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ory motif domain,TIGIT)在硅沉着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8月,纳入78例硅沉着病患者,均为浙江省三门县采石矿工人,分为硅沉着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PTB)组(以下简称APTB组)、硅沉着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组(以下简称LTBI组)和单纯硅沉着病无结核感染(non-tuberculosis infection,non-TB)组(以下简称non-TB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GIT、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和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APTB组8例,LTBI组24例,non-TB组46例。APTB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和TIGIT[29.45%(16.78%)和65.40%(12.12%)]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LTBI组[17.40%(11.17%)和48.30%(28.75%),U=23.500、43.500,P=0.000 8、0.020 5]和non-TB组[15.95%(12.46%)和45.30%(19.75%),U=64.000、69.000,P=0.002 3、0.003 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硅沉着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与TIG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4 3,P<0.01)。APTB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PD-1+TIGIT+细胞亚群的表达[19.90%(22.67%)]高于non-TB组[11.55%(11.29%)]和LTBI组[11.55%(10.53%)],PD-1-TIGIT-细胞亚群[30.60%(12.90%)]的表达低于non-TB组[48.90%(18.98%)]和LTBI组[47.20%(24.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6.500、41.000、58.000、41.000,P=0.007 1、0.015 4、0.001 3、0.015 4)。APTB组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T-bet[29.45%(16.78%)]的表达高于non-TB组[15.95%(12.46%)]和LTBI组[17.40%(1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6.500、46.000,P=0.000 3、0.028 3)。T-bet的表达与TIGI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6 7,P<0.01)。APTB组患者外周血PD-1+TIGIT+CD8+T细胞亚群上T-bet[65.40%(12.12%)]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LTBI组[48.30%(28.75%)]和non-TB组[45.30%(1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3.500、65.000,P=0.000 8、0.002 6)。结论硅沉着病合并APT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高表达免疫抑制受体PD-1和TIGIT,提示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存在免疫耗竭现象,但T-bet的高表达又提示此耗竭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的可逆转潜力。

  • 标签: 矽肺 结核,肺 T细胞耗竭 TIGIT 程序性死亡蛋白-1 T-be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地奈德(BUD)对宫内感染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大鼠肺部血管发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样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孕15 d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0.35 mg/(kg·d)脂多糖腹腔注射],并将各组所产的新生大鼠分为BUD组(0.5 mg BUD悬液)、正常对照组(NC组,等量9 g/L盐水)、BPD组(等量9 g/L盐水),每组40只,均采用雾化吸入,2次/d,持续14 d。分别于出生时及给药后3 d、7 d、14 d选取10只新生大鼠,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和放射状肺泡计数(RAC),并测量肺泡呼吸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并计算肺微血管密度;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VEGF、NLRP3及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IL)-1β、IL-18水平。结果随日龄增加,NC组新生大鼠肺组织逐渐发育成熟,肺泡结构清晰、大小均匀、计数明显增加,未见明显病理变化;BPD组新生大鼠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大小不一、计数少,肺泡腔或肺泡间隔有炎症细胞渗出;与BPD组相比,BUD组新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轻,给药后3 d、7 d、14 d,与NC组比较,BPD组和BUD组新生大鼠RAC减少,CD31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肺微血管密度、肺组织VEGF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呼吸膜厚度增大,肺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及血清IL-1β、IL-18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BPD组比较,BUD组新生大鼠RAC增多,CD31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肺微血管密度、肺组织VEGF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膜厚度减小,肺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及血清IL-1β、IL-1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宫内感染致BPD新生大鼠病理变化的发生发展可通过肺组织炎症反应影响肺血管发育。BUD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及上调VEGF表达,促进肺组织血管重塑,增加肺组织微血管密度,缓解BPD新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

  • 标签: 布地奈德 宫内感染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蛋白3 大鼠,新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快速市动车组车下设备舱的结构设计。通过分析设备舱的功能需求和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的设备舱结构方案。该方案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了设备舱的强度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车辆的整体重量。通过对设备舱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快速市域动车组 车下设备舱 结构设计
  • 简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藏描述仍面临挑战。用点扩散函数(PSF)进行深度反演的方法能够捕捉采集观测系统和复杂地质条件造成的依赖倾角的照明效应,在深度进行振幅反演,输出声阻抗体,消除照明效应。利用野外资料实例,对比了时间反演和深度反演结果,识别并解释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和相似性,总结了深度反演的优点和局限性。

