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的磨削术主要是用砂纸、砂轮去掉皮肤上的浅表瘢痕,由于其并发症较多,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晶磨削、激光磨削不仅表现出较好的磨削效果,而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目前正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瘢痕 皮肤磨削术
  • 简介:皮肤癣菌是侵犯表皮角质层或有角质结构的毛发和甲而引起人和动物浅部真菌病的真菌。目前已报道的皮肤癣菌约有45种,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约有20余种。皮肤癣菌所致的浅部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 标签: 皮肤癣菌 浅部真菌病
  • 简介:近年来,皮肤影像的快速发展,例如皮肤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又称皮肤CT)、高频超声等的无痛、无创、实时检测方法,能够为儿童以及家长所接受,提高皮肤科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避免了不必要的皮肤活检。但临床上对于皮肤影像手段选择及图像术语解读方面仍存在局限和误区。本文旨在介绍色素增加/减退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毛发与甲等的儿童常见皮肤疾病的皮肤影学像特点,以及影像手段的选择。

  • 标签: 儿童皮肤病 皮肤病 皮肤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高频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皮肤伸展术和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为创伤后皮肤缺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皮肤伸展术和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手术时间、Ⅰ期愈合率、愈合时间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73.3%vs.50.0%,P<0.05),愈合时间(9.7±1.7)dvs.(13.9±2.5)d,P<0.05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14.6±2.9)dvs.(18.9±3.5)d,P<0.05均短于常规组;两组的创面愈合良好,均无感染的病例报道,仅观察组出现1例肌肉挛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时间及Ⅰ期愈合率与常规皮肤伸展术相当,但前者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皮肤愈合及创面功能恢复的速度较快,可替代常规皮肤伸展术用于创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

  • 标签: 常规皮肤伸展术 改良皮肤伸展术 伤后皮肤缺损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檗碱对皮肤鳞状细胞(cSCC)-A431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索小檗碱抑制cSCC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A431细胞,于20只裸鼠背部皮下注射A431细胞悬液建立cSCC移植瘤裸鼠模型。接种第15天,将荷瘤裸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组裸鼠腹腔分别注射10、20、25 mg/kg小檗碱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连续给药35 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第7、14、21、28、35天检测移植瘤体积。实验结束后,处死裸鼠并随即剥离瘤块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移植瘤行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Ki67表达水平,TUN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数,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Ez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随小檗碱剂量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肿瘤生长曲线逐渐变平缓,各小檗碱组肿瘤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最明显。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1.05%、66.68%、76.49%,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 4.07、6.33、7.26,均P < 0.01)。移植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随小檗碱剂量的增加,肿瘤细胞坏死程度和范围增加。免疫组化显示,随小檗碱剂量的增加,Ki67阳性细胞逐渐减少。此外,低、中、高剂量组Ki67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而凋亡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 0.01)。4组Bax、Bcl-2、caspase-3、Ezrin 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其中,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Bcl-2 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中、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高剂量组Bax mRNA及中、高剂量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 0.01),而低、中、高剂量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仅高剂量组Ezrin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而低、中、高剂量组Ezr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结论小檗碱可抑制cSCC-A431裸鼠移植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从而一定程度抑制cSCC-A431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上调Bax、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Ezrin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癌,鳞状细胞 小檗碱 疾病模型,动物 细胞凋亡 A431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49靶向P-糖蛋白(P-gp)对皮肤基底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8年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74例皮肤基底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程度,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两组肿瘤组织中miR-149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法转染miR-149模拟物和对照miRNA至皮肤基底细胞株癌细胞株A431,分别作为miR-149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分析顺铂对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49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中靶基因的表达和miR-149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耐药组患者肿瘤组织miR-149表达水平(0.48±0.18)较敏感组miR-149表达水平(1.21±0.23)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6,P<0.05)。CCK-8和EdU染色结果显示,经顺铂处理后,miR-149组细胞增殖能力(0.59±0.17)较对照组细胞(1.27±0.2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0,P<0.05)。miR-149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率[(35.56±6.90)%]较对照组细胞[(79.32±8.01)%]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9,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P-gp是miR-149靶基因。耐药组肿瘤组织中P-gp蛋白表达水平(1.24±0.19)明显高于敏感组肿瘤组织(0.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P<0.05)。miR-149组细胞P-gp蛋白表达水平(0.57±0.18)较对照组细胞(1.97±0.3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5)。结论miR-149通过调节P-gp蛋白的表达,介导了皮肤基底细胞顺铂化疗耐药。

