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圆锥角膜高度散光并发翼状胬肉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方法对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圆锥角膜高度散光并发翼状胬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该例圆锥角膜高度散光并发翼状胬肉患者左眼角膜散光完全治愈。结论建议患有翼状胬肉并发白内障患者应尽早治疗翼状胬肉,防止因翼状胬肉治疗过晚,出现角膜斑翳影响视力。

  • 标签: 圆锥角膜高度散光 翼状胬肉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入院的白内障手术患者489例,分析总结术后眼内炎发生情况,并总结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在选取的489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16例患者于术后发生眼内炎,其中14例患者为急性眼内炎,2例为迟发性眼内炎,且有10例患者的房水以及玻璃体微生物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检出率31.58%;13例实施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注药术,2例予以前房冲洗联合玻璃体注药术,1例实施眼内容物剜除术,最终15例患者眼内炎症得到控制,1例出现眼球萎缩。结论针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临床应早期积极实施有效治疗,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眼内炎 白内障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注药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眼内病毒感染多由疱疹病毒家族导致。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以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较为常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及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两者均发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后期。其他非AIDS患者,如白血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亦可发生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本文结合文献分别对上述眼内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叙述。

  • 标签: 疱疹病毒 病毒性前葡萄膜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源性眼内炎的发病原因,探讨针对性的治疗办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3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验结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结果在32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当中,出现高热症状17例(53.1%),具有明确内源性病因14例(43.8%),玻璃体培养阳性11例(34.3%)。治疗后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视力水平明显提升。结论糖尿病、结核病、创伤性操作史以及骨髓移植术患者是内源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行玻璃体切割术或眼内容摘出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其视功能,保障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内源性眼内炎 病因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内常见肿瘤的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眼内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眼内肿瘤患者65例(67只眼),对患眼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算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比值;并根据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眼内恶性与良性肿瘤之间及几种眼内恶性肿瘤之间应变率比值,从而分析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眼内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结果:65例(67只眼)眼内肿瘤测得的应变率比值分别为:脉络膜黑色素瘤42.27±18.88、脉络膜血管瘤14.40±12.66、脉络膜转移癌50.69±6.20、视网膜母细胞瘤48.28±12.05。应用方差分析对上述肿瘤的应变率比值进行比较,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视网膜母细胞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它们与脉络膜血管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恶性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良性肿瘤脉络膜血管瘤之间硬度有显著差异,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眼内肿瘤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检查方法。

  • 标签: 眼内肿瘤 超声弹性成像 应变率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行不同手术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治疗的白内障96例(120只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选择的不同手术切口分为两组,将行角膜颞侧手术切口治疗54例,70只眼设为对照组,将行水平形巩膜隧道手术切口治疗42例,50只眼设为观察组,对两组角膜散光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2m角膜平均散光度和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行巩膜隧道手术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患者,产生的术后角膜散光度数较低,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视力。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手术切口 角膜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对3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得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协助生活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眼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视力、眼压恢复状况显著(P<0.05)。结论针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具体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实际性,能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 眼内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前房液或玻璃体液病原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33.33%(10/30),经细菌与真菌检查,表皮葡萄球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及腐生葡萄球菌各2株、乙酸钙不动杆菌1株,检出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经针对性治疗,改善了其视功能,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眼内炎 视力
  • 简介:超声是眼科重要的特殊检查手段之一,由于其无创、经济且有效,在眼内肿瘤诊断和随诊等方面应用广泛。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超声成像方式的进步,超声诊断在眼科中的应用范围得到积极扩展。本文总结了超声在眼内肿瘤诊断、治疗、随访和预后中的应用,跟踪最新前沿动态,并展望超声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

  • 标签: 超声 眼内肿瘤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按照玻璃体切割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在原有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术后舒适程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增加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眼内填充术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植入AcroSofToric人工晶体治疗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AcroSof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月,观察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光情况、人工晶体轴位、脱镜率。结果患者视力术前裸眼0.16±0.03、矫正视力0.32±0.05,术后3月裸眼视力0.69±0.06、矫正视力0.75±0.08;全眼散光由术前2.35±0.36D降为0.76±0.41D,96%患者人工晶体旋转<5°,97%患者脱离眼镜。结论AcroSofToric人工晶体能够有效治疗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白内障,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提高脱镜率。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角膜散光,AcroSof Toric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外伤性眼内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50眼)眼内炎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另外40例(50眼)眼内炎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首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情况,然后再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最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有3例患者,占7.5%,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有11例,占27.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411;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00;P<0.05)。结论对外伤性眼内上患者给予优质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的病情有更好的恢复,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出现,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提升了护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外伤性眼内炎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外伤性眼内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外伤性眼内炎患者予以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裸眼视力恢复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裸眼视力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伤性眼内炎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裸眼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外伤性眼内炎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眼内屈光手术对于高度近视病人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选择高度近视病人60例120只眼进行眼内屈光手术,随机分为试验A组和试验B组,试验A组采用透明晶状体摘除术,试验B组采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病人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立体视觉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相比较,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屈光度参差度显著下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相比较,远、近立体视现象有明显改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病人实行眼内屈光手术,可以明显提高裸眼视力,矫正最佳视力,减小屈光差异,并且显著改善立体视觉,视物清晰,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屈光手术 视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眼内炎的预后。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50例950眼,根据术后情况有无发生眼内炎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分析患者各临床指标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所有眼内炎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内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高血压、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min、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年龄、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因素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相比较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患者的视力提高有明显效果。

  • 标签: 白内障 眼内炎 玻璃体切割术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