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对比对于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和体位护理方法所呈现出的疗效。方法 重点选取我们医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这个时间段内所收治的70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而实施眼内充填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针对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体位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对比能够显著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相关指标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术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体位护理方法,着重做好心理护理,依从性教育等等,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程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充分缩短病程,因此这种方法更科学可行,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眼内充填术 体位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近视眼矫正手术在我国发展近30年,手术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眼内屈光手术因具有矫正范围广、无需去除角膜组织、视觉质量稳定等优点,在临床得到逐步推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针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适应证,在眼部条件、年龄范围、屈光度数等方面给予了指导意见。本文通过阐述中、低度近视眼不应推荐眼内屈光手术,部分特殊职业目前不接受行眼内屈光手术者,眼内屈光手术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提出近视眼矫正手术个性化选择原则,强调眼内屈光手术在近视度数、职业需求、眼部个体差异及并发症等方面,临床应以更加谨慎的态度选择适应证。(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9-92)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近视 晶体植入,眼内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眼内压增高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66例ASAI~П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用Pono-Pen眼压计分别测量麻醉后5分钟,气腹后头低位15分钟,调高手术床背板,头垫高,滴噻吗心安眼药水5分钟,15分钟及气腹结束去枕平卧后5分钟,15分钟眼内压(IOP),同时观测SBP、DBP、HR的变化。结果术中各时点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通过以上处理后IOP能降到气腹前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节上身及头高位并滴噻吗心安眼药水可以预防妇科腹腔镜IOP升高,预防视神经损伤。

  • 标签: 妇科腹腔镜 眼内压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重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内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眼科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患者当作观察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施以常规手术管理,研究组51例施以围术期全程综合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结局。结果:对照组的手术眼组织创伤率(14.00%)高于研究组(1.96%),P<0.05。干预前两组的房水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相匹配,P>0.05。干预1个月后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IL-6、TNF-α、VCAM-1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配以围术期综合管理干预,使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更加显著,对眼组织的创伤小,可有效改善术眼炎性因子。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手术 眼内组织
  • 简介:【摘 要】目的:预防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围术期干预护理。方法:选选入78例患者,时间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联合围术期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眼内感染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3.08%;观察组视力恢复(3.87±0.45)高于对照组(3.09±0.2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4%高于对照组76.92%(P<0.08)。结论:围术期干预护理在预防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中效果显著。

  • 标签: 眼内感染 白内障 老年性 围术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植入AcroSofToric人工晶体治疗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AcroSof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月,观察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光情况、人工晶体轴位、脱镜率。结果患者视力术前裸眼0.16±0.03、矫正视力0.32±0.05,术后3月裸眼视力0.69±0.06、矫正视力0.75±0.08;全眼散光由术前2.35±0.36D降为0.76±0.41D,96%患者人工晶体旋转<5°,97%患者脱离眼镜。结论AcroSofToric人工晶体能够有效治疗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白内障,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提高脱镜率。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角膜散光,AcroSof Toric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角膜散光的精准评估在屈光和白内障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由于理论认识的不足和检查设备的局限性,低估了角膜后表面散光(PCA)对整体角膜散光评估所带来的影响。近年来,基于不同原理的多种设备实现了对角膜后表面信息的直接或间接采集,其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广泛应用使PCA的分布特点及规律逐渐清晰。现对PCA的评估方法和临床特征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实践中对PCA的认识和重视。

  • 标签: 角膜 散光 角膜后表面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术源性散光(SIA)及眼前节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者36例(56只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Scansys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查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和轴位并计算得出SIA、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容积(ACV)、前房角(ACA)及前房深度(ACD),比较其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结果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角膜后表面平坦轴屈光力、角膜后表面散光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屈光力术后1周及1个月为(-6.59±0.24)D、(-6.64±0.23)D,与术前(-6.49±0.27)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均数SIA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为(0.80±0.35)D、(0.74±0.34)D,与术后1周(1.07±0.47)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89,P<0.05);CCT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539.81±27.64)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64,P<0.05);ACV、ACA、ACD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64,367.50,625.93;均P<0.05)。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后1个月SIA趋于稳定,角膜后表面陡峭轴屈光力术后3个月、CCT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ACV、ACA、ACD术后增大并保持稳定。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散光 屈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目前被社会所关注的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治疗的处理原则、手术的方式和时机等等热门话题,对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患者而采用的切口联合手术后所引起的角膜源性散光的相关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通过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结果手术后3d散光度有变化,达最大(3.09+0.59)D,主要呈现顺规性散光,相比手术前,差异有着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切口青白联合手术前后的散光变化很大,随着时间在推移角膜散光度慢慢恢复和手术前一样,3个月后与术前就基本没什么区别了。

