对本质主义,崇尚相对、多元、差异和不确定性等等。由此看来,网络文化事实上已经暗含了后现代的因素。

  • 标签: 网络文化 多元性 开放性 后现代性
  • 简介:晚清小说应该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以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文学之始,这是因为晚清小说已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但在二十世纪的现代文学中得到进一步体现与发展的性质.本文将从小说的艺术形式方面探讨晚清小说的现代:在情节结构上,晚清小说的现代表现为三个方面--不仅以外在的形式而且以内容语义的内在统一来结构小说,情节结构原则发生了重大变化,篇幅大大缩短从而出现单一情节小说;在叙事模式上,采用第一人称个人叙事方式,是晚清小说的创新;在叙事技巧上,采用倒叙的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心理描写方法.

  • 标签: 清朝 小说 现代性 人物塑造 心理描写
  • 简介:《格列佛游记》之“慧骃国游记”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热点所在.斯威夫特批评中的“软”、“硬”两派评论一直都在争论此卷的最终意义是什么.然而,他们把整个游记的解读都建立在一个假设有逻辑的,具有一贯的叙述文本之上.实际上,这个文本中处处可见后现代式的叙述逻辑破碎和连贯断裂等现象,这些自相矛盾的叙述话语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补充,形成显性和隐性文本,后者对前者不断地破坏和颠覆,从根本上解构、消解了最终意义的存在.本文试图从分析慧驷和格列佛的形象刻画着手,揭示此卷中的后现代特质,从而对此卷提出另外一个可能的解读.

  • 标签: 慧骃国游记 格列佛 后现代性
  • 简介: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三大阐释学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四个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了严密的阐释体系,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文论环境下,我们依旧需要进一步借鉴,发挥其巨大的生命力,指导当代文论建设。

  • 标签: 孟子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知言养气
  • 简介: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对现代的反思与批判。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看,现代的教师评价出现了以下问题:工具理性僭越、教师主体性缺失、评价标准固化、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的教师评价进行了超越,影响着教师评价的发展走向,主要表现在:走向发展性教师评价、评价主体走向多元化、评价标准走向生成、评价方法走向人文。

  • 标签: 教师评价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 简介:学徒制在经历前学徒制、近代学徒制演变后,在新时期由于被赋予了"现代"特征而获得新生。但要想使其在中国教育发展黄金期中取得长足进步,探索学徒制中最重要的师徒关系的有效发展是必由之路。为此,以师徒关系的现代为依照,分析师徒关系在现代学徒制具体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影响,并对其消极影响的解决之道进行探讨,最终提出为更好实施现代学徒制而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师徒关系的建议。

  • 标签: 现代学徒制 师徒关系 现代性
  • 简介:《流言》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的现代上。《流言》的私人化写作、现代都市生活的取材以及语言的意象化,都表现出了浓厚的现代特征,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贡献了力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重新审视。

  • 标签: 张爱玲 《流言》 现代性 私人化写作
  • 简介:《无名的裘德》渗透着现代意识,向现代主义试探着伸出了触角。该小说表达了对的坦率态度,成功刻画了"淑"这么一个有着独立精神的现代女性,描写了主人公在动荡异化的社会中寻找自我的时候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根感。以上种种,使得托马斯.哈代无愧于"现代主义先锋"的称号,对D.H.劳伦斯,詹姆斯.乔伊斯,约瑟夫.康拉德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现代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无名的裘德》 现代性 女性主义 自我
  • 简介:严歌苓的短篇小说《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以全新的视角描写独特的群体,无论是人物的选择、题材的选取、心理的描写,还是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都体现出浓厚的现代。严歌苓对同性恋、离婚妇女、残疾儿童的描写关注,源自她一贯的人文关怀。她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关注边缘人物的命运,在思考同性恋问题的同时,又对女性与儿童的生存状态予以极大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 标签: 严歌苓 现代性 心理描写
  • 简介:中国古代文论深具自己的民族特色,是学术和文学性相结合的文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丧失自己学术品位和民族性格的危机.解决这种危机的方法就是要在充分认识文化的相对的基础上坚持走民族现代化道路.

  • 标签: 现代性 相对性 民族性 中国 古代文论 学术品位
  • 简介:重新审视五四女性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关系,可以发现女性在争取主体自由过程中面临很多困惑。女性个体渴望独立,但是社会并没有为女性提供发挥才能的自由天地。女性虽然渴望爱情婚姻自由,但又深深地怀疑现代爱情神话。旧式家庭中的“母亲”使得新女性在亲情与自我的两难抉择中,无所适从而落入传统的家庭结构中。

  • 标签: 现代女性 主体建构 启蒙叙事
  • 简介:经历了高消费时代的日本从80年代之后进入了"厌消费"时代,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基础逐渐稳健的过程中,源于西方的消费主义热潮也愈已滥觞,在拉动中国经济热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效应。鉴于日本"厌消费"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中国未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消费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热经济 厌消费 消费主义 和谐消费
  • 简介:王小波小说叙事艺术的新颖独创未能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在对其早期文本与成熟之作的比照中,作者认为,其中的元小说模式,不确定性的写作原则以及由此衍生的互文,改写,情节增殖等特征已凸显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但作家追求理性、智慧、有趣的一贯写作主张与后现代的无主题、反本质特征不符,使其小说的后现代最终未能完成.

  • 标签: 王小波 小说 叙事艺术 元小说 后现代主义
  • 简介: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大师之一,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他的结构化理论,而对他的自我认同理论关注较少。文章分析了《现代与自我认同》一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这本书所要表达的现代条件下的自我认同是在反思选择和反思自恋机制作用下的一种建构过程,并总结出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具有的最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就是,现代条件下自我认同的方向首先是向内,然后才向外的,而传统社会里自我认同的方向则首先是向外,然后才向内的。而且,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也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 标签: 现代性 自我认同 理想色彩 吉登斯 书评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