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遗传肾炎又称Alport综合征(AS),为编码Ⅳ型胶原α3/α4/α5链的COL4A3、COL4A4、COL4A5基因突变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儿童期多表现为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并呈进行加重及肾功能减退,是儿童及青少年终末期肾脏病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可伴晶体病变和高频听力异常等肾脏以外临床表型。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及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普及,尤其是精准医学模式下AS精准诊断体系的建立,极大提高了人们对AS的认识和诊断能力。然而,随之而来的医学及社会问题(如分子诊断的精准、治疗规范性、社会家庭、伦理及隐私保护、AS管理及遗传干预等)不断凸显并面临挑战,因此,需要医患双方、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多方共同不断努力,让AS患者享有应有的健康保障。

  • 标签: 遗传性肾炎 Alport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遗传肝病是儿童期肝病的重要病因,基因检测已成为重要诊断手段。了解儿童常见遗传肝病的临床特征,对遗传肝病的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肾脏病是一大类与遗传有关、涉及不同病因的肾脏疾病,在儿童慢性肾脏病中遗传肾脏病约占50%。常见的遗传肾脏病包括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纤毛病、遗传肾小球病和遗传肾小管病等。大部分遗传肾脏病确诊依赖基因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骨病是一组发病率相对较高,种类繁多,临床异质强,遗传方式多样,危害严重,大多缺乏特异性治疗的遗传疾病。其不仅可致身材矮小、骨骼畸形,还可致神经、心肺等多系统并发症。临床需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遗传学分析综合评估进行确诊,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以改善患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遗传耳聋基因检测是降低听觉障碍的有效手段,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旨在分析遗传耳聋基因筛查的人群遗传特点。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对271例年龄在4个月至44岁的幼儿、育龄夫妇、孕妇、体检者、听障者、有听力障碍家族史者,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对4个基因(GJB2、SLC26A4、GJB3、MT-RNR1)15个突变位点进行遗传耳聋基因检测。基因芯片由博奥生物提供。结果271例受检者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31例,异常检出率为11.44%。其中,杂合突变携带者28例(GJB2 c.235 del C杂合突变携带者9例,GJB2 c.299 del AT杂合突变携带者3例;SLC26A4 c.IVS7-2 A>G杂合突变携带者9例,SLC26A4 c.1174 A>T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SLC26A4 c.2027 T>A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SLC26A4 c.2168 A>G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GJB3 c.538 C>T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双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GJB2 c.235 del C纯合突变SLC26A4 c.2168 A>G杂合突变2例);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SLC26A4 c.IVS7-2 A>G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结论遗传耳聋基因检测可及时检出携带者和患者,有利于早确诊和早干预。对突变基因携带者的配偶进行检查,再次妊娠需做产前诊断,可有效降低因聋致哑及减少听障患儿的发生率。

  • 标签: 遗传性耳聋基因 携带者 检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肥胖是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40%~70%的肥胖由遗传因素决定。本文重点介绍儿童遗传肥胖的分类、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进展。防控儿童遗传肥胖,需要早期发现肥胖个体,早期筛查肥胖病因,同时建议临床医生综合多学科意见制定个性化的对症治疗和干预措施,才能改善遗传肥胖儿童的健康状况。

  • 标签: 儿童肥胖 遗传背景 诊断 药物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肠癌门诊开展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接受遗传筛查和遗传咨询患者的信息,分析家族史采集、随访管理对于遗传门诊的作用。结果通过强化家族史问诊,使肿瘤家族史的发现率提高了13.6%。认真对胚系检测确诊的156个遗传肠癌家系进行随访管理,共检出并处理早期肠癌5例,腺瘤息肉12例。结论开展遗传门诊有助于规范管理遗传高危人群,需重视家族史采集和随访管理在其中的作用。

  • 标签: 遗传性肠癌 遗传门诊 家族史
  • 简介:摘要遗传痉挛截瘫58型是由KIF1C基因突变所致的罕见遗传病。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患者为15岁女性,以震颤、小脑共济失调、痉挛截瘫为主要临床表现,颅脑磁共振成像可见双侧对称锥体束受累,全外显子测序发现KIF1C基因未曾报道过的c.425_426delTG(p.V142Gfs*10)纯合突变,经预测为致病变异。

  • 标签: 痉挛性截瘫,遗传性 小脑共济失调 磁共振成像 KIF1C基因
  • 简介:摘要遗传痉挛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等。目前认为,HSP的病理机制为双侧皮质脊髓束轴突变性。迄今为止,已报道有80多种致病基因和HSP发病相关,其中以SPAST基因突变所致的痉挛截瘫4型(spastic paraplegia type 4,SPG4)最常见。基因检测对疾病确诊和分型至关重要。HSP发病率低,虽不是一种短期致死性疾病,但随着病程的进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迄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该文从小分子化合物、基因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几个方面就HSP治疗方法做出阐述。

  • 标签: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治疗
  • 简介:摘要遗传结直肠癌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5%,主要包括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这两类。全结直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直肠吻合术是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的主要术式,但两种术式的肿瘤学疗效以及对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仍不明确,结论各异。部分结肠切除术和全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是林奇综合征的主要术式,不同术式各有优劣,研究同质化较低,以回顾研究为主,缺乏充分证据支持。本文将对遗传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总结。

  • 标签: 结直肠肿瘤,遗传性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林奇综合征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遗传皮肤病是皮肤病中相对独立的体系,发病较早、临床表现复杂、累及系统多,目前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欠佳,患者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本文梳理总结部分遗传皮肤病的前瞻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包括传统药物的创新应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皮肤疾病,遗传性 治疗 生物制剂 干细胞 小分子靶向药 基因编辑
  • 简介:摘要单基因遗传肺病是单个基因变异导致的一系列肺部疾病。由于其具有罕见性与复杂等特点,很多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断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损伤。精准医疗可以帮助人们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指导并改善预后。随着呼吸内科遗传学意识的提高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呼吸内科中复杂且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得以通过基因检测进行早期诊断,并开展相应的精准治疗。不同于哮喘、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多基因遗传肺病,单基因遗传肺病由于具有单一致病位点从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上具有先天性优势。因此,对于单基因遗传肺病的全面深入了解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篇综述将系统的介绍多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肺病的致病基因、临床指征及现有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医师在单基因遗传肺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肌病是一组异质心肌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常为遗传因素)引起,能够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原发性心肌病包括遗传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线粒体心肌病、混合(遗传及获得)扩张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以及其他未分类的心肌病。借助基因组学技术,在人群中发现的一些常见突变与疾病的关联已被鉴定。这些突变的体内和体外功能研究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有用的线索。本指南在参考国内外本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指南共识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遗传型心肌病的表型、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进行了总结,期望有助于患者临床管理的规范化。

  • 标签: 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线粒体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遗传痉挛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是一组缓慢进展的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痉挛步态和肌无力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神经系统退行遗传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该病发病率低,基因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迄今为止已报道了70多个致病基因和80多个致病基因相关位点。在所有HSP类型中,以SPAST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痉挛截瘫4型(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type 4,SPG4)最常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SPG4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诊治等方面的研究日渐深入,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 SPAST基因 治疗
  • 简介:摘要黄疸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临床表现,病因繁多,诊断困难。而遗传因素是代谢相关黄疸的常见病因之一。本文将重点介绍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及其他代谢紊乱相关黄疸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遗传相关性黄疸 胆红素代谢 诊断 治疗
  • 作者: 李晓晴 申阳 洪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遗传科,南昌 330006 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南昌 330006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遗传科,南昌 330006 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 3300
  • 简介:摘要心脏受累是许多遗传神经肌肉疾病常见的骨骼肌外表现,主要包括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表型。由于心脏神经肌肉症状重叠或仅有单一器官临床表型,导致常误诊为一个疾病。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或早期发现一些无症状心脏受累患者。该文介绍了5种遗传神经肌肉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和心脏受累表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的个体化管理建议。

  • 标签: 神经肌肉疾病 心肌疾病 分子遗传学
  • 简介:摘要Leber遗传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罕见的遗传视神经疾病,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相对清楚。随着艾地苯醌等新型药物的产生以及基因治疗LHON的可能,为患者复明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国内尚未普遍开展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将LHON误诊为视神经炎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如何对LHON进行及时的鉴别和正确的诊断,对于我国眼科医生来说,尚具有一定的挑战。此外,在治疗方面,LHON发病前期(基因突变携带者)和发病后不同时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费用,对于患者和其家庭来说,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 标签: 视神经萎缩,遗传性,Leber 述评
  • 简介:摘要遗传血小板减少症(hereditary thrombocytopenia,HT)是一类由于遗传基因变异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HT可以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或合并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于儿童期起病。HT的临床特点是血小板功能障碍、病程不稳定以及具有其他疾病易感性。由于致病基因的不同,HT的治疗方式和预后均不同。对于HT患儿的临床管理中出血的评估很重要,此外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也为HT治疗打开新思路。该综述总结了HT的研究进展,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全面识别HT,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基因突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遗传皮肤病是皮肤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皮肤科学界在遗传皮肤病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团队已为人所知。新时代的社会和技术背景下,遗传皮肤病的诊疗模式有待根据国家法规和社会需求等实现新的发展。本文分享作者对该领域的一些思考,以期对皮肤科医生研究和诊疗遗传皮肤病有所裨益。

  • 标签: 皮肤疾病 遗传 治疗 医师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球型红细胞增多症(HS)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基因突变。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于昆明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HS的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儿为3例,男性为7例,平均年龄为4.5岁。收集这10例HS患儿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HS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回顾分析HS患儿的临床特征、相关基因突变及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本研究10例患儿均以贫血、黄疸、脾大为临床表现。贫血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重度贫血为4例,中度贫血为4例,轻度贫血为2例。患儿脾大以轻、中度为主,轻度脾大为4例,中度脾大为6例,无一例为重度脾大。患儿输血次数不一。3例患儿外周血球形红细胞比例增多,其余7例正常。4例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其余6例正常。患儿地中海贫血基因、铁蛋白及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水平均正常。②高通量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0例患儿中,6例存在ANK1、2例存在SPTA1、1例存在SPTB基因突变,1例存在SPTB基因2~3号外显子疑似重复。其中,ANK1基因c.4585C>T(p.R1529X)、c.3877C>T(p.R1293X)突变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中,已有文献报道与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相关。ANK1基因c.1471C>T(p.Q491X)、c.1817delT(p.L606Cfs*31)、c.4390+5G>T(IVS36dsG-T+5)、c.4189C>T(p.L1397F)突变,在HGMD专业版中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考虑ANK1基因c.1471C>T(p.Q491X)、c.1817delT(p.L606Cfs*31)突变为新发可疑致病突变。SPTA1基因c.4766G>A(p.W1589X)、c.5432G>A(p.R1811Q)突变,SPTB基因2~3号外显子疑似重复未见文献报道。其中,考虑SPTA1基因c.4766G>A(p.W1589X)突变为新发可疑致病突变。SPTB基因c.4735C>T(p.R1579X)突变已有文献报道。SPTB基因c.797_798del(p.I266Nfs*28)未见文献报道,并且考虑为新发可疑致病突变。③本研究4例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患儿中,2例术后未再接受输血治疗;1例术后6个月内,未再接受输血治疗,6个月后每2~3个月接受1次输血治疗,1例失访。其余6例未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患儿中,1例每2个月接受输血治疗1次;5例血红蛋白(Hb)值>90 g/L。结论对于临床特征不典型的患者可以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辅助诊断HS。本研究发现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ANK1及SPTA、SPTB基因突变。

  • 标签: 球形红细胞增多,遗传性 突变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ANK1基因 SPTA基因 SPTB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