  • 标签: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散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双眼屈光参差以及高度散光的人群,通过普通的框架眼镜或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时,其矫正视力和成像效果并不理想。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由于材料具有硬度较大,弹性模量大,使得镜片于角膜之间通过泪液填补,形成泪液透镜,对角膜散光、双眼屈光参差、高度近视等的矫正具有明显的优势。RGP的特殊矫正效果和更好的安全性,使得它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正常前后框架的曲率和散射测量。方法 选择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的46名患者接受了准分子激光手术,使用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曲率及散光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20例40眼框K1、K2、J0和J45的报告值分别为41.147±1.216、44.359±1.714、0.426±0.106、-0.5908±0.1426;角膜后表面曲率及散光及其轴位差异的比较K1(D)K2(D)JoJ45:-6.451±0.216-6.284±0.247、-0.426±0.106、-0.5908±0.1426。结论 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曲率及散光的变化是准确的。当ptodulestyle体较大时,ptodulestyle体引起大角膜散射或患者大角膜散射较高,联合手术后大角膜散射可能会持续,建议先对ptodulestyle体进行手术,待角膜折射状态稳定后再进行。

  • 标签: Pentacam测量 准分子激光手术 术后曲率及散光的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角膜源性散光的影响。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86例患者86只眼睛进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患者进行眼角膜曲率和眼压的从术前到术后六个月的持续调查。结果:术后三天眼角膜散光达到最高程度,多为顺规性散光;术后三个月和术后六个月的散光度与术前数据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为逆规性散光。结论: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患者会出现短时间的散光散光程度随着时光的流逝会逐渐降低,术后三个月可恢复到术前水平。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角膜源性 散光
  • 作者: 冯宇 王倩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随着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快速发展,超广角成像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等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在眼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血管瘤及转移癌等)的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角成像对于完整显示瘤体范围、大小及其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关系、肿瘤引起的继发性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均比普通眼底照相更具优势。尽管目前各种相机和广角成像类型的确切用途仍存在争议,阅片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超广角成像仍面临分辨率不足、伪彩图像的色彩校正、周边部视网膜面积放大及伪影遮挡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临床研究的验证,多模态超广角成像将在临床诊疗及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模式中发挥更大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85-91)

  • 标签: 眼内肿瘤 超广角成像 多模态成像
  • 简介:摘要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DME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抗VEGF治疗后出现顽固性或复发性水肿。这表明DME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除VEGF之外的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DME患者房水和玻璃体等眼内液的炎症因子分析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认清目前治疗方法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高效的治疗方案。本文围绕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细胞间黏附因子1等炎症因子在DME病程中的变化展开综述,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机制,并讨论抗VEGF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这些炎症因子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黄斑水肿 炎症因子 房水 玻璃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源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性眼内炎(EKPE)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EKPE 9例(1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查找原发灶。入院后均急诊行玻璃体内抗生素注射术,8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收集术眼的房水及玻璃体进行微生物培养。随访1个月~2年,进行效果观察。结果末次随访时,5眼保留了视力,5眼行眼内容摘除术。首诊眼科的5例(5眼),4眼行眼内容摘除术。结论首诊眼科的EKPE预后差,眼科应早诊断,早治疗,以保住眼球及残余视力。

  • 标签: 眼内炎,内源性 肺炎,克雷伯杆菌性 脓肿,肝 分析,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0日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感染性眼内炎46例(46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致病原因、病原菌分布情况、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1~89(59.26±15.53)岁。其中外伤性及手术源性感染性眼内炎为主要病因,外伤性眼内炎以铁屑、铁片等铁器类外伤为主,手术源性感染性眼内炎以白内障手术为主,内源性眼内炎以不明原因为主,感染性角膜炎所致眼内炎以角膜溃疡为主。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入院前视力>0.02者占2.17%(1/46),出院时占23.91%(1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05)。外伤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后视力>0.02占比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35)。46例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30.43%(14/4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中20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结论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原因以外伤性及手术源性为主,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眼内炎 眼感染,细菌性 玻璃体切除术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128例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对其中的24例继发性青光眼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继发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有术后炎症反应4例占16.7%,硅油注入过量3例占12.5%,硅油进入前房10例占40.8%,硅油乳化7例占29.0%。经过抗炎联合降眼压药物、及时手术取出过量硅油、YAG虹膜根切术、调整体位,硅油取出术等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压。结论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是这类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压。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 继发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外伤性眼内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50眼)眼内炎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另外40例(50眼)眼内炎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首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情况,然后再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最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有3例患者,占7.5%,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有11例,占27.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411;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00;P<0.05)。结论对外伤性眼内上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的病情有更好的恢复,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提升了护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外伤性眼内炎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