  • 标签: 微小RNA-149 P-糖蛋白 皮肤基底细胞癌 顺铂 耐药性
  • 简介:基底鳞状细胞(BSC)被定义为包含基底细胞(BCC)和鳞癌(SCC)以及二者移形区域的肿瘤。梭形细胞鳞癌(SCSC)可能含有普通鳞癌和梭形细胞的变异成分。作者报道一89岁女性患者,患头皮皮疹数十年。肉眼可见损害大小为8.5cm×6.0cm×1.8cm,为一灰白色中部黑色的肿块。镜下,肿瘤上部未溃烂部分由巨大的多角形鳞状细胞组成,偶伴角化过度(SCC),外周栅栏状的基底样细胞呈柱状生长(BCC),并有一部分区域两种细胞混杂生长。肿瘤的其余部分为一黏液样区域,含狭长的纺锤状梭形细胞,系起源于普通鳞癌。免疫组化显示,SCSC的肿瘤细胞(普通SCC细胞和梭形细胞)区域共同表达CAM5.2和弹性蛋白。Ber—EP4在BCC区域表达阳性而在SCC和BCC移形带表达减弱。上皮膜抗原在普通SCC区域呈局灶阳性表达。据作者所知,这是皮肤鳞癌具有向BCC和SCSC双重分化的首例报道。

  • 标签: 基底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 细胞变异 皮肤鳞状细胞癌 重分化 皮肤鳞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鼻咽放疗患者皮肤黏膜损伤的效果观察 。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选择上海某三甲综合医院放疗科住院鼻咽放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防护措施及健康宣教;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标准化流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皮肤黏膜损伤程度。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在I度、Ⅱ度观察上无明显差异,但在Ⅲ度、Ⅳ度观察上研究组发生率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皮肤黏膜损伤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患者皮肤粘膜损伤发生时间0-10(W)、10-20(W)、20-30(W)、>30(W),发生皮肤黏膜反应时间也各不同,对照组明显早于研究组,研究组发生皮肤粘膜损伤的大多数集中在20-30(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44,P=0.002)。结论 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鼻咽放疗患者有效降低皮肤黏膜损伤程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咽癌放疗患者 皮肤黏膜损伤 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膀胱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中运用出院计划模式联合社区居家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膀胱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出院护理)和实验组(出院计划联合社区居家护理),20例/组,出院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出院后平均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膀胱癌 出院计划 社区居家护理 输尿管皮肤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具体护理措施。方法择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诊治的46例行以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发生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23例)和实验组(23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于常规护理的前提下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严重皮肤感染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输尿管造口术 皮肤感染 针对性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基于光学共聚焦原理的皮肤三维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皮肤CT)是近年来新兴的无创性皮肤影像学技术,具有原位、实时、动态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皮肤肿瘤、血管性皮肤病及银屑病等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皮肤CT将光学显微镜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可以在细胞生理状态下进行诊断,还可实时动态地对同一组织多次成像,减少了传统切片制作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在皮肤病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得到了临床医师的一致认可。

  • 标签: 皮肤CT 皮肤病学 皮肤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制皮肤牵张器,对 9例皮肤缺损患者行皮肤牵张治疗 7-28d。结果;创面愈合。随访 1年,外观仅有线形瘢痕。结论:自制皮肤牵张器可有效治愈较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组织、外观满意。

  • 标签: 皮肤缺损 自制 简易 皮肤牵张器
  • 简介:摘要皮肤影像技术是以激光、超声和电磁波为基础等多种影像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皮肤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肤CT)、皮肤高频超声(皮肤B超)、皮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等。其中皮肤CT在大型医院和专科医院应用较广,本文对于常见皮肤病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症、汗管瘤、基底细胞等的皮肤CT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

  • 标签: 皮肤CT 扁平疣 脂溢性角化症 汗管瘤 基底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制皮肤牵张器,对9例皮肤缺损患者行皮肤牵张治疗7-28d。结果;创面愈合。随访1年,外观仅有线形瘢痕。结论自制皮肤牵张器可有效治愈较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组织、外观满意。

  • 标签: 皮肤缺损 自制 简易 皮肤牵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皮肤护理对失禁性皮炎患者皮肤恢复的作用。方法:针对64名大小便失禁病人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2),和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的研究组(n=32)。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和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结果:研究组失禁性皮炎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小便失禁 结构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皮肤恢复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皮肤护理在预防和治疗皮肤疾病中的作用,并就不同人群的皮肤护理需求进行了分析。在预防方面,清洁、保湿和防晒是关键步骤,能有效减少皮肤问题的发生。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后的护理、特定疾病的护理方法以及营养补充和身体清洁的辅助作用都至关重要。此外,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皮肤护理需求各有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综上所述,正确的皮肤护理能够维护皮肤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值得重视的健康管理方面之一。

  • 标签: 皮肤护理 预防 治疗