  • 标签: 逆时偏移成像 时间域反演 深度域反演 点扩散函数
  • 简介:商者是中国传统社会既有内容,宗族是汉人社会研究的核心论题。笔者基于杨柳青镇乡研究,提出"商宗族"论说,认为商号是市镇的空间与记忆符号、基本组织形式,绅商、商绅是市镇宗族的类型并引导市镇类型,宗族及其延伸组织不仅为农人且为商人所有,它作为商人天然的内层信任机构具有商营功能;绅商、商绅是市镇宗族的核心圈层并引导市镇类型,中国式市民社会是绅商、商绅人格的复制或放大。补缺了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和施坚雅的市场划分类型,以及华北的商研究。同时,杨柳青乡社地缘圈界观和于伍爷崇拜的信仰圈层与市镇商圈层构成"圈层形态",可为汉人社会群体结构的新解析,引发出"圈层格局"对差序格局的补充。

  • 标签: 市镇研究 绅商/商绅 商域宗族 圈层格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凝酶及生长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55例患者。观察组使用血凝酶及生长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48例患者治疗有效(87.3%),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病例数为35(63.6%),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5例患者出现了胸闷、胸痛等不良反应,占9.1%,对照组中有13例(23.6%)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凝酶及生长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困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凝酶 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采集2011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患者60例及住院部患者280例共34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血凝试验,对检验结果有可疑的患者,主管医生以及护理相关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有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试剂以及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确保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确保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中检验环节的控制。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医院检验科山东烟台264006)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选取444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检验其相关指标。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疾病、药物及样本3个方面。结论分析血凝检验结果要结合患者病情等因素考虑。

  • 标签: 血凝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 疾病 药物 样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凝检验结果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血凝实验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检查结果可能问题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结果影响血凝试验的临床因素有样本的采集与处理、检验试剂是否达标以及检验人员是否有规范操作等方面。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血凝试验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可能影响血液试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才能提高血液试验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检验的相关环节,从而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血凝检验 临床因素 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7年 1月 -2017年 10月门诊患者 60例,住院部患者 280例来进行血凝试验,对检验结果有可疑的患者,主管医生以及护理相关人员,检验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 :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有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检验试剂以及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检验步骤的规范性。结论:为了确保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必须确保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中检验环节的控制。   关键词:影响血凝试验;因素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对60例门诊和2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凝试验,对结果可疑病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220例住院患者,有185例标本合格,合格率是84.09%;60例门诊患者,55例合格,标本合格率91.67%。有30例不合格标本为标本量不足,占不合格总数的75%,8例偏多,占20%,2例凝块,占5%。40例可疑标本回访显示,20例患者正常吃药后接受标本采集,占50%,2例标本长时间放置,占5%,10例抽血不顺利,占25%,8例无影响因素,占20%。结论进行凝血试验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本文从地点/方位的对立和空间名词的指称性出发,选取存在主语、存在判断主语、处所定语、处所主语、处所话题等句法位置讨论了各类名词的空间性要求,分析现代汉语空间区域在空间参照关系中的地位,讨论地点/空间对立对空间存在关系表达的影响,进而分析了空间存在关系的断言化和指称化以及空间区域的前景化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各种功能变异,试图揭示"地点/方位"的对立对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和功能分析的影响.

  • 标签: 地点域/方位域 空间存在关系 现代汉语 句法 断言化 指称化
  • 简介:报告头部先天性皮肤缺损1例。患儿,男,出生4小时。出生后发现头顶指甲大小头皮缺损。皮肤科情况:头顶部见一处圆形头皮缺损,无头发,大小约2cm×2cm,中央凹陷,深度约0.3cm,基底肉红色,无活动性出血,无渗液。诊断:头部先天性皮肤缺损。

  • 标签: 皮肤缺损 